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深水財經社 何離
2025年5月3日,美國內布拉斯加州奧馬哈市,全球投資界目光聚焦於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年度股東大會,這場被稱作“投資界春晚”的盛會,除了對於公司投資業績的解釋外,94歲高齡的沃倫·巴菲特還向外界宣佈了一個更勁爆的消息。
巴菲特向董事會推薦非保險業務副董事長格雷格·阿貝爾接任CEO,並強調“最終決定權”將由阿貝爾掌控。這一決定標誌着伯克希爾長達60年的“巴菲特時代”即將落幕,全球投資者正密切關注這位低調的繼任者如何續寫伯克希爾的傳奇。
在股東大會問答環節尾聲,巴菲特突然宣佈:“我計劃在今年底卸任CEO,並向董事會推薦格雷格·阿貝爾接任。”他強調,卸任後仍會留在公司,但“最終決定權”將移交阿貝爾。這一決定並非臨時起意——早在2018年,巴菲特便提拔阿貝爾與保險業務副董事長阿吉特·賈恩進入董事會,2021年明確阿貝爾爲接班人,2024年致股東信中再次確認這一安排。
現場投資者發現,阿貝爾對這一任命並不知情。當巴菲特宣佈消息時,他正與賈恩並肩而坐,神情略顯錯愕。巴菲特笑稱:“他(阿貝爾)並不知道這件事,但現在是時候了。”這一細節既體現了巴菲特對阿貝爾能力的信任,也暗示了權力交接是平穩的。
股東大會上,巴菲特對阿貝爾的讚美溢於言表。他表示,阿貝爾“具備理解各種業務的能力”,是“高度誠信、勤奮且具有戰略思想”的領導者。伯克希爾董事會長期成員羅恩·奧爾森評價道:“他不是另一個巴菲特,但擁有巴菲特的基本要素。”
巴菲特在股東大會上表示:“我不會出售伯克希爾股票,直到全數捐出。”這一承諾既是對投資者的安撫,也是對伯克希爾未來的信心。
格雷格·阿貝爾的職業生涯堪稱“草根逆襲”的典範。1962年出生於加拿大埃德蒙頓工人社區,父親是推銷員,他靠分發廣告傳單賺取學費。1984年,阿貝爾從加拿大阿爾伯塔大學獲得商業學位,進入普華永道擔任會計師。這段經歷讓他“既精於研究資產負債表,也擅長閱人和與人交往”。
1992年,阿貝爾加盟加州能源公司(伯克希爾·哈撒韋能源公司前身),成爲大衛·索科爾的得力助手。兩人通過併購積累了12億美元淨收益,巴菲特在2002年致股東信中稱讚他們爲“傑出的管理者”。2008年,阿貝爾接任CEO,操辦超過150億美元的能源行業併購案,將公司打造成全美最大的電力供應商之一。
在阿貝爾的領導下,伯克希爾能源公司年營收達數百億美元,成爲集團重要的現金流來源。他主導的風力發電項目讓伯克希爾足跡遍佈美國中西部和西南部,展現了對清潔能源的前瞻性佈局。2018年,阿貝爾被提拔爲非保險業務副董事長,監管BNSF鐵路、時思糖果、冰雪皇后等業務。
與巴菲特相比,阿貝爾的風格更“親力親爲”。他鮮少接受媒體採訪,專注於業務細節。伯克希爾董事會的長期成員羅恩·奧爾森評價道:“他不像巴菲特那樣拋頭露面,但會深入每一個業務單元。”這種務實風格與巴菲特的“放手型管理”形成互補,也爲伯克希爾注入了新的活力。
巴菲特的投資理念以“長期價值投資”爲核心,強調“持有優質企業股權,而非現金等價物”。他管理的伯克希爾投資組合涵蓋保險、銀行、消費、能源等領域,1965-2024年每股市值複合年增長率達19.9%,遠超標普500指數的10.4%。
阿貝爾雖延續了“聚焦優質企業”的思路,但更注重“精細化運營”。他負責的非保險業務覆蓋建材、化工、鞋類和糖果等領域,強調“依靠管理人員評估風險,依靠公司自身現金流”。例如,在BNSF鐵路業務中,他通過優化調度和成本控制,使收益“平緩下滑”中仍保持穩健。
與巴菲特“控股+部分股權”的靈活模式不同,阿貝爾更傾向於“深度參與”。他主導的能源併購案中,不僅要求財務回報,還強調“業務協同性”。例如,收購的風力發電項目與伯克希爾能源網絡形成互補,降低了運營成本。
在投資決策上,阿貝爾更謹慎。他不像巴菲特那樣“大手筆押注”,而是“小步快跑”。例如,在2024年市場波動中,伯克希爾通過減持蘋果、增持能源資產,規避了風險。阿貝爾表示:“穩固的資產負債表是一項巨大的資產,我們將擇時進行部署。”
過去大半個世紀以來,伯克希爾幾乎與巴菲特是劃等號的,可能很多公衆還並不能適應沒有巴菲特的伯克希爾,還能算是伯克希爾嗎?
但是時代更替終究是會發生,繼巴菲特和芒格之後,伯克希爾終於等來的第二代管理層的亮相,阿貝爾如果順利接下巴菲特的權杖,伯克希爾會發生什麼呢?
首先是管理層的權力架構方面。巴菲特卸任後,伯克希爾管理層將發生重大調整。阿貝爾雖成爲CEO,但巴菲特的子女——霍華德和蘇珊——將通過信託基金控制部分股權,並可能擔任董事長和董事。霍華德長期負責農業業務,蘇珊則參與慈善事務,他們的加入將平衡阿貝爾的決策權。
此外,保險業務副董事長賈因可能離職,接替他的可能是保險高管喬·布蘭登。投資經理託德·科姆斯和泰德·韋施勒目前管理着3000億美元股票投資組合的10%,未來是否接管全部投資組合,仍取決於阿貝爾的決策。
其次是投資策略可能將從“全球佈局”轉向“本土深耕”。
近年來,伯克希爾減持蘋果、美國銀行等全球化企業,加倉本土基建及能源資產。阿貝爾表示,未來將繼續“擇時部署”,重點關注美國能源領域。他指出:“處理能源問題需要政府和私營企業合作,伯克希爾擁有資本和知識,可以提供幫助。”
在海外市場,阿貝爾可能延續巴菲特對日本的佈局。通過發行日元債券投資五大商社,伯克希爾持倉市值已從138億美元增至235億美元。阿貝爾表示:“這些企業資本配置理性、管理層謙遜,我們將長期持有並適度增持。”
而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可能是,伯克希爾將從“個人魅力”到“制度化”演變。
從能源巨頭到鐵路霸主,從糖果商到保險巨頭,伯克希爾的60年曆程印證了巴菲特的投資哲學。如今,阿貝爾將如何續寫傳奇?正如巴菲特所說:“真正的價值不在於CEO,而在於制度。”
巴菲特時代,伯克希爾以“去中心化”文化著稱,賦予子公司高度自主權。阿貝爾多次強調,將“維護這一文化”。他表示:“伯克希爾的成功建立在獨立、正直和信任的基礎上,我們將繼續依靠管理人員評估風險。”
然而,阿貝爾的“親力親爲”風格可能帶來變化。例如,在能源業務中,他更注重“垂直整合”,從發電到輸電全程參與。這種“精細化運營”是否適用於所有子公司,仍需觀察。
儘管巴菲特卸任消息引發關注,但伯克希爾股價表現穩健。2025年第一季度,標普500指數下跌4.6%,伯克希爾股價卻飆升17.3%。這得益於其提前減持蘋果、增持能源資產的先見之明。
KBW分析師邁耶·希爾茲認爲,投資者無需過度擔憂。他指出:“阿貝爾已深度參與伯克希爾業務多年,他的決策風格更謹慎,可能減少高風險投資。”但也有分析師提醒,阿貝爾缺乏巴菲特對“市場情緒”的敏銳洞察,可能在極端行情中表現保守。
(全球市值研究機構深水財經社獨家發佈,轉載引用請註明出處)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