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通財經APP獲悉,東吳證券發佈研報稱,新業務價值方面,可比口徑下平安、太保、人保壽險增速均超30%,太保增速最高爲39%,國壽增速最低爲4.8%,非可比口徑下新華同比+68%。各公司NBV較快增長仍主要受NBV margin提升帶動。平安可比口徑下按首年保費計算NBV margin同比+11.4pct至28.3%,預計主要受產品結構改善、報行合一以及預定利率下調等因素影響。人保、平安、太保一季度綜合成本率分別爲94.5%、96.6%、97.4%,分別同比-3.4pct、-3.0pct、-0.6pct,各公司綜合成本率改善主要是由於大災賠付減少和持續降本增效。
東吳證券主要觀點如下:
一季度上市險企歸母淨利潤合計同比+1.4%,淨資產增速表現顯著分化
1)2025Q1人保、國壽、新華歸母淨利潤分別同比+43%、+39.5%、+19%,太保同比-18%。2)2025年一季度滬深300和恒生指數分別累計-1.2%、+15.3%,2024年同期分別+3.1%、-3%。十年期國債收益率Q1末較年初上行14bps,對險企交易性債券投資產生壓力,但預計國壽VFA模型業務轉盈利進而增厚當期利潤。
3)上市險企Q1末淨資產合計較年初持平,其中國壽、平安和人保穩健增長,而太保、新華則分別較年初-9.5%和-17%,除由於利率上行導致FVOCI債券價值減少外,兩家公司還受到負債準備金採用移動平均曲線導致保險合同準備金增加的影響。
壽險:NBV延續較快增長
1)從新單保費來看,新華、太保同比增長,增速分別爲+131%、+29%,國壽、人保壽險同比下滑,降幅分別爲-4.5%、-11.6%,新華、人保壽險新單期繳分別同比+117%、-49%。部分公司新單下滑主要是由於業務轉型所致。2)分紅險轉型效果顯著,Q1國壽新單期交保費中浮動收益型佔比達51.7%,太保分紅險新保規模保費佔比18.2%,同比+16.1pct。
3)人力方面,國壽、平安和太保期末代理人規模分別爲59.6萬人、33.8萬人、18.8萬人,分別較年初-3.1%、-6.9%和持平。4)新業務價值方面,可比口徑下平安、太保、人保壽險增速均超30%,太保增速最高爲39%,國壽增速最低爲4.8%,非可比口徑下新華同比+68%。各公司NBV較快增長仍主要受NBV margin提升帶動。平安可比口徑下按首年保費計算NBV margin同比+11.4pct至28.3%,預計主要受產品結構改善、報行合一以及預定利率下調等因素影響。
產險:大災減少等因素推動綜合成本率改善
1)人保、平安、太保一季度產險保費收入分別同比+3.7%、+7.7%、+1.0%,其中車險保費分別同比+3.5%、+3.7%、+1.3%,非車險保費分別同比+3.8%、+15.1%、+0.7%。2)人保、平安、太保一季度綜合成本率分別爲94.5%、96.6%、97.4%,分別同比-3.4pct、-3.0pct、-0.6pct,各公司綜合成本率改善主要是由於大災賠付減少和持續降本增效。
投資:投資資產穩健增長,投資收益率大多下滑
1)除人保外的上市險企投資資產規模合計較年初+3.2%,新華增速最快爲3.6%。2)Q1淨投資收益率方面,國壽(年化)同比-0.2pct,而平安、太保(均未年化)同比持平。總投資收益率方面,國壽(年化)、太保(未年化)分別-0.5pct、-0.2pct,而新華(年化)則+1.1pct。綜合投資收益率方面,平安(未年化)同比+0.2pct,而新華(年化)則-3.9pct。總、綜合投資收益率下滑主要是Q1利率上行、債市下跌導致的。
負債端、資產端均有改善機會,低估值+低持倉,攻守兼備
1)市場儲蓄需求依然旺盛,同時在監管持續引導和險企主動性轉型下,負債成本有望逐步下降,利差損壓力將有所緩解。2)近期十年期國債收益率降至在1.63%左右,預計未來伴隨國內經濟復甦,長端利率若繼續修復上行,則保險公司新增固收類投資收益率壓力將有所緩解。3)當前公募基金對保險股持倉仍處於低位,估值對負面因素反應較爲充分。2025年4月29日保險板塊估值2025E0.49-0.79倍PEV、0.88-1.95倍PB,處於歷史低位,行業維持“增持”評級。
風險提示
長端利率趨勢性下行;股市持續低迷;新單增長不及預期。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