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投資者情緒逐步轉暖,恒指迎來了一波反彈,特朗普發起“關稅戰”導致的跳空缺口正逐步修復,作爲價值投資的窪地的,港股正迎來較佳的投資機會。
智通財經APP瞭解到,在4月7日,全球資本市場受“關稅戰”影響大跌,港股也不例外,但之後港股持續修復,恒指以及科技科技股保持反彈趨勢,目前恒生科技指數修復了93%,反彈力度領先。儘管“關稅噪音”仍持續影響市場情緒,但在投資者恢復理性下,價值投資佔據着投資主導。
“賺錢效應”正發揮着港股價值投資的優勢,這爲大盤績優股、科技股以及小票股等題材均帶來了低位挖掘的行情,尤其是具備市值低、估值低、以及操作空間大等特徵的高成長性小票股。近期投資焦點主要爲“外貿扶持”概念,在出口轉內銷政策預期下,吸引到短線及長線的資金入場。
收入持續高增,“關稅戰”影響小
應星控股(01440)近年正積極轉營,除傳統製造業外,積極打造IP運營新增長點。從基本面看,在過去兩年,應星控股保持收入高成長,2023年及2024年,收入分別爲3.17億元及5.85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36.56%及84.2%。公司的業務產品包括染整、花邊以及鞋履,染整及花邊受到宏觀經濟影響,但鞋履產品表現強勁,連年大增,2024年收入爲5.05億元,同比增長107.6%,收入份額提升至86.4%。
該公司鞋履產品擁有較高的收入保障,其長期合作的一位國際客戶,2024年貢獻鞋履收入4.55億元,而2023年貢獻2.2元,均佔了業務收入的90%。從鞋履行業來看,比如安踏及李寧等頭部品牌業績均保持穩定增長,行業需求強勁,2025年在內需政策驅動下,預計將更爲樂觀。
近期美國發起關稅戰對外貿企業影響較大,但對該公司影響較小,一方面其收入主要在中國內地及香港;另一方面,爲降低地理集中度風險,公司致力於東南亞地區建立製造合作伙伴,而該地區未受關稅影響。爲應對美國貿易戰,中國採取了出口轉內銷方案,擴大內需。該公司稱把握及拓展國內消費市場的機遇,率先正與多名知名IP持有方深入探討,建立長期合作關係,提升產品差異化優勢及品牌價值。
轉型初步嘗試,釋放C羅的IP商業價值
應星控股敏銳抓住生活方式和消費市場的新變化,迅速結合公司本身的資源和香港本土化運營能力,從香港市場出發,引入超級IP合作,探索公司第二增長點。
其中與足球巨星C羅合作是應星控股在IP運營方面全面轉型的初步嘗試。去年10月2日,應星控股公告旗下全資附屬公司將爲C羅博物館品牌(CR7 Museum HK)在香港舉辦巡迴展覽的潛在合作事項;緊接着在當月25日公告成立合資公司,將於2025/2026年度合作主辦該盛事,該盛世將持續365日。此外,合作方將積極促成C羅訪港,並協助在主要社交媒體頻道推廣CR7 Museum HK。
C羅將帶來可預見的巨大商業價值,首先是C羅的影響力,曾參加過19次歐冠,其中五次獲得歐冠冠軍,被稱之爲“歐冠之王”,在體育界享譽盛名;其次其擁有龐大的全球粉絲羣體,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末,C羅在在各大社交媒體平臺上的粉絲總數達10億,其中Instagram粉絲數超過6.3億,Facebook絲數超1.7億,Twitter粉絲數超1.1億,不乏有具備頭部IP的鐵粉,比如“甲亢哥”。
甲亢哥近期在中國非常火,2025年3月,“甲亢哥”來到中國並開啓中國行,目前其抖音粉絲量超過486萬人,已在中國多地進行了直播,一度登上頭條,僅在上海直播的6小時,就吸引了560萬人觀看。作爲C羅鐵粉之一,甲亢哥也在其香港之行登上了本次C羅博物館項目的香港電車,爲C羅博物館開幕預熱帶來了不少關注。
此次應星控股在香港以C羅“博物館”文化活動形式,將吸引到全球粉絲,一方面將爲香港帶來世界級的體育及文化盛事,促進香港的體育旅遊業,帶動相關產業發展,及注入更多的消費活力;另一方面通過場景和產品的融合釋放IP價值,實現業務模式轉型,有望打造新模式下的增長曲線。
商業模式或蛻變,“長牛”值得期待
以C羅打造的IP運營場景只是應星控股轉型的第一站,通過整合其供應鏈資源、客戶資源以及頭部IP資源,預計該公司將與更多的知名IP持有方合作,包括個人IP以及品牌IP等,並推出更多的IP合作場景,完成品牌價值及商業模式的蛻變。而在基本面驅動下,該公司也將實現業績及市值的可持續性成長。
實際上,該公司此番探索的IP運營與自身產品相結合的模式,市場上已有成功的案例,比如泡泡瑪特(09992),通過自有IP運營和IP授權,以多場景作爲流量入口,推動其周邊零售產品的成長擴張,近三年收入複合增速達68%。同時該公司也在資本市場得到認可,2024年以來市值翻了近10倍,目前市值超過2400億港元,PB值高達21倍。
應星控股目前爲小票股,市值約爲60億港元,但在成長加持下具有非常高的想象空間,近幾年的市值表現也充分證明了公司的長期投資價值。 從時間週期看,自上市以來一路上漲,2021-2022年處於慢漲階段,從發行價0.4港元漲至0.77港元;市值升值92.5%,2023年投資者惜售,縮量上漲,漲幅高達192.2%;2024年全面爆發,11月13日最高價觸摸至18.1港元,翻了7倍,而從發行價累計翻了44.3倍。
不過2024年因股權集中度較高而被監管層點名,產生了較大的價格波動,但之後股權集中度問題逐步得到解決,而股價也開始企穩。雖然該公司股價因此而大幅回撤,但對於長期持有者來說仍具有較高的市值溢價,目前股價較發行價漲幅仍超過10倍,價值投資者仍獲得較爲豐厚的回報率。
值得一提的是,該公司按期披露股權集中情況,在2025年3月6日,根據其補充股權集中度說明,64.95%的股份至少由208名個人、58名經紀及16名其他股東持有,董事確認,於2024年11月15日,公衆人士持有本公司已發行股份不少於25%,符合聯交所證券上市規則之公衆持股量規定。
停牌風險消除,該公司將更多的精力放在業務發展以及提高股東回報上。2025年該公司在公司治理上做了調整,1月28日,任命梁秉德爲行政總裁,並於2月5日生效,CEO和董事會分開,可見公司開始重視職業代理人發展模式,梁秉德具有20年的金融及銀行資源,或爲公司投融資及業務發展帶來更大助力。
從近期的交易盤面上,應星控股前五的經紀商分別爲富途證券、盈透證券、華富建業、結好以及樹熊,持股比例分別爲12.93%、5.12%、5.11%、4.78%及3.89%,其中富途證券及盈透證券持股變化較爲明顯,近60日淨買入分別爲1.24億股及0.6億股。而自那次放量回調後,成交量較少,投資者惜售,可見長期持有的態度。
另外,該公司存託的證券或發生了變更,因爲之前股東存倉在一盈證券席位持股比例由去年的榜首13.28%降至0.99%,根據時間線及持股股數變化看,大概率從一盈證券轉至富途證券。不過託管券商的變化不等於出售,但股東在享受到券商更優質服務的同時,也進一步提升股票流動性,觸發價值發現機制。
總的來說,價值窪地的港股市場經歷了“關稅戰”大幅回撤後,估值更加吸引人,而具有潛力的小票股也有望迎來一波“春季”行情。應星控股走了四年牛市行情,獲得長線投資者的看好,2025年該公司緊抓內需政策的時間窗口,並開拓東南亞市場,有望保持收入高增水平,而股權集中度風險消除,“走牛行情”依舊值得期待。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