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郭陽琛石英婧上海報道
過去1個月,美系車企充分感受到美國政府關稅政策帶來的巨大壓力,福特也不例外。
4月12日起,中國再次對美國關稅政策採取反制措施,調整對原產於美國的進口商品加徵關稅稅率,由84%提高至125%,這也讓美國進口車在華銷售變得舉步維艱。
儘管如此,福特仍然在第二十一屆上海國際汽車工業展覽會(以下簡稱“2025上海車展”)上大秀肌肉,旗下渠道品牌福特縱橫的兩款車型——新福特F-150猛禽、福特烈馬復古特別版迎來首發亮相,江鈴福特科技總裁、福特縱橫主理人劉繼升也接受了《中國經營報》記者專訪。
劉繼升表示,針對“關稅戰”問題,福特縱橫採取的策略是儘量穩定消費者,同時確保供應的持續性。過去幾周,福特縱橫也與北美總部就國產化問題進行了多次談話,未來福特縱橫將推動更多的進口車型和零部件在中國本土生產製造。
《中國經營報》:福特縱橫有不少進口車型,比如2025上海車展推出的新福特F-150猛禽;國產車型也有不少來自北美的零部件。“關稅戰”對於福特縱橫的影響有哪些?
劉繼生:(關稅政策的變化)一定會帶來一些挑戰,所以進口車型價格會有變動。受此影響,對於進口車型銷量的判斷也會趨於保守。
但對福特縱橫而言,如果說消費者有需求,價錢也比較合適,那我們會繼續推出進口車型,這次上海車展推出的新福特F-150猛禽便是最好的例子。關稅對於定價的具體影響,我們也會很快做出一個評估。
我們現在採取的策略是儘量穩定消費者,確保供應的持續性。外部環境是我們無法決定的,因此我們在加快進口零部件的國產化。我們已經在跟中美兩邊的工廠討論這個問題,福特烈馬車型已經快馬加鞭地在推進了。
另外,如果進口持續受到影響,我們也在考慮推動一些進口車型的國產化。
《中國經營報》:有沒有評估過,進口車型銷量達到什麼規模就會開始推動國產化?
劉繼升:這個問題很難單純從銷量的角度來評估。我們在做國產化的時候,通常出貨量是一個因素,技術的難易度則是另一個重要因素。車型所需技術越簡單,越容易找到本地供應商,成本也就越容易控制,也就越容易國產化。
對新福特F-150猛禽來講,特別具有挑戰的便是供應鏈。在北美有一組特別厲害的人,專門爲這款車型進行調校。
對福特來說,中國市場是特別重要的,我們不希望因爲任何外部環境導致產品受限,更多的國產化可能會(給我們應對關稅壓力)有所幫助。
《中國經營報》:進口車型和進口零部件在國產化過程中通常會遇到哪些困難?
劉繼升:我們作爲主機廠,所有東西都需要通過認證。而福特本身的驗證過程就比較長,要確保所有消費者的使用體驗達到福特可以控制的最好水平。
因此福特推動在中國進行本土化生產製造過程中,即使有一些供應鏈本來就十分成熟,甚至還有很多量產車型在使用,但還是要放到福特體系中做測試。福特對於這個流程非常堅持。
例如,福特縱橫曾經想引進一款北美特有的顏色。我們說北美已經有了那就直接拿到中國用,美國總部說不行,必須確定中國紫外線強度對於這款顏色的影響,因此必須要在中國測試是否會褪色。我覺得這樣的固執也是正確的,這彰顯了福特對於品質的堅持。
再比如福特烈馬,受關稅影響一些進口零件成本會大幅上漲。如果說我們在中國沒有找到同樣工藝的供應商,我們甚至要主動協助供應商來提升工藝。這是當下我們該做的事,也是最爲重要的事情之一,對於福特在中國長期發展和中國汽車工業都大有裨益。
《中國經營報》:現在有沒有中國車型出口到全球的案例?
劉繼升:我們在中國生產製造的福特領睿已經遠銷五大洲56個國家,在中東、墨西哥、南美等市場銷量表現都很好。
《中國經營報》:中國汽車電動化走在世界前列,這是否會加速福特皮卡產品的電動化?
劉繼升:電動化在中國走得很快,我們也希望福特產品可以在中國實現電動化,並走向全世界。我們現在也注意到,消費者對於硬派越野上的新能源車型有一定的接受度,希望可以趕快把新能源“方盒子”做出來。
《中國經營報》:福特烈馬已經國產一年了,中國消費者對於皮卡產品能夠接受的價格區間是多少?
劉繼升:福特烈馬是價格多元化的產品,起售價是29萬元,但主銷產品的價格是39.98萬元。
很多車型的銷量都靠低配支撐,但是福特烈馬非常特殊,絕大部分消費者都選擇了高配。對福特縱橫車主而言,花費最多時間的往往不是砍價而是改裝。他們並非對價格不敏感,而是有不同的追求,比如渴望戶外生活體驗,這也是福特縱橫這一渠道品牌當初設立的重要邏輯。
《中國經營報》:福特縱橫的用戶改裝需求很大,去年推出的官方改裝平臺使用率和效益如何?
劉繼升:對福特縱橫來講,我們一直不想只是賣車,而是想探討一種生活方式。福特縱橫具有三大支柱:最好的產品、最客製化的改裝、最全球性的社羣。
去年我們推出自己的改裝平臺“福特縱橫購”,一年時間銷售額達1億元。所有“福特縱橫購”上面的改裝件,我們堅持全都送到工廠去做適配性檢測。
截至2025年3月底,我們已經舉辦了超千場的“縱橫野”活動,帶車主們一起出去玩。2024年帶大家去了泰國、老撾,今年第一季度又去了尼泊爾。今年還有經銷商告訴我,計劃帶車主們去德國自駕遊。
(文章來源:中國經營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