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懂財經·消費組原創/出品
作者:楊揚
編輯:夏益軍
離了茅臺鎮,能不能釀出茅臺酒?珍酒最有發言權。
珍酒是1975年茅臺異地生產試驗的產物,被行業稱爲“茅臺平替”。
靠着與茅臺的歷史淵源,以及深處醬酒高價值賽道,珍酒李渡曾是上市白酒企業中成長性最好的酒企。2020年-2024年,珍酒李渡營收復合增速達到30.7%,行業第一。
但“茅臺平替”終究沒有茅臺的奇蹟,2024年下半年,珍酒李渡實現營收29.3億元,同比下降16.5%。
作爲二線白酒的風向標之一,珍酒李渡業績變臉,其實是二線白酒遇冷的縮影。
2024年四季度,是白酒業績的分水嶺。以前上市白酒企業最多是利潤塌方,但四季度,塌方變虧損,捨得、酒鬼酒等部分二線白酒都出現了利潤虧損。
當“液體印鈔機”失靈,也該到了該重新審視二線白酒價值的時候。
/ 01 /
茅臺平替,其實難副
1958年,“教員”大膽地提出了一個想法,“把茅臺酒搞到一萬噸”,讓更多人喝到像茅臺一樣的醬香好酒。
但貴州山多地少,工業用地是茅臺產能擴大的一大瓶頸,在加上當時生產力制約,建國發展幾十年後,茅臺基酒產能只有200噸/年。
終於1975年,貴州茅臺酒開始大規模易地生產試驗。
試驗由中國科學院操盤,茅臺酒廠全力配合——廠長親率28名骨幹,來到距茅臺鎮113公里的遵義市北郊十字鋪建設新廠,這便是珍酒的前身。白酒圈內由此公認珍酒是茅臺“平替”。
與茅臺的歷史淵源疊加前兩年的醬酒熱,讓投資人對珍酒有了高預期。在加上,過去幾年珍酒的業績也確實給力,2021年-2023年,珍酒李渡營收增速分別爲112.7%、14.8%、20.0%。
有預期有業績,珍酒榮登2023年的港股年度IPO募集冠軍的寶座,似乎大有從白酒平替到資產平替的意思。
只不過,上市即巔峯,之後的珍酒李渡開始震盪下行。上市至今,珍酒李渡股價已大跌4成。
資本市場遇冷,核心還是上市後,珍酒李渡的業績變臉着實有些快。
2024年,珍酒李渡營收70.67億元,同比僅微增0.5%。按季度來看,珍酒李渡的頹勢更明顯,2024年下半年,珍酒李渡實現營收29.3億元,同比下降16.5%。
拆分產品結構,珍酒李渡後續的業績走勢更讓人擔憂。
珍酒李渡旗下共有四個品牌,分別爲珍酒、李渡、湘窖、開口笑。
其中,珍酒佔總營收比例超6成,而且相比李渡側重江西、湘窖、開口笑側重湖南,珍酒也是全國化基礎最好的品牌。
但恰是最核心的珍酒拖了後腿。2024年下半年,珍酒收入17.8億元,同比下降22%,在四大品牌中降幅最大。
爲什麼,珍酒李渡的業績這麼快就變臉了?
/ 02 /
擴張太急,品牌不強
過去幾年,珍酒李渡增長最快的不是收入,而是存貨。
2021年-2024年,珍酒李渡營收復合增速爲11.4%,同期珍酒李渡存貨複合增速是27.1%。存貨增速是收入增速的2.4倍。
存貨持續高增長下,2024年珍酒李渡的存貨規模(75.03億)已經超過營收規模(70.7億)。而上市白酒企業平均存貨規模只佔到營收的38.3%。
存貨積壓嚴重很重要的原因是珍酒李渡擴張的步子太大了。
2020年時,珍酒李渡爲佈局全國化,提出了“6+8+N”戰略,即聚焦貴州、河南、山東等6個核心省份,培育上海、北京、浙江等8個重點省份,並孵化全國其他有醬酒氛圍和基礎的N個潛力市場。
爲推進這個戰略,珍酒李渡出現經銷商“大躍進”。
珍酒李渡經銷商數量從2021年年初的3613名大幅增加到2022年底的6618名。
但在大擴張中,珍酒李渡過於看重短期業績,忽視了經銷商管理。
一直有傳聞稱,珍酒李渡上市之前爲了衝業績,對渠道進行了大量壓貨。甚至有媒體報道,“據某經銷商稱,公司考覈只看進貨量,不管終端動銷,爲了完成任務,只能低價甩貨,最後大家都沒錢賺。”
最後激進擴大的結果大家也看到了,經銷商大增雖然帶來了一時的高增長,但到了2024年下半年,公司已經出現負增長,並且出現了存貨規模高於收入規模的棘手狀況。
在大擴張中,除了管理不善,品牌先天不足,是珍酒李渡擴張失利的核心。
拆分珍酒李渡產品結構,收入下滑主要來自高端產品線的潰敗。2024年,珍酒李渡高端產品收入同比下降10.8%。次高端和中低端收入均維持了增長狀態。
高端產品收入下降也不難理解。在消費降級中,即使是茅五瀘等高端白酒也多少遇到了一些增長瓶頸。
而和茅五瀘等全國化名酒相比,珍酒李渡脫胎於茅臺試驗場,既無歷史底蘊,也沒有明顯的產品特色,品牌性不足,受到的影響更大。
如今,珍酒李渡主力產品價格倒掛已成常態。主力產品珍十五,官方建議零售價500元/瓶,在珍酒京東自營旗艦店,實際成交價372元;高端產品53度500ml珍三十,官方建議零售價爲1888元/瓶,但當前珍酒京東自營旗艦店內,該產品優惠後的價格僅爲842元/瓶。
珍酒李渡的業績壓力也是衆多二線白酒的縮影。
/ 03 /
二線白酒扛不住了
實際上,在整個二線白酒中,珍酒李渡排位可以,畢竟頂着茅臺平替的帽子,所處的醬酒賽道價值也高於其它白酒細分賽道。
當細分賽道相對較好的珍酒李渡都出現了業績下滑,其他二線白酒的處境只會更差。
最能說明問題是利潤指標,作爲有液體印鈔機之稱的白酒生意,很多二線白酒已經開始幹賠了。
2024年4季度,酒鬼酒、金種子酒、捨得、順鑫農業淨虧損分別達到0.44億、2.45億、3.27億、1.37億。
二線白酒掉隊,是企業拔苗助長和高端品牌擠壓的共同結果。
上一輪高端化中,二線白酒大多有些激進擴張,通過經銷商大躍進以及渠道壓貨雖然實現了業績高增長,但只是曇花一現,業績很快遇冷。
捨得是很好的例子。2021年捨得經銷商數量達到2252家,較2020年底增加491家。激增的經銷商規模,使捨得營收規模上了一個臺階,21年捨得營收同比增長83.8%。
但事後看,捨得增長,是苦一苦渠道換來的。21年-22年,捨得存貨規模增長了58%,而同期營收只增長了42.7%,存貨規模的增長高於營收增長,說明業績壓給了經銷商。
類似例子,還有上文提到的珍酒李渡,同樣走了經銷商大增-業績大漲-渠道壓貨-庫存激增-增長瓶頸的路子。
更嚴重的問題是,高端白酒也不斷擠壓二線白酒的市場。最明顯的擠壓是高端白酒開始主動搶份額。如汾酒、洋河推出光瓶酒,搶了不少牛欄山的市場。
影響最大的擠壓是,高端白酒的價格下行把二線白酒的業績拖了下來。
飛天茅臺散裝價格爲已經從2024年初的2680元/瓶下跌到最近的2100元/瓶。茅臺價格都穩不住了,二線白酒要不要降?
但問題是,高端白酒能承受住降價壓力,二線白酒不能。
出廠價和終端市場的零售價構成了白酒的業績護城河,如茅臺飛天的出廠價是1169元,批價雖是跌了一整年,但2200元/瓶的批價仍然給經銷商留足了利潤空間,經銷商也願意繼續給茅臺的業績抬轎子。
但哪個二線白酒能有茅臺的價差?目前幾乎市面上所有的二線白酒都出現了價格倒掛,當進一步的跌破出廠價,經銷商賣一瓶虧一瓶時,經銷商就會退網。這也是2024年很多二線白酒業績塌陷的原因。
白酒只是消費市場的一個切面,在消費遇冷的下行期,龍頭對腰部的擠壓幾乎出現在每個行業,甚至連最不受宏觀影響的奢侈品市場也不例外,gucci等二線奢侈品業績普遍下滑嚴重。
二線白酒乃至所有腰部的消費企業都正面臨考驗。
免責聲明:本文(報告)基於已公開的資料信息或受訪人提供的信息撰寫,但讀懂財經及文章作者不保證該等信息資料的完整性、準確性。在任何情況下,本文(報告)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見均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