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品牌議題
今年2月,京東高調入局外賣行業,上線不到兩個月,日訂單量就達到了1000萬單,並且相較前一週整整翻了一番。這個驚人的增長速度背後,有三大殺手鐧:
一是,面向商家推出限時的免佣金政策,由此吸引商家入駐;
二是,面向消費者推出百億補貼,全面刺激消費;
三則是,面向騎手,其在2月19日發文稱,將從3月起逐步爲全職騎手繳納五險一金,爲兼職騎手提供意外險和健康醫療險。
這也是當時掀起最大水花的一步。
外賣騎手和平臺之間的勞工關係問題一直是輿論關注的焦點。京東官宣當天,美團也立即宣佈將爲騎手繳納社保,並將全面取消配送超時罰款,落實“防疲勞”措施等。
沒過多久,京東在4月21日又發佈了“致騎手公開信”,稱絕不會強迫兼職騎手“二選一”,並將加大招聘力度,還爲騎手對象優先安排工作。美團這邊也迅速回應,否認要求騎手“二選一”的傳言。
不少人認爲,京東做外賣,看似兇猛、激進,實際上是“防守型”進攻,原因在於,如今的電商市場正在發生新一輪的變革。
根據華西證券研報數據,自2020年起,電商市場年規模增速在10%左右,增量逐漸縮小,而即時零售在2020-2022年的增速則超過50%,2023年同比增長29%。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發佈的《即時零售行業發展報告(2024)》顯示,2023 年我國即時零售規模達到 6500 億元,佔網絡零售額的 4.2%,預計2030年即時零售市場規模超2萬億元。
這說明,即時零售,正逐漸成爲電商市場的增長引擎。
今年4月15日,美團正式發佈獨立即時零售品牌“美團閃購”,主打“30分鐘好貨到手”。其實18年閃購就已經美團App內上線,如今則高舉高打,成爲獨立品牌,並宣稱這是“下一代購物方式”,試圖率先搶佔即時零售的用戶心智。
京東做外賣,美團推閃購,表面上看似兩家公司在推動不同業務的擴張,但其實它們的舉措背後都是“即時零售”這一消費模式的深度滲透。
而就在小長假前,淘寶和餓了麼的入局,更是拉響了這場即時零售大戰的號角。 4月30日,“淘寶閃購”在50多個城市上線,5月2日覆蓋全國,打通淘寶閃購與餓了麼背後的貨盤,併爲消費者提供百億補貼,
這不禁讓人回想起十五年前的千團大戰,“即時零售”這場具有顛覆性的博弈,或許纔剛剛開始。
即時零售的本質是“時間價值”
所以到底什麼是“即時零售”?
即時零售是以即時配送體系爲基礎的、高時效性的到家消費業態,核心是“即時履約”,說白了就是消費者在線上下單商品,30分鐘左右就能在線下拿到手,買的是“時間價值”。
從底層邏輯來說,“即時零售”的需求在於,消費者對時間的敏感度大於價格敏感,既等不了傳統電商耗時幾天的物流,又沒時間或不想出門去線下商店購買,而是需要即時滿足。據埃森哲《全球95後消費者調研中國洞察》報告顯示,年輕一代人更關注“速度”,超過50%的95後希望在購物當天就能收貨,也願意爲更快的配送速度支付額外費用。
而供給端,不管是傳統電商零售,還是實體零售,都面臨增長疲軟的問題,亟需找到新的增長點。即時零售以前置倉、門店倉等模式爲主,把原本依賴中心倉發貨的流程拆解爲“多點分發”, 實現“就近揀貨、就近配送”, 壓縮了履約鏈路,也大幅提升了配送效率與時效穩定性。
日益發達的配送服務網絡,也爲配送效率提供支撐。根據國家郵政局和羅戈研究數據,即時配送在2017年後超越同城快遞,成爲同城配送主角。2022年,美團即配業務(含餐飲)增長14%,達達即配增長69.9%至19.08億單,順豐同城24小時候運營市縣增長80%以上。
回顧過去的發展,在2010-2015年的基礎配送階段,“即時零售”這個概念還未真正發展起來,這一行業以餐飲外賣爲核心,平臺主要是連接商家和消費者,由商家自行配送,配送半徑有限,而且集中在覈心城市。
2015至2020年間,一方面平臺在經歷轉型,另一方面配送品類從餐飲向生鮮、日用百貨等其他品類拓展。
比如餓了麼、美團等平臺就開始自建配送體系,並拓展至非餐飲品類。京東到家也於同期成立,隨後和達達合併,整合衆包物流體系,通過與線下商超、零售店和便利店等合作,提供2小時極速送達的配送服務。
每日優鮮、叮咚買菜等平臺通過“前置倉”模式開創了生鮮即時配送的新局面,盒馬鮮生則通過“店倉一體”也即“門店倉”模式進一步推動了生鮮即配的發展。
而2020年後,整個行業進入了更加快速的全場景滲透、精細化融合階段。即時履約,從原本的應急,逐漸向更多元、更日常的場景需求轉變。平臺和商戶的界限逐漸模糊,部分線下零售商也開始自營即時零售業務,線上零售平臺也向線下蔓延。
圖源/《2023即時零售發展趨勢白皮書》
即時零售戰局升級:巨頭狹路相逢
京東和美團此次的正面交鋒,實際上正是雙方在原有領域基礎上,向“即時零售”加速佈局的體現。
美團從高頻、低客單價的外賣業務起家,依託外賣和本地生活的積累,向便利店、超市等零售領域不斷延伸。據官方稱,越來越多的美團外賣用戶轉化爲美團閃購用戶,去年一季度閃購日均訂單量達840萬,計劃到2026年,將誕生3億萬家日銷過萬的門店和100個10億級品牌。
除了美團閃購,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美團旗下的“小象超市”,最近宣佈重啓線下業務。小象超市早在2017年就上線,但早期的線下嘗試以閉店告終。而如今的小象超市則不同往日,據媒體報道,按單量計算,小象超市已成爲中國自營前置倉生鮮到家市場中排行第一的玩家。
面對線下零售的洗牌期,小象超市重新加碼,迴歸線下,並直接對標盒馬,可能像“盒馬NB”那樣的社區店,也有傳聞是對標“盒馬鮮生”的大店模式。根據公開數據顯示,盒馬在今年3月首次實現了全年盈利,驗證了“店倉一體”模式的可行性。
另一邊,京東則是從低頻、高客單價的傳統零售出發,反向進入更高頻、更即時的外賣領域。去年5月,京東將京東小時達、京東到家品牌整合爲“京東秒送”,號稱最快9分鐘送達。現在的外賣入口也在“秒送”頻道當中。這樣一來,京東外賣帶來的大量曝光與流量,也能直接賦能給整體的即時零售業務。
簡單來看,美團是利用外賣優勢向全場景、全品類延伸,京東則是將零售業務外賣化,而“即時零售”正處在這個交匯點上。
除了京東和美團,去年開始到現在,各大電商、外賣平臺都在積極佈局即時零售。
新上線的“淘寶閃購”由去年的“淘寶小時達”服務升級而來,就“送萬物”這點來說,淘寶有着比京東更具主導型的優勢。截至目前,已有300多萬家門店開通了淘寶小時達服務。而和餓了麼的合作,淘寶閃購能夠大幅加強即時履約能力。
而餓了麼自己也啓動了“餓補超百億”計劃,提供大額補貼。去年餓了麼推進“近場品牌官方旗艦店”計劃,允許品牌在站內自營門店,並計劃3年內開出10萬家……
抖音去年將“團購配送”整合到“小時達”業務中,並在該頻道內上線美食外賣,超6億的日活用戶規模和內容運營成爲其優勢所在。
即時零售的比拼,本質上是“極致效率”與“用戶理解力”的競爭,誰能更快地反應、更準地推薦、更穩地送達,誰就能贏得用戶。
倉配體系的建設,決定了系統效率和商品供給。前文提到的“前置倉”、“門店倉”,都是爲了讓倉庫的商品離消費者更近一點。
前置倉模式,主要是指在社區附近佈局小型倉庫,優點是距離近、配送快,庫存週轉靈活,履約鏈路短,但需要大量投資建設倉網,而且客單價低、單倉盈利難。
美團閃購就是採用的前置倉模式“閃電倉”。根據官方數據顯示,閃電倉在下沉市場發展迅猛,2024年美團便利店閃電倉在下沉市場開倉1866家;另外,大型零售商也在加速佈局閃電倉,以名創優品爲例,截止去年10月其在美團開倉500家。預計到2027年,美團將佈局超過10萬個閃電倉,覆蓋全品類、全區域,市場規模有望達到2000億元。
門店倉模式,則是以線下零售門店爲中心,同時兼顧線上訂單配送,像盒馬鮮生就是典型。門店倉的優勢在於,一邊做門店零售,一邊消化線上訂單,庫存效率高,但對數字化管理水平的要求也更高,需要做到線上線下庫存同步,運營複雜度更大。
作爲即時零售的“新基建”,實時物流系統、精準推薦算法和倉配體系的共同構建,實現了零售商品的去中心化供給,形成新一輪零售產業鏈升級。可以說,即時零售不只是配送提速的過程,而是一場零售生態的系統性重塑。
即時零售如何重塑零售市場
即時零售對零售行業的重塑是全方位的。
首先是用戶心智的變化。平臺通過算法精細調度,高頻觸發消費行爲,並非憑空創造需求,而是通過不斷強化已有需求、優化匹配,潛移默化地“馴化”用戶的消費習慣。
消費者從過去有計劃、有預期的集中性消費,逐漸轉向碎片化、衝動化、場景驅動的即時購買,追求及時滿足和高效消費。人們不再等待購物時刻,而是在任何時間、任何情境下,只要有需求就立即下單,消費行爲變得更加即興。
根據2023年京東消費者調研顯示,使用即時購物的主要原因中,日常性和便利性排在應急類需求前,京東到家調研數據也顯示,日常補貨和省時省力是用戶排名前兩名的場景動機。也就是說,當消費者越來越習慣使用即時零售服務,即時購物會變成一種更日常的消費方式。
圖源/《2023即時零售發展趨勢白皮書》
與此同時,消費主導權也在轉移。雖然對零售商、品牌商來說,平臺的介入幫助其拓寬了銷售半徑,以全渠道數字化提升銷售效率,但隨着平臺話語權的加大,不同角色間的分工也在被重新定義,品牌和商家在渠道策略上可能不得不圍繞平臺做出更多調整,逐漸從“渠道掌控者”變爲“平臺依賴者”。
再回看京東、美團和淘寶的商戰,拋開口水戰的部分,平臺之間的博弈早已超越了表面的流量爭奪,而是圍繞履約體系、商戶整合能力展開的深度競爭,最終指向的,其實還是用戶心智爭奪——誰能在高頻的日常消費場景中,被用戶第一時間想到,誰就能在即時零售的行業重塑中,率先確立長期優勢。
更長遠來看,這是一場對“新生活方式”調度權的爭奪。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