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佬先跑為敬?

格隆匯
05-03

大家好呀,今天是假期第三天,一起來看看假期發生了什麼值得關注的事吧。

不得了啊,標普連漲九天,創最近二十一年最長連漲天數,一舉收復4月2日“對等關稅”以來所有跌幅。

不過,此時又有大佬要趁反彈套現離場了?

1

貝索斯披露套現計劃

週五的一份財務文件顯示,亞馬遜創始人貝索斯計劃在明年出售至多2500萬股公司股票。按當前價格計算,這些股份的價值約爲48億美元。

文件稱,此次減持通過10b5-1計劃執行,該機制允許高管預先設定交易計劃以避免內幕交易嫌疑。

文件顯示,貝索斯已於2025年3月正式啓動該計劃,交易時間爲2025年3月4日至2026年5月29日。

可見此時減持並非臨時決策,而是長期財務規劃的一部分。

儘管如此,近期因特朗普政府貿易政策,或許對亞馬遜業績有嚴重影響。

稍早前有報道稱亞馬遜計劃在產品售價旁額外標示所含關稅成本,以讓消費者瞭解關稅如何影響商品價格。

結果是,特朗普親自致電貝索斯,投訴亞馬遜相關做法,後者隨後公佈將不會實施有關計劃。

雖然亞馬遜一季度財報超出預期,但當前季度的運營利潤預測卻低於市場預期。

該公司預計,二季度運營利潤爲130億美元-175億美元,市場一致預期爲178億美元。

亞馬遜特別提到“關稅和貿易政策”是影響其指引的幾個因素之一。

亞馬遜CFO Brian Olsavsky表示,圍繞特朗普全面關稅政策的不確定性持續存在,這導致公司發佈了更寬的指引區間。

2

近5年首次承接美元賣盤

每次A股放假,港股就悄咪咪大漲~

昨日,港股三大指數高開高走,恒生科技指數收漲3.08%,恒指漲1.74%,國指漲1.92%。

比較罕見的是,這一次是“股匯雙擊”。

港匯在昨港股交易時段結束後突發急升,甚至觸及7.75強方兌換保證,是2020年4月以來首次。

香港金管局今晨在美股交易時段後披露,入市承接60億美元賣盤,向市場注資465.39億港元,是2020年4月以來首次啓動接錢週期。

根據聯繫匯率制度,港元兌美元的官方匯率是7.75-7.85之間。如果港元匯率觸及7.85的弱方兌換保證,金管局會買入港元,賣出美元。

當港元升值至7.75時,金管局就進行相反操作,以釋放流動性並抑制匯率進一步走強。

值得注意的是,這是自2020年以來港元首次觸及強方兌換保證。上一次類似操作發生在2020年4月21日至10月28日期間。

當時金管局因港元匯率觸及弱方兌換保證(7.85)而啓動注資,香港銀行體系累計流入3835億港元。

此次方向相反的操作,反映出市場環境已從 “資金流出” 轉向 “資金流入”。

在金管局注資後,香港銀行體系結餘將於5月7日從465.39億港元增至‌913.09億港元‌,流動性翻倍。

港元需求走強的原因是什麼?

一方面是全球資本流動格局變化。

美聯儲降息預期下,全球資金尋求更高收益資產。香港作爲國際金融中心,穩定的經濟、金融體系吸引了大量外資流入,尤其是在美元資產高波動率的背景下。

另一方面是港股市場資金需求激增。

派息週期:5 月進入港股派息旺季,上市公司前置派息導致港元結算需求上升。

IPO 熱潮:截至4月30日,向香港交易所遞交上市申請的公司數據達到147家,其中寧德時代計劃在港融資約50億美元(約388億港元),進一步推高港元流動性需求。

今年南向資金流入規模超6000億港元,已相當於去年全年的四分之三,日均流入規模爲去年的2.5倍。內地資金通過港股通等渠道增持港股,相關機構需兌換港元進行結算。

滙豐研報統計,此外,上述香港的股、匯市場的表現,或關稅談判有回暖跡象有關。

5月2日,中國商務部表示,美方近期通過相關方面多次主動向中方傳遞信息,希望與中方談起來。對此,中方正在進行評估。

受美國超預期的非農就業數據刺激,週五中國資產集體爆發。

三倍做多富時中國ETF一度漲超10%;納斯達克中國金龍指數漲3.5%,創4月7日以來近一個月新高。

3

信用債ETF規模首次突破1000億

不知不覺間,信用債ETF已然成爲一個千億大市場。

據Wind數據顯示,截至4月30日,全市場11只信用債ETF規模爲1056.11億元,首次突破千億元大關,佔債券ETF比例也提升10%至42%,是不容忽視的細分類債券ETF。

這背後與資金持續湧入有關。截至4月30日,11只信用債ETF今年合計淨流入296.55億元。

(本文內容均爲客觀數據信息羅列,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信用債ETF的崛起,本質是資本市場從 “高收益” 向 “確定性” 轉型的縮影。對於追求穩健收益、兼顧流動性的投資者而言,這一工具正成爲資產配置關鍵一環。

業內人士認爲,在無風險利率下行的大背景下,信用債在收益上相比利率債品種具備一定優勢。

2025年一季度信用債整體發行規模同比小幅下降,而理財、保險等配置型資金需求旺盛,推動信用債供需失衡。

此外,今年允許符合條件的信用債ETF參與交易所通用質押式回購,拓寬了融資渠道,也在加速助推信用債ETF的發展。

同時,險資在債券資產的配置方面又有新動作,保險機構參與債券“中國人壽公告,該公司董事會會議審議通過多份議案,其中包括《關於開展“南向通”債券及香港互認基金投資的議案》。

多位業內人士分析,中國人壽或在爲開展相關投資而做準備。其中,債券“南向通”有望擴容至非銀機構的相關政策尚待落地。

此前 “南向通” 僅限銀行類機構參與,中國人壽公告通過 “南向通” 債券及香港互認基金投資議案,標誌着保險機構參與債券 “南向通” 的政策突破進入實質性階段。

參考 2024 年 “跨境理財通” 擴容經驗,後續或將允許券商、基金等非銀機構跟進。

業內人士分析,這可能是爲未來政策落地做準備。當前,保險資金在國內利率下行壓力下,亟需境外資產配置以優化投資結構。目前雖可通過

對個人投資者而言,也需關注該趨勢的發展帶來的影響。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