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買得起!特斯拉“死磕”純視覺方案,這是要嘴硬到底?

Ofweek光電信息網
05-06

你看好特斯拉的純視角方案嗎?

日前,特斯拉中國在官方微博發佈消息,表示會堅定推行視覺處理方案,同時要讓人人都買得起安全智能的產品。

圖源:微博

從官博的這張圖片中能夠清晰看到,是特斯拉芯片結構的放大視圖,很明顯是在展現FSD芯片設計的先進程度。而且圖片還特意突出強調了“先進的技術無需依賴昂貴且繁雜的傳感器”。

此圖一出引起了網友熱議。目前爭議主要是兩點:一方面,特斯拉的FSD需要消費者額外支付6.4萬元才能獲得;而另一方面,國產其他品牌的輔助駕駛功能,大多無需用戶額外付費。

圖源:微博

衆所周知,智能輔助駕駛領域目前存在着兩套具有代表性的技術方案。主要可分爲激光雷達融合感知方案以及視覺處理方案。

融合感知方案:當下多數國產汽車廠商所採用的激光雷達技術方案,此方案整合了激光雷達、攝像頭等多種傳感器,實現多源信息融合。

視覺處理方案:特斯拉始終秉持的純視覺技術路線,該方案僅依賴攝像頭採集信息,摒棄了激光雷達等其他類型傳感器。

這兩套自動駕駛方案始終存在着爭議:

一部分人堅定地認爲視覺處理方案纔是自動駕駛領域的最優解,代表着未來的發展方向。

而另一部分人則覺得視覺處理方案存在諸多難以突破的侷限性,相比之下激光雷達方案纔是無可替代的“王牌”選擇。

而特斯拉始終堅定不移地秉持着視覺處理方案,馬斯克曾表示聰明的人會選擇使用視覺處理方案,並強調攝像頭已經可以滿足需求。

說到攝像頭,網友們有自己的想法。他們認爲特斯拉不用激光雷達可能是激因爲價格昂貴,畢竟以前一顆得上萬,但目前價格已經降下來了。所以網友有猜測特斯拉過不了多久也會裝上激光雷達。

難道激光雷達相較於攝像頭真的會有更強的優勢?

具體問題得具體分析。攝像頭工作過程中,要實現從 2D 圖像到 3D 圖像的轉換,對算法的要求極高,必須藉助更爲複雜的算法;同時還需要具備更強大的算力作爲支撐,以及更先進的 AI 功能來保障轉換效果。硬件層面出色的 ISP 技術必不可少,能在昏暗環境下實現精準的感知。

相比之下若採用激光雷達,情況則有所不同。由於激光雷達本身就具備 3D 感知功能,而且在暗光環境中也能保持較好的性能表現,因此它對算法複雜度和算力規模的要求相對來說就會低一些。

圖源:微博

話說回來,伴隨着技術的進步和算法算力的提升,未來無論是選擇視覺處理方案還是激光雷達方案,它們最終所表現出來的性能差異將會越來越小。

正因如此,不同技術路線就像行駛在各自軌道上的列車,有着不同的前進方向與探索路徑。倘若現在就要斷言哪種技術更強、哪種更弱,着實不夠客觀準確。畢竟技術的優劣最終得參考在實際應用場景中的具體表現。

值得注意的是,上個月特斯拉首席執行官埃隆・馬斯克透露特斯拉很快將會迎來一款通用的、純AI的全自動駕駛(FSD)解決方案。該方案完全依託純人工智能技術構建而成。車輛僅憑藉自身所配備的攝像頭,與特斯拉自主研發的AI芯片協同運作,即可達成相關功能。

說到最後,你們認爲特斯拉的滿血版FSD什麼時候會在國內開放使用?歡迎評論留言說出你的看法。

來源:雷科技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