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剛剛上市不久的極氪007GT,輔助駕駛方面有兩顆NVIDIA Orin-X芯片加一個激光雷達。”4月23日,在2025年上海國際車展極氪展臺,其工作人員向《中國經營報》記者介紹道。
與極氪類似,記者實地探訪多家車企展臺發現,在諸多明星車型前,智能座艙、智駕水平等成爲觀衆向工作人員的詢問重點。毋庸置疑,與往屆上海國際車展相比,智能化已成爲今年車展的“關鍵詞”之一。
在智能化浪潮之下,多家車企也選擇在車展上對外發布智能化產品及轉型戰略,競速智能化萬億賽道。如上汽與華爲共同打造的全新品牌“SAIC尚界”將搭載華爲智慧出行解決方案,東風猛士旗下猛士M817成爲首批搭載華爲幹昆智駕ADS 4 的越野車。
“車企集體展示智能化既是市場需求,也是突破技術同質化的被動選擇。”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專家委員會委員章弘向記者分析,車企競逐智能化賽道,“不僅滿足了消費者對智能化體驗的需求,也幫助車企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突破技術同質化的困境。”
車企加碼智能化轉型
“這是我們自研的三體複合翼飛行汽車,飛行器、座艙及底盤這三大模塊可以兩兩組合。”4月23日,在本屆車展上的奇瑞汽車展臺,一位工作人員向記者表示,該飛行汽車“距離量產還有一段時間”。
記者實地走訪發現,除了奇瑞汽車外,多家車企也紛紛對外展示自身的飛行汽車。不僅如此,在車展上,機器人也成爲多家車企的吸睛祕籍,能與人進行簡單交流溝通的機器人展臺,成爲熱門打卡地。
一位車企工作人員向記者表示:“這雖然是汽車展會,但是展示機器人一方面可以讓外界瞭解我們企業的智能製造能力,另一方面也是爲了吸引人打卡,展臺人氣多多益善。”
“窺一葉而知全貌”,除了展示飛行汽車、機器人吸引眼球外,在本屆車展上,圍繞智能座艙、智駕等智能化的比拼更爲激烈。相關信息顯示,本屆車展首發新車超過百款,其中絕大多數是智能化產品。
如上汽集團旗下高端品牌智己汽車,在本屆車展上帶來了全新智己L6。上汽集團介紹,該款新車搭載靈蜥數字底盤2.0、IM AD3.0智能輔助駕駛、IMOS4.0 AI生態座艙等,力圖“用智能化全維跨代際躍升,以及行業領先的安全科技,全新定義下一代高階智能汽車產品”。
而在零跑汽車方面,其旗下B01車型在車展上實現全球首秀。據悉,該款車型基於LEAP3.5技術架構打造,零跑汽車相關負責人向記者介紹,該技術架構具備艙駕一體中央域控、AI大模型智能座艙及AI端到端輔助駕駛等七大核心能力。
除了國內車企,不少外資品牌也在加速推進智能化轉型。寶馬集團董事長齊普策就透露:“今年內寶馬將爲多款中國在售新車接入DeepSeek功能,通過深度思考能力賦能以BMW智能個人助理爲中心的人機交互體驗。未來,DeepSeek功能將應用於國產BMW新世代車型。”
受到外界關注的是,諸多車企爲何在車展上密集秀起智能化“肌肉”?
“我認爲自主品牌和合資車企在智能化領域密集發力,主要原因在於技術內卷與市場競爭,隨着新能源汽車市場的快速發展,智能化成爲車企競爭的新焦點。車企需要通過技術創新來提升產品競爭力,搶佔市場份額。”章弘向記者分析道。
在章弘看來:“政策推動也起到了關鍵作用,政府出臺了一系列政策,鼓勵汽車企業加大智能化研發投入,推動智能網聯汽車的發展。這些政策爲車企指明瞭明確發展的方向。”
車企智駕宣傳集體“降溫”
記者注意到,在本屆車展上,別克正式推出全新高端新能源子品牌——“至境”。別克方面介紹,2025年,其將全面部署L2城區輔助駕駛技術。基於與Momenta的深入合作,別克L2城區輔助駕駛技術採用一段式端到端大模型、數據驅動和實車驗證結合的嚴苛準出管理,做到無須依賴高精地圖,“有路就能開,有位就能停”。
“別克堅守行業最高級別安全標準:對激光雷達、毫米波雷達、攝像頭進行三重定位,任何一種硬件失效將自動降級到用戶接管。此外,別克還擁有杜絕‘手離方向盤’的雙重檢測,並且閉眼3秒就會強制退出。”別克方面介紹道。
除了別克外,上汽集團表示,在輔助駕駛方面,智己是Momenta唯一的“創始燈塔”合作伙伴,行業內唯一具備L2和L3/L4級智能輔助駕駛全棧量產能力的品牌,“全國都好開,有空就能停”。
但在競相發佈輔助駕駛新品的另一邊,安全也成爲本屆車展上的高頻詞彙之一。記者注意到,在本屆車展前夕,相關部門已發文爲智駕宣傳劃下“紅線”,記者實地走訪多家企業展臺發現,不少工作人員在介紹相關車型智駕功能時皆強調,“安全第一”,駕駛員仍是行車安全的第一責任人。
不僅如此,在本屆車展前後,多位汽車行業高管公開呼籲重視智駕安全。
“吉利一直說安全是第一優先級,最關鍵的就是智能輔助駕駛如何更安全。不安全的智能輔助駕駛,就是根基不穩的空中樓閣。”吉利汽車集團CEO淦家閱近期向記者表示,“我們首先要堅持做正確的事,再去做到領先。”
“對於何時能上線高階智駕功能沃爾沃會十分謹慎,因爲一旦公佈自動駕駛相關的成功消息,會對社會發出一個明確的信號,人們會因爲對沃爾沃品牌的信任,在一定程度上相信自動駕駛技術已經成熟。”在沃爾沃汽車集團高級副總裁、沃爾沃汽車亞太區總裁兼CEO袁小林看來,“這種信息是以沃爾沃品牌98年的歷史信譽做背書,所以我們對此會格外重視和謹慎。”
“車企必須對用戶負責,對社會有正向的貢獻,無論是個人還是企業,都應該以人爲本,要尊重生命,創新不能以不尊重生命爲代價。”袁小林透露,對於智駕落地,沃爾沃“以安全爲底線來推進”。
無獨有偶,嵐圖汽車首席執行官盧放近日也表示:“技術還是要正常的發展,但是我們在發展過程中,要注重不要去做一些誇大的宣傳。在技術方面還是要做好安全冗餘,要把安全放在第一位。”
汽車行業淘汰賽或加速
智能化浪潮席捲之下,汽車行業淘汰賽或加速進行。
“隨着電動化滲透走向深水區,智能化有望帶來新一輪顛覆式變革。”廣發證券研報同時認爲,“智能駕駛日新月異的技術進步、車企源源不斷地資金投入和資源傾斜,也宣告着其之於整車廠的戰略意義。往後展望,我們認爲智能駕駛有望成爲下一階段車企競爭的重要抓手。”
而羅蘭貝格近日也指出,汽車產業整合浪潮已進入深水區,行業格局重構呈現加速態勢。羅蘭貝格全球合夥人戴江寧認爲:“中國車市加速整合,頭部強強聯合、尾部出清的馬太效應加劇。車企未來3年決勝關鍵在技術壁壘、成本效率、用戶生態等三重維度,構建敏捷戰略與生態協同能力者方得破局先機。”
在車市淘汰賽“加速度”的大背景下,各家車企如何應對市場競爭也成爲行業焦點。
“其實我一直不覺得蔚來要靠大招去做什麼事情,去年1月1日我給同事寫了一封信,主題是‘日拱一卒,久久爲功’。汽車行業一招制勝,這種事情不太現實,我不是特別信這件事。”4月23日,蔚來創始人、董事長、CEO李斌如此坦言。
李斌進一步表示:“成功的公司都是十年如一日持續投入堅持做對的事情,沒有一個公司靠大招突然就怎麼樣了,所以我們還是會認真地把自己的事做好。”而在此前,李斌對外表示,2025年,蔚來在技術、基建等各方面將進入收穫期,“有信心說今年四季度要盈利。”
而盧放此前表示:“通過技術創新不斷地提升產品能力、提高產品效率、提升產品質量,通過這些創新得到效率的改善,能夠做到更好的產品或更低的價格,這樣在競爭過程中才有更高的效率,纔有可能取勝。”
(文章來源:中國經營網)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