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重重阻力,OpenAI最終還是放棄了商業化轉型計劃。從某種程度來說,馬斯克總算是贏了和奧特曼(Sam Altman)的這一回合,狙擊了OpenAI的原定轉型計劃。
但另一角度來看,奧特曼也沒有輸,至少他實現了部分目標。他和馬斯克之間既有私人恩怨,也有激烈的商業競爭。而未來幾年,這種複雜的爭鬥關係還將繼續下去。
放棄母公司轉型計劃
生成式AI巨頭OpenAI昨天正式宣佈放棄商業化轉型計劃,放棄將AI業務子公司轉爲營利實體控制的原計劃,決定繼續交由最初設立的非盈利董事會控制。
OpenAI聯合創始人兼CEO奧特曼宣佈,“我們決定將 OpenAI的營利子公司從“有限利潤責任公司”(capped-profit LLC)轉換爲“公益性公司”(Public Benefit Corporation,簡稱 PBC)。這一結構在Anthropic 和 xAI等其他AI公司已被廣泛採用。PBC 結構允許公司在追求盈利的同時,明確地將公共利益納入其核心使命。”
這意味着奧特曼過去一年推動OpenAI商業化轉型的努力遭受了重大挫折。他原本希望推動OpenAI徹底擺脫原先的結構,將OpenAI母公司從非營利研究機構轉變爲一個“公益性公司”,同時保留某種形式的非營利實體,繼續持有控制權。
OpenAI表示,在與社會各界領袖、以及有審批權的加利福尼亞州和特拉華州總檢察長進行討論後,公司決定放棄這一更激進的改革方案。相反,公司將把其營利子公司轉變爲一個“公益性公司”,並仍由非營利母公司控股。
這會有什麼影響?可能會讓他們未來的融資工作帶來一些困難。儘管OpenAI並不缺乏資金,每輪融資估值都會持續增長,但投資者更希望看到自己投資的是一個傳統的營利性質的創業公司,並且獲得董事會席位。
當然,OpenAI不願意承認自己轉型受挫。OpenAI董事會主席佈雷特·泰勒(Bret Taylor)在發佈會上表示,新的公司結構更加簡明,並允許員工、投資者和非營利組織共同持有該公益性公司的股份。他並沒有說明非營利母公司在新的PBC公司中將持有多大股份,稱這將由獨立財務顧問評估。
奧特曼也在全體員工信件中表示,他預計這次變動將使該非營利組織成爲“世界上資本實力最雄厚、規模最大的慈善機構之一”。“這也意味着我們很快就能開始動用非營利機構的資金了,這讓我們非常興奮。”奧特曼說,“我們已經有一長串我們認爲非常有意義的資本部署計劃。”
獨特雙重公司治理結構
首先要解釋一下OpenAI複雜的不同尋常的股權結構。2015年馬斯克和奧特曼聯合諸多科技行業人士創辦的OpenAI是一家非營利性質的研究機構,依靠馬斯克等超級富豪和行業公司的捐贈,也沒有股東分紅。因此,OpenAI在美國稅法中根據501(C)非營利性質享受着免稅待遇。
然而,這種非營利研究機構無法進行商業化融資,僅靠馬斯克等億萬富翁的捐款,在資金消耗極大的AI行業中,根本無法與谷歌和Meta等巨頭競爭。因此奧特曼在2018年推動OpenAI商業化轉型,次年成立了一家“有限營利”的子公司,引入了微軟等戰略投資者,加速推動產品研發。
這纔有了後來的ChatGPT和生成式AI革命。2022年底發佈的ChatGPT拉開了生成式AI時代的序幕,也開啓了AI工業革命。在谷歌、Meta、xAI等諸多競爭對手的壓力下,OpenAI依然維持着行業領先者的地位,用戶數達數億人,自己的估值也達到了3000億美元。
但這種轉型同樣存在問題。OpenAI依然受制於原先的非營利機構母公司。更爲關鍵的是,與必須爲股東利益負責的傳統董事會不同,OpenAI的非營利董事會的受託責任是“服務全人類”,而不是商業利益。
OpenAI子公司的“有限營利”指的是,微軟等投資者對OpenAI的投資回報被設置了上限,最多是本金的100 倍。而且如果非營利董事會認爲必要。甚至可能讓投資回報歸零。這樣的結構顯然不是一個正常的創業公司,也無法在未來上市。而且,作爲董事會成員,奧特曼並不持有OpenAI子公司股份。
在這種結構下,微軟即便拿到了子公司半數股權,也沒有一個董事會席位,對OpenAI的未來業務發展沒有任何話語權。在2023年底奧特曼被董事會開除的風波中,微軟作爲主要投資者直到最後才得知消息,而且對董事會的決定毫無影響力。
奧特曼並非完全失敗
然而,憑藉着OpenAI全體員工和投資者的力挺,奧特曼最終不僅回到CEO職位,還對董事會進行了重組,清洗了此前對他持有懷疑態度的諸多外部董事,成功打造了一個全力支持他的董事會。
過去一年時間,奧特曼開始推行他的第二次重組計劃。看起來他對推動OpenAI母公司的商業化轉型成功充滿信心。在OpenAI的多輪融資中,奧特曼不斷向投資者暗示,公司會選型爲一家更爲傳統的公司機構。而軟銀的300億美元投資協議還規定,OpenAI必須完成結構重組,才能獲得全部的融資金額,否則只會投資三分之一的金額。
但現在OpenAI放棄母公司轉型的原定目標,奧特曼依然可以獲得他的初步目標。他依然牢牢控制着OpenAI的商業子公司,而且爲自己持股打開了大門。這或許意味着少則幾十億多則上百億美元的持股回報。
與此同時,投資回報上限100倍的“有限營利結構”也被取消了,這或許意味着爲OpenAI 未來上市鋪平了道路。微軟、軟銀等投資者也將獲得更多的投資回報。
此外,OpenAI子公司的“有限責任公司”性質轉爲“公益性公司”,意味着他們“必須兼顧股東利益與企業使命的雙重目標驅動型架構“。在此法律框架下,OpenAI開發人工智能產品時,必須將非營利因素納入法定考量。
非營利董事會將成爲“公益性公司” 的主要股東,繼續監督並控制公司。有趣的是,奧特曼在宣佈放棄轉型之後,強調這個新的折中轉型方案也可以確保獲得軟銀全部的投資。顯然他得到了軟銀孫正義的支持和保證。
轉型遭遇諸多阻力
爲什麼奧特曼無法完成原定的轉型計劃,最終不得不宣佈放棄?從行業對手到專家學者到監管機構到商業夥伴,OpenAI在幾乎所有環節都遭遇了強烈反對。
行業AI專家們擔憂公司轉向逐利模式,會誘使其爲金錢犧牲安全性,尤其是擔憂奧特曼會爲了巨大的個人利益而推動轉型;因爲他此前作爲董事會成員,自己並不持有OpenAI的股份,轉型後則可以獲得股權。
現在也許有理由懷疑:奧特曼到底是在兌現 OpenAI 所宣稱的非營利使命,還是隻是利用一個對他更友好的董事會來推動自身商業目標——無論哪種方式,最終都可能讓他和他人獲得鉅額回報。
最大投資者微軟的態度也很微妙。他們既是OpenAI的最大投資者,也是提供主要算力支持的技術夥伴。但據彭博社援引消息稱,目前微軟並不熱衷於推動OpenAI轉型。過去半年時間,微軟和OpenAI的競爭日益顯現,已經不復此前的緊密合作關係。
主要競爭對手Meta 公司也反對OpenAI 的變革,這與他們自己正開發 ChatGPT 競品不無關係,限制 OpenAI 融資能力顯然符合其商業利益。其他一些非營利機構也對此提出質疑,擔心 OpenAI 會將本應用於“公共利益”的資源,用於追求自身利潤最大化。
更爲重要的是,監管機構顯然持懷疑態度。加州和特拉華州(OpenAI總部及註冊地)總檢察長關注的是OpenAI是否將公共利益置於次位,以及非營利機構對營利實體的持股估值是否公允。無法得到他們的批准,OpenAI就不能完成轉型。
馬斯克出了口惡氣
或許,只有馬斯克是勝利者。作爲xAI的創始人,馬斯克現在是OpenAI的最主要競爭對手。阻止OpenAI轉型,不僅是因爲xAI和OpenAI的商業競爭關係,也是他和奧特曼的個人恩怨。這是他個人的復仇之戰。
過去的一年時間,馬斯克通過多重手段施壓OpenAI:一方面通過訴訟阻止 OpenAI轉型,認爲該公司已經偏離了其最初“利他主義”的使命;另一方面還聯合投資人向 OpenAI 發出收購974億美元的要約,但遭到拒絕。
在全球首富馬斯克三十年的職業生涯中,從來都是扮演着“霸道總裁”的角色。在他自己創辦或投資的公司,馬斯克向來說一不二,大裁員或者解僱高管毫不留情。
然而,這樣強勢的馬斯克也有兩次被排擠出局的“悲慘”遭遇。第一次是著名的PayPal往事。2000年馬斯克在澳大利亞度蜜月期間,得知自己已經被董事會解除了CEO職位,由彼得·蒂爾(Peter Thiel)取而代之,還把公司名從X.com改成了PayPal。
儘管他還是公司最大股東,但已經失去了控制權,擔任毫無作用的“顧問”職位。不過,馬斯克這種靠邊站的狀況並沒有持續多久。不到兩年後電商巨頭eBay就收購了PayPal,馬斯克套現拿到了1.8億美元,成功開始了新的創業和投資生涯,纔有了後來的SpaceX和特斯拉。
這次被出局讓馬斯克教訓深刻。在隨後的創業生涯中,他始終牢牢控制着公司董事會,不會再留下被出局的可能性。但他沒有想到,自己還會遭遇第二次出局。
馬斯克和奧特曼原本有着相似的AI願景,在2015年聯合諸多行業人士與機構一道創辦了非盈利機構OpenAI,兩人共同出任聯合創始人兼聯席董事長。 馬斯克不僅承諾捐款10億美元,還成爲了OpenAI的推廣大使,負責吸引行業人才加入這個非營利研究機構。
到了2018年,眼看着OpenAI在產品競爭中落後於谷歌與Meta,馬斯克像當初特斯拉那樣,希望自己由董事長轉而擔任CEO,親自主導產品研發。然而,OpenAI並不是一家普通的創業公司,馬斯克在董事會只佔了一個席位,而其他董事紛紛反對馬斯克出任CEO,更支持由奧特曼來主導公司運營。
無法接受被拒絕的霸道總裁馬斯克一氣之下,以“特斯拉也在研發AI產品,存在利益衝突”爲由退出了OpenAI董事會。原先承諾的10億美元投資實際上只捐出了一億美元。從那時起,馬斯克就一直堅定反對OpenAI的任何轉型計劃,更公開批評OpenAI接受微軟投資是違背初心,開始以營利爲導向運作,向微軟等公司出售“排他性技術使用權”,偏離了公益導向。
現在,OpenAI放棄母公司轉型計劃,被迫選擇將子公司轉型爲和xAI一樣的公益企業。馬斯克總算是出了一口惡氣,也給自己的xAI爭取到了更多的競爭時間。
現在馬斯克和奧特曼的AI競爭,纔剛剛開始。
責任編輯:楊賜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