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各界都在翹首以待港交所(00388.HK)推出“科企專線”,而在2025年5月6日,港交所與香港證監會發布聯合公告,宣佈正式推出“科企專線”,以進一步方便特專科技公司及生物科技公司申請上市,更重要的是,這些公司可選擇以保密形式提交上市申請,以降低一些處於早期發展階段的公司因爲過早披露其專有技術或上市計劃,而可能帶來的風險。
另外,聯交所也更新了《新上市申請人指南》,完全符合《主板上市規則》第18C章的特專科技公司和完全符合《主板上市規則》第18A章的生物科技公司,將被視爲已滿足《主板上市規則》第8A章所列之符合有不同投票權架構的公司上市應滿足的創新產業公司資格。
簡單來說,“科企專線”將更加便利特專科技公司和未盈利生物科技公司在港交所上市:
1)由專業團隊領銜,接觸潛在申請人以更深入瞭解其公司業務並幫助其理解上市規則的要求,並就上市資格和合適性提供指引,以提高合資格科企上市的效率;
2)以保密形式提交申請,可打消處於早期發展階段科企因需過早披露運營策略和專有技術或招致風險的憂慮,助其順利上市獲取發展所需資金;
3)對同股不同權科創企業更友好,簡化了上市程序,提高上市效率。
“科企專線”推出的天時地利人和
“科企專線”推出的時點恰好處於一個極爲複雜的節點:特朗普關稅令全球經濟不確定性大幅增加,資金逃離美國,尋找其他的獲利機會;另一方面,中國刺激經濟政策大大增加了投資者的信心,之前處於估值低窪的港股市場吸引了資金的流入。
今年以來,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DJI.US)累跌4.03%,標普500指數累跌4.67%,而反映科技股表現的納斯達克指數(IXIC.US)則累跌8.39%。
另一邊廂,港股市場明顯反彈,截至5月6日收盤,恒生指數今年以來累漲12.97%,恒生科技指數(HSTECH.HK)累漲17.26%,資金從新興市場看到了機會。
此外,特朗普上臺之後,政策朝令夕改,不確定性讓衆多併購活動暫停。根據調研機構Dealogic爲路透彙編的數據,4月份全球簽署的併購合同數量降至20年來的最低水平。
香港作爲政策、專業和金融服務便利性首屈一指的國際金融中心,在此時恰好能發揮其獨有的魅力,港交所推“科企專線”或正好吸引有意向上市的初創企業,爲這些公司提供非常理想的上市平臺。
此外,中國積極推出多項措施發展經濟,包括降準降息,增加科技創新和技術改造再貸款額度等,加力擴圍實施“兩新”政策,推廣“AI+消費”模式,優化商業生態等等,爲經濟發展注入強勁動力,不僅讓科創企業能以更低的利息獲取資金用於研發,也使得傳統企業有更多資金投入技術改造,提升生產效率和產品競爭力。
在滿足內需之外,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謀求出海,香港可讓這些企業觸達國際投資者,擴大全球影響力,這也是今年越來越多內地上市A股選擇來港上市的原因。
從不穩定的美國高風險資產出走的資金,也希望能參與到中國發展的分紅當中,這正是港股市場向好的原因。
從港交所的2025年第1季業績可以看到,這幾個季度港股市場的成交額明顯上升,見下圖,2025年第1季聯交所股本證券產品日均成交額按年大增1.53倍,至2,254億港元。
這不僅是資金流向的直觀體現,更是市場活力與吸引力提升的有力證明。在這一趨勢下,港交所 “科企專線” 的推出,猶如爲市場增添了全新的 “增長引擎”,進一步強化了香港作爲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
隨着大量科創企業通過 “科企專線” 登陸港股市場,將進一步豐富港股市場的行業結構和投資標的,使港股市場在科技、創新領域的覆蓋更加全面,吸引更多關注科技創新的投資者。這些投資者的湧入,不僅會帶來增量資金,還將提升市場的活躍度和流動性,形成良性循環。同時,不同背景、不同技術領域的科創企業匯聚港股市場,也將促進企業之間的交流與合作,激發創新活力,推動行業的整體發展。
從宏觀層面來看,“科企專線” 與中國內地刺激經濟政策形成了強大的協同效應。內地的降準降息、科技創新再貸款等政策,爲科創企業的發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而 “科企專線” 則爲這些企業搭建了對接國際資本的橋樑。內地企業藉助香港的國際化平臺,能夠更好地融入全球產業鏈和創新網絡,提升自身的國際競爭力。同時,國際投資者通過投資港股市場上的科創企業,也能深度參與到中國科技創新發展的浪潮中,分享中國經濟轉型升級帶來的紅利。這種雙向互動,不僅有助於推動中國科創產業的發展,也將爲全球經濟的復甦與增長注入新的動力。
需要注意些什麼?
然而,在 “科企專線” 助力港股市場蓬勃發展的同時,也需警惕潛在風險。
港交所和監管機構均肩負重任,需持續強化對上市公司的合規監管,建立健全全流程、動態化的監督機制。對科企的信息披露質量嚴格把關,確保企業及時、準確、完整地向投資者披露技術研發進展、財務狀況、市場風險等關鍵信息,避免因信息不對稱引發市場亂象。
同時,應提高鑑別財務造假、內幕交易、操縱市場等違法違規行爲的能力,並推出相應的預防措施,提高企業違法成本,以強有力的監管舉措切實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築牢市場信任基石。
對於投資者而言,面對港股市場因 “科企專線” 帶來的衆多投資機會,更應保持理性與審慎。切勿盲目跟風市場熱點或聽信未經證實的投資消息,而需深入研究企業基本面。細緻分析企業的技術創新能力、核心競爭力、商業模式可持續性、團隊管理水平等要素,結合行業發展趨勢與宏觀經濟環境,綜合評估企業的投資價值與潛在風險。通過多元化投資分散風險,制定符合自身風險承受能力的投資策略,方能在港股市場的投資浪潮中行穩致遠 。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