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強東入局汽車!又一個“雷軍”誕生?

李東陽的朋友圈
05-08

封面 I 新聞媒體

作者 I 李東陽

報道 I 李東陽朋友圈

不汽車,非巨頭。

當智能汽車成爲時下最噴湧的風口,如雷軍、李彥宏等互聯網大佬們紛紛扎進跨界造車的浪潮,渴望抓住這個向上攀升的渠道。

本質上來講,之所以每個人都覬覦造車,看重的是其背後龐大的藍海市場,以及新業務對舊業務的反哺與帶動。

就連最近在外賣業務混的風生水起的劉強東,也一直有在汽車領域大幹一場的野心。

5月,京東集團旗下子公司北京京東叄佰陸拾度電子商務有限公司已於近期提交了多個 “Joyrobotaxi” 商標註冊申請,國際分類涵蓋運輸工具、科學儀器、運輸貯藏等核心領域。

圖源:微博@宇飛視界

這一動作被業界普遍解讀爲京東正式佈局自動駕駛出租車賽道的信號!

其實在去年年初,京東汽車負責人就對京東在汽車領域的佈局進行了系統性分享,表示京東將聯合品牌投入5個億的補貼助力汽車“以舊換新”,彼時還與京東還與比亞迪達成了全面戰略合作。

京東的想法很簡單,把汽車全渠道營銷與售後服務體系搞成一個線上超大賣場,做爲車企服務的那個人。

但如今看來,京東對造車領域的期望還很高。

電商巨頭搞自動駕駛,聽着像大佬們酒桌上的美好暢想。

但換個角度想一下,以手機業務起家的小米,能造出如小米SU7Ultra這般叫好又賣座的跑車,說明汽車領域的包容性是很強的。

當然了,前提是得捨得真金白銀的投入。

這正中京東的下懷,劉強東之所以有底氣進軍外賣業務,就是帶着用資金硬扛一切的決心,如強調京東外賣淨利率不準超5%、招聘10萬名全職騎手,都是這一方針的體現。

圖源:微博@新浪科技

畢竟等補貼燒完,誰能把成本壓下來,讓半小時送貨不虧錢,誰纔是最後贏家。

那麼在自動駕駛領域,京東究竟意欲何爲呢?

還記得今年2月份,網友們熱議京東上線了一家網約車平臺“易企出行”,後續京東回應:2022年接入了一家第三方的打車服務,暫無推廣計劃。

這說明京東在網約車這塊領域是存在着不少可能性的。

首先需要明確的是,自動駕駛與京東的技術儲備吻合,業務相協同。

如京東在物流領域積累的自動駕駛技術或可複用至出租車場景,包括無人倉儲系統中的路徑規劃算法、多傳感器融合技術,以及配送機器人的實時調度能力,均與自動駕駛出租車的核心需求高度契合。

圖源:微博@京東物流

其次,還是老生常談的生態協同問題。

京東龐大的電商用戶基數和京東到家等本地生活服務網絡,可以爲自動駕駛出租車提供數據支撐和場景入口。

如果能把出行服務和即時零售結合起來,把打車+購物的體驗閉環,那麼勢必會掀起一番新潮流,而且這一操作在部分城市的網約車平臺已有體現。

還有一點值得關注,目前國內已有27個省市出臺自動駕駛管理細則,深圳更是立法明確事故責任劃分,如果京東能在政策支持區域優先佈局,可加速技術落地。

但豐滿和骨感往往一步之遙,要知道自動駕駛出租車對算法精度、傳感器可靠性要求極高,要躍過這個門檻非一朝一夕可達成。

而且百度、滴滴、文遠知行等企業已在自動駕駛出租車領域佔據先發優勢,作爲後來者,尋找差異化競爭力不是件容易事。

就算做成了,啥時候能盈利還得打一個大大的問號?

所以說,暫時可以先期待一下,但後續走向究竟如何還得看官方的動態。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劉強東入局汽車的時間點來得很早,曾與蔚來等企業有關合作。

“最初的會議是李斌來我們家,跟我跟強東喫了頓飯。他花了15分鐘講了他對蔚來汽車的想法,我老公花了10秒說yes”,這是章澤天談起的京東投資蔚來的整個過程。

到了最近一兩年,劉強東要在汽車領域大幹一場的消息已是路人皆知。

2023年的湖南衛視跨年晚會上,作爲獨家冠名商,京東向全民送出了超過10億元獎品,其中包含一場豪華的“送車盛宴”:從特斯拉到自己最喜歡的東風猛士,再到100輛嵐圖,京東成功刷了波屏。

之後的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2024高層論壇上,京東意外出現在了現場。

京東汽車負責人的表態很明確,京東將圍繞車主全生命週期進行生態佈局。

如負責線上線下汽車銷售,以及汽車零配件等車品銷售;還有汽車養護,汽車後市場管理業務等。

關於京東是否造車的疑問,京東集團副總裁繆欽表示,“這五六年無數人問老劉(劉強東)是不是要造車,我這幾年也在問他,但我們有深度共識,京東一直定位是以供應鏈爲基礎的技術和服務公司,所以非常清楚在汽車這件事情上是做好配套、做好服務。”

資料顯示,劉強東的確對汽車業務有過定調。

劉強東曾多次批評“傳統4S店體系存在經銷商層層加價、信息不透明、消費者被動接受定價的問題,這是對用戶體驗的極大傷害。”

早在2018年,他表示未來電動汽車根本不需要4S店,也沒有4S店的概念,進入電動汽車時代,就像買一臺電腦主板壞了換一個主板,顯卡壞了換顯卡,硬盤壞了換硬盤就好了,都是組件化、標準化、模塊化。

這種比喻似乎把汽車看成了一個超大號電器,這正是京東的最終目的所在。

隨着新能源電車的普及,汽車後市場未來的發展潛力不容小覷,誰能抓住這塊香餑餑,未來就多了條生存之道。

而且現如今,在選車購車層面,的確存在諸多不便,如果有平臺打通看車、選車、買車、換車等一站式服務,對消費者而言是件好事。

有沒有發現,最近一段時間的京東,頻頻掛在熱搜上,在業務佈局方面根本停不下來。

如東哥整頓外賣行業、激起了美團和餓了麼兩個對手的憂患意識,現在“御三家”在外賣這一塊打得不可開交。

在汽車領域的一步步試探,更加讓讓人們燃起了京東改變汽車行業的期待。

還有京東將與胖東來聯手的消息,據許昌市東城區管委會官網消息,胖東來商貿集團聯合京東物流集團打造的首個河南供應鏈產業基地——京東物流(許昌)供應鏈產業基地項目將於今年6月全面投入運營。

圖源:微博@縱覽新聞

許昌市東城區許州公司董事長孔麗娟介紹,項目運營後,將依託胖東來8大種類100多個自有品牌系列產品,通過京東物流線上收發、轉運一體式的智能物流倉儲服務。

這樣做的目的是滿足和豐富全國各地消費者多渠道購物的需求,向消費市場注入新活力。

這一連串的動態看得人眼花繚亂,網友調侃:52歲的東哥如今才真正到了闖的時候!

其實這些看似多點開花的爽劇,實際上背後藏着京東面對未來的掙扎。

還記得2018年之前的京東,在劉強東的帶領下,奠定了自己在自營電商的唯一真神地位。

可在這之後,煩心事接連找上了門,不但遭遇了口碑和股價雙重暴擊,“去劉強東化”這條路只有陣痛,不見效果。

再加上拼多多的橫空出世、抖音電商的強勢崛起,讓京東這類傳統電商巨頭顯得辦法不多,新競爭環境下的京東多了些出局的風險。

2022年無疑是讓京東刻骨銘心的一年,拼多多的順風順水與京東的迷失方向形成了鮮明對比,最終導致當年京東用戶規模與營收增速雙雙跌至個位數。

在這之後,京東開始了大刀闊斧的改革,從刀口向內調整內部人事和架構開始,到堅持“多快好省”方針、推動自營與第三方商家融合、降低平臺門檻等,京東正在重走來時路。

或許從劉強東化身騎手,走街串巷送外賣的那一刻開始,這個強人已經釋放出了自己征戰一線的信號。

奔赴汽車領域,究竟是如小米汽車一般扶搖直上,還是如百度般有野心沒結果,一切還得等待時間驗證。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