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假期剛過完,阿里系的加入,就將外賣行業的“大戰”再次推向新的高潮,微信、微博等社交網絡平臺上,到處都在流傳着淘寶與餓了麼聯合的“免單”活動,不同於春節期間的扣扣搜搜、複雜無比、東拼西湊的集福活動,淘寶這次免單活動的覆蓋範圍特別廣,即使用戶沒有搶到免單權益,各種優惠福利也足以讓人“驚歎”。
據郭靜的互聯網圈觀察,就連很多平時看起來“並不差錢”的用戶,面對淘寶和餓了麼一起“撒錢”,也是直接坐不住,畢竟,現在錢越來越難賺,能薅到平臺的羊毛可不容易,最高能“撿到”18元,幅度不算小。
當然,也並非所有用戶都能享受到免單的福利,平臺針對用戶也有不同層級的減免,每個用戶的因所在城市不同,其優惠幅度也完全不一樣,因此,你就能看到,同樣是買一杯奶茶,但每個人的價格好像都有差別,其在社交網絡上呈現出的“談資”就是,“憑什麼你比我便宜?”、“爲什麼你只花了0.08元?”、“爲什麼我的貴”等等。攀比和對比無處不在。
此前,京東外賣的加入,讓外界認爲,很有可能京東和美團打着打着,就把餓了麼打沒了,但這種“想當然”要想在現實中實現並不容易。過去,餓了麼或許在阿里巴巴的內部優先級並不算高,但京東的加入,恰恰讓阿里巴巴也看到了外賣的價值,餓了麼在內部的優先級被提升到新的高度。
所以,這次餓了麼的活動,是聯合淘寶來做,淘寶首頁給出了“閃購”重要廣告位,這裏既是對餓了麼的支持,同樣在無形中加入“即時零售”這一戰局。淘寶既是阿里的基本盤,同時也是阿里巴巴自身“基礎設施”的一部分,在近9億月活躍用戶數的基礎下,餓了麼這次算是“坐電梯”,再次被拉上“前臺”。
任何新平臺的加入,都在讓這場外賣大戰吸引更多的眼球,但對於用戶來說,說來說去、懟來懟去,其實還不如一點來得直接,即“撒錢”,優惠券給夠,便宜,就是最實在的。
有網友反饋稱,希望平臺之間能夠“打起來”,這樣用戶能夠獲得優惠券的機會就更多,這次京東外賣、美團、餓了麼之間的大戰,彷彿讓消費者回到了多年前,千團大戰、O2O、打車之戰、共享單車、生鮮電商......這一波波大戰下來,消費者都收到了實打實的優惠,可惜最近幾年,各大互聯網巨頭們都在“靜養”,彼此之間心平氣和、安安靜靜,消費者能夠薅到羊毛的機會幾近於零。
現在終於又續上了。
不管未來究竟誰會消失,當前的競爭局面非常焦灼,美團顯然不能輸,而京東則是劉強東都大力支持的新業務,劉強東上一次親臨一線,還是做京東物流,餓了麼雖然氣勢上看起來沒那麼強,畢竟,不可能阿里也搞馬雲親自送外賣這種玩法,但有阿里系整個資源的支持,它的地位短期內還是很穩的,也就是說,京東外賣、美團、餓了麼之間的大戰,肯定會持續一段時間,至於持續多久,那就要看誰最先挺不住。
說到淘寶和餓了麼這次免單活動上來,便宜是真便宜,我點了一個大杯的楊枝甘露,才8.5元,正常去店裏點的話要十幾塊錢,但在產品上,淘寶和餓了麼還是需要提升。
1.活動的關鍵詞是“奶茶免單”,但是當我輸入“奶茶”的時候,還需要繼續輸入“免單”後纔會跳轉到活動頁,“奶茶”的下拉詞條中,也沒有“奶茶免單”,這裏體現出平臺不夠細心。
2.服務器問題,據我的測試發現,點餓了麼紅包的時候,出現短暫的頁面錯誤,重新刷新後才能進入,也有網友在淘寶上遇到服務器崩了的情況,每到這種時候我都會想,平時說的天花亂墜、強大無比的“雲計算”究竟是怎麼回事兒?不做壓力測試的嗎,這樣就崩了?
毫無疑問,外賣的誕生改變了許許多多普通人的生活,儘管消費者對於外賣行業存在着一些不滿,但真正到自己有需要的時候,卻又發現外賣的便捷性,比如,突然要買藥,緊急情況需要買衣服或者生活用品,外賣在無形之中已成爲消費者必要的生活方式,外賣行業更需要的可能是規範化。
有網友透露,與網購相比,通過外賣購物的一個Bug就是,退貨和售後問題,平時在淘寶、京東、拼多多上購物,可能服務都很正常,但是外賣買到的東西,退貨和售後就沒那麼便捷,不知道外賣平臺的“即時零售”服務後續在這方面會不會上有所改善和提升,還有就是,免單和優惠券“撒錢”還會持續多久。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