事件:公司發佈2024 年年報,2024 年實現營業收入150.98 億元,同比-55.20%,實現歸母淨利潤-47.50 億元,同比-289.25%,2024 年度EBITDA-14 億元。
顆粒硅銷量穩步提升,現金成本持續下降保持行業領先。
2024 年公司實現顆粒硅產量/出貨量26.92/28.19 萬噸,同比增長32%/45%,在品質持續提升的推動下市佔率突破25%;行業價格持續下行背景下2024 年公司顆粒硅平均對外不含稅銷售價格約爲34.2 元/kg,多晶硅銷售實現營業收入86.73 億元,同比減少50.25%。公司通過持續的技改優化使得顆粒硅的現金製造成本(含研發)持續下降,2024 年爲33.52 元/kg,較2023Q4 下降10%,2025Q1 進一步下降至27.07 元/kg,保持行業領先水平。2025Q1 公司光伏材料業務分部的EBITDA 約爲5.5 億人民幣已轉正。
光伏組件出口產品碳排放要求擬提升,顆粒硅碳足跡持續刷新全球記錄。
2025 年1 月6 日,國家商務部出臺《光伏組件出口產品低碳評價要求(徵求意見稿)》,擬對出口的光伏組件產品提出碳足跡要求( 從搖籃到大門≤415 kg CO2 e/kWp)。公司高度重視碳排放控制,公司包頭生產基地於2025 年2 月獲得法國環境與能源控制署(ADEME)權威認證,其顆粒硅產品碳足跡降至14.441 kg CO2 e/kg,相較2024 年8 月公司樂山基地的碳足跡認證下降42%,再度刷新行業最低碳足跡紀錄。
高度重視研發投入,硅烷氣、鈣鈦礦、電子級多晶硅等新興業務發展可期。
公司始終重視研發投入,2024 年研發投入11.02 億元,研發費用率約7.3%。在研發支持下公司各項新興業務均實現突破:硅烷氣方面,2024 年電子級硅烷氣年產能已達60 萬噸(全球第一),外售部分國內市佔率約爲25%;鈣鈦礦方面,預計2025 年底疊層組件效率將提升至27%;電子級多晶硅方面,公司子公司鑫華半導體新增1 萬噸電子級多晶硅產能實現投產,國內市佔率超50%。
維持“買入”評級:產業鏈價格走低背景下公司盈利階段性承壓,但隨着公司生產成本的持續降低和產業鏈價格的企穩回升,我們看好公司在硅料企業中率先實現扭虧爲盈。我們下調盈利預測, 預計公司25-27 年實現歸母淨利潤-4.05/8.42/19.80 億元(轉虧/下調69%/新增)。公司顆粒硅產品競爭優勢逐步顯現,佈局的硅烷氣、鈣鈦礦、電子級多晶硅等技術有望貢獻新成長空間,我們看好公司後續發展前景,維持“買入”評級。
風險提示:行業波動風險;訂單履行風險;核心技術人員流失的風險;技術替代、項目達產不及預期等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