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8日,中國高性能戶外服飾品牌伯希和(Pelliot)正式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擬主板掛牌上市,聯席保薦人爲中金公司和中信證券。若成功上市,伯希和或成爲“中國高性能戶外生活方式第一股”。
港股IPO復甦與戶外賽道結構性紅利
2025年的香港資本市場呈現出顯著的復甦態勢。一季度新增51家上市申請,融資規模同比增長287%,蜜雪冰城、古茗等消費企業的火爆認購進一步點燃市場信心。這一現象的背後,是多重因素的疊加:其一,政策驅動。港交所通過縮短審批週期(從61天降至28天)、降低特專科技企業上市門檻等措施,提升了市場效率。其二,中概股迴流預期。中美監管摩擦加劇,美國可能推進中概股退市,香港成爲企業避險的首選地。其三,對賭協議倒逼。衆多企業因與VC/PE簽訂對賭條款(如映恩生物、卡遊等),被迫加速IPO進程以避免高額贖回壓力。
伯希和選擇此時衝刺港股,既是順勢而爲,亦隱含資本壓力。招股書顯示,其IPO前估值28億元,騰訊以10.7%持股成爲最大機構股東,而創始人劉振夫婦通過一致行動協議掌控63.17%表決權,凸顯資本方與創始團隊的博弈平衡。
中國戶外服飾市場正經歷結構性增長。弗若斯特沙利文數據顯示,2024年高性能戶外服飾市場規模達1027億元,年複合增長率13.8%,預計2029年將突破2158億元。這一增長由三大動力驅動。首先,消費升級。中產階級對功能性、場景化服飾需求提升,“山系穿搭”等潮流推動戶外服飾日常化。其次,政策紅利。全民健身計劃與露營經濟政策助推行業擴容。最後,技術迭代。材料科技(如防風防水面料)與設計創新(如三合一衝鋒衣)成爲品牌差異化競爭的核心。
伯希和以“高性能戶外生活方式品牌”定位,精準卡位這一賽道。其2024年零售額市場份額達5.2%,躋身行業前三,年營收17.66億元,毛利率59.6%,均顯著高於行業平均水平。
DTC模式、技術壁壘與品類突圍
伯希和的成功離不開對直接觸達消費者(DTC)模式的深度佈局。
一方面,通過線上全域滲透。抖音30億次視頻播放、小紅書2億次討論量構建品牌聲量,2024年線上DTC收入13.51億元,佔比76.5%。通過自營直播與KOL合作,其成功將流量轉化爲銷量,雙十一期間天貓GMV位列戶外品類第三。另一方面,線下進行場景延伸。公司旗下146家門店(14家直營+132家聯營)覆蓋一二線城市黃金地段,旗艦體驗店強化用戶互動,線下收入三年增長23倍至1.69億元。這種“線上引爆+線下沉澱”的策略,既降低了對傳統分銷渠道的依賴,又通過數據反哺產品研發,形成閉環生態。
與此同時,伯希和的增長引擎高度依賴爆款產品。2022-2024年累計售出380萬件衝鋒衣,貢獻超80%收入的經典系列成爲品牌基石。其核心競爭力在於,其一,技術壁壘。自主研發的STORM BREATH防水透溼科技、與Polartec等國際面料供應商合作,確保產品性能對標國際品牌。其二,場景適配。“三合一”設計兼顧戶外專業性與城市通勤需求,輕量化技術拓展跑步、騎行等細分場景。其三,成本優化。規模效應下,75D滌綸絲採購成本下降5.2%,銷售成本佔比從45.7%降至40.4%。
然而,過度依賴單一品類亦存隱憂。儘管2020年引入韓國品牌Excelsior試水鞋類市場,但該業務僅佔營收1.9%,未能形成第二曲線。未來能否複製衝鋒衣的成功,取決於其技術遷移能力與品類創新速度。
在資本運作方面,2025年3月,騰訊突擊投資3億元,以10.7%持股成爲最大外部股東。此舉既爲IPO估值背書,亦可能爲後續騰訊生態(如微信商城、遊戲IP聯名)的協同鋪路。公司上市前向創始團隊分紅4200萬元,雖屬合規操作,但可能削弱投資者對資金用途的信任。
命名爭議、破發隱憂與行業競合
儘管已行至港交所門前,公司的潛在風險仍不容忽視。
品牌名稱“伯希和”被質疑關聯法國漢學家保羅·伯希(敦煌文物劫掠者),儘管公司解釋源於“伯牙子期”典故,但招股書未主動披露此風險。若輿論發酵,可能引發消費者抵制或監管問詢,需警惕ESG層面的聲譽危機。
2024年港股新股首日破發率35.7%,科技板塊更高達41.2%。伯希和28億元估值對應2024年市盈率約10倍,雖低於安踏(25倍)但高於傳統服裝企業。若上市後增長不及預期,可能面臨估值回調壓力。此外,港股流動性不足(日均成交額約1222億港元)亦制約股價表現。
此外,戶外賽道競爭白熱化。國際品牌開始下沉,ARC’TERYX(始祖鳥)成立獨立鞋履部門,Lululemon加碼戶外線,安踏通過收購亞瑪芬構建多品牌矩陣。新銳品牌崛起,駱駝、探路者等傳統品牌轉型,蕉下等互聯網品牌以輕量化設計搶佔市場。
伯希和2024年研發支出3150萬元,僅佔營收1.8%,難以維持技術優勢,同時需警惕價格戰對毛利率的侵蝕。
伯希和赴港IPO是其從“網紅品牌”向“公衆公司”轉型的關鍵一躍。短期看,高增長故事與騰訊背書可能吸引市場關注;長期而言,需解決三大命題:品類多元化,突破衝鋒衣依賴,培育鞋類、裝備等新增長點;品牌高端化,通過科技研發與跨界聯名提升溢價能力;全球化佈局,藉助港股平臺拓展東南亞、中東等新興市場。
在戶外行業“從規模擴張到價值深耕”的轉折點上,伯希和能否藉資本之力實現躍遷,將是中國新消費品牌進化的重要觀察樣本。
本文創作藉助AI工具收集整理市場數據和行業信息,結合輔助觀點分析和撰寫成文。
責任編輯:AI觀察員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