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週一(5月5日),人工智能(AI)研究公司OpenAI宣佈,它將繼續由其非營利性母公司控制,同時將推進營利性部門結構調整的計劃,以便在AI競賽中籌集更多資金、保持領先地位。
“在聽取了民間領袖的意見,並與加州和特拉華州總檢察長辦公室進行討論後,我們決定由非營利機構繼續掌控公司,”OpenAI董事會主席佈雷特·泰勒(Bret Taylor)週一在官方聲明中表示。“我們期待與他們、微軟以及新任命的非營利機構委員持續溝通,推進該計劃的具體細節。”
微軟是OpenAI的最大股東,去年10月公佈的監管文件顯示,截至2024年9月30日,微軟對OpenAI投資了130億美元。
OpenAI轉型計劃面臨強大阻力
去年12月,OpenAI公佈了一項重組計劃,擬轉型爲一家公益企業(Public Benefit Corporation,簡稱PBC),稱這將有助於吸引更多投資,並擺脫現行非營利架構帶來的限制。
OpenAI現有的營利部門目前由其非營利組織控制。OpenAI成立於2015年,最初是一家非營利組織,但爲了獲得投資,該公司在2019年成立了一家名爲營利性子公司。
然而,OpenAI的轉型計劃遭到了外界的猛烈批評及法律挑戰。世界首富埃隆·馬斯克對OpenAI提起了訴訟,並指控後者偏離了“爲人類福祉開發AI”的創始使命。
馬斯克是OpenAI的聯合創始人之一,但因爲理念不合,最終和OpenAI首席執行官奧爾特曼等其他聯合創始人分道揚鑣。OpenAI崛起後,馬斯克曾多次批評該公司,併成立了自己的AI 公司xAI與其競爭。
新架構仍有利於吸引投資
泰勒在與媒體的電話會議中表示:“在我們正在考慮的結構中,非營利機構將繼續掌控OpenAI。我們將把該非營利機構的子公司(有限責任公司)轉換爲一家公益公司。通過這一轉換,公司股權結構將發生變化,使員工、投資者以及非營利機構都能持有該公益公司的股份。”
泰勒表示,OpenAI已經聘請了外部財務顧問來就資本重組提供諮詢。但他拒絕透露非營利機構將持有的具體股份比例,只表示將佔多數。
據奧爾特曼稱,即便非營利機構仍然掌控公司,新架構依然可以實現同樣的目標。
今年3月,OpenAI宣佈計劃在軟銀集團牽頭的一輪融資中籌集最多400億美元,而估值達到了3000億美元。該輪融資的前提是OpenAI需在年底前完成營利性轉型。
據媒體此前報道,如果重組無法在今年底前完成,軟銀可將其投資總額從300億美元降至200億美元,OpenAI則可能需引入其他投資者補足資金。
不過,奧爾特曼在電話會議上表示,OpenAI正在推進的轉型計劃不會使軟銀減少投資。
OpenAI還宣佈取消對投資者回報上限的限制,此舉有望進一步吸引現有和潛在投資者。
本文轉載自“財聯社”,智通財經編輯:劉家殷。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