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份市場整體回落,主要跌幅發生在4月7日,其他交易日表現平穩。從指數表現看,科創50、上證50、上證指數等跌幅相對較小,創業板指、中證500等跌幅較大,價值優於成長。六大風格看,大盤價值下跌1.45%,中盤成長下跌5.83%;大盤成長和小盤成長下跌超4%。市場成交額顯著下降,日均不足1.24萬億元,連續兩個月下降,2月份高峯月份達到了1.84萬億元。4月,農業、零售、電力、銀行等領漲,新能源、通信、機械、計算機等領跌。周度看,TMT活躍度回升,金融週期則顯著回落。海外市場基本與A股走勢類似,呈現出先抑後揚。
截至上週,A股1季報披露完畢,整體表現好於預期。2025年1季度,全A上市公司營收同比-0.37%,歸母淨利潤實現近1.49萬億元,同比+3.47%,較去年4季度大幅改善;全A非金融歸母淨利潤實現7797億元,同比+4.17%,而去年4個季度淨利潤均爲負增長。上市公司1季度實現了良好的開局,但由於關稅影響,宏觀基本面短期承壓,根據統計局披露的製造業PMI數據看,4月份製造業PMI回落至49%,低於預期,受外需影響,企業生產指數、在手訂單、價格指數等均有顯著下滑,這意味着1季度上市公司的業績改善較難線性外推至2季度,不過我們認爲今年上半年A股上市公司業績增速將好於年初悲觀預期。
五一假期出行規模表現較好。根據媒體報道,“五一”假期,鐵路探親、旅遊等出行需求旺盛,客流呈現強勁增長態勢,4月30日至5月2日,全國鐵路旅客發送量連續3天同比增長超10%,5月1日當天出行人次刷新了歷史紀錄。超預期的出行數據預示着居民消費仍存在的巨大潛力,隨着服務消費政策的逐步實施,新消費、服務業等將成爲拉動國內經濟的重要引擎,這有望對沖部分關稅的不利影響。
A股市場後續機會預計顯著好於4月份。1季報落地後,投資者對業績的擔憂大爲緩解,風險偏好有望提升,一旦行業發生積極變化,投資者將會積極參與,從而提高市場活躍度,科技成長、高端製造、新消費等領域尤爲值得重視。
責任編輯:彭紫晨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