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自視覺中國
藍鯨新聞5月8日訊(記者 武靜靜)京東和美團外賣大戰打得如火如荼。趕着在五一假日期間,淘寶和餓了麼也攜手參戰,競爭局勢變得更加熱鬧了。
如今,外賣的競爭從市場爭奪延伸到輿論交鋒,各家在補貼策略、商家政策、騎手權益等多個維度展開較量。此前,京東放出的殺手鐧是補貼。根據京東最近一次公開的數據,4月22日,京東外賣日單量已突破1000萬單,覆蓋166個城市。
在五一假期,此前一直按兵不動的餓了麼也宣佈參戰,啓動“餓補超百億”大促。同時淘寶閃購上線,用戶可以直接在淘寶上點外賣。在5月6日早8點,淘寶閃購還聯合餓了麼推出奶茶免單卡和請客卡活動,根據淘寶公開的最新數據,5月5日,淘寶閃購單一渠道日訂單量破1000萬。
看上去激烈的外賣大戰背後,身處其中的外賣小哥真實體驗是什麼?這場外賣競爭的背後,各家又有什麼樣的戰略籌謀?
外賣大戰中的外賣小哥:京東配送高,淘寶餓了麼奶茶爆單
平臺間的補貼大戰如火如荼,最直接的影響莫過於奔波在城市各個角落的外賣小哥們。一邊是餓了麼和淘寶聯手掀起的奶茶風暴,訂單量激增到讓小哥們難以招架;另一邊,京東外賣以相對更高的配送費吸引着新的力量加入。
餓了麼和淘寶的奶茶補貼直接讓很多奶茶爆單,“奶茶不要錢嗎,店裏都是外賣小哥都擠不進去”,網友在社交媒體發文。還有一位外賣小哥接了80個奶茶訂單,電瓶車放不了只能打車送。
一位在上海兼職的外賣小哥告訴藍鯨新聞,從他最近剛開始跑京東外賣的情況來看,目前新手期,京東外賣的配送費確實高一點,每單會相比此前跑美團高出1-2元。
這位外賣小哥的分享稱,目前還屬於新手期,有新手特權,上海單量多,疊加新手期搶單成功率有加成,單子比較好搶。“出勤一天預計跑25-30單,在沒有跑單獎勵情況下,相比此前在美團每天能多賺25-60元錢。”
在他看來,京東外賣和美團很相似,上手起來比較快,差別較大的在服務規則方面。他提到,京東外賣一些細節上需要改進,“比如,出餐慢不能加時間,用戶電話口頭修改地址不加時間,送達還需要拍攝用戶門牌號+外賣照等。”
隨着外賣平臺競爭的加劇,外賣小哥羣體的工作狀態和收入水平也將隨之發生變化。市場競爭將更加激烈後,而外賣小哥作爲重要的運力支撐,其角色也將變得更加關鍵。
不過從長遠和歷史經驗來看,短期補貼雖然提升訂單量,但並非決定勝負的關鍵。更核心的在於配送效率、商家供給、用戶復購率和消費頻次等多個維度的系統性能力。
外賣戰火延伸至即時零售,千億市場的爭奪戰
從送餐飲到送萬物,京東美團阿里競爭的本質,除了外賣,更核心的在於餐飲外賣的延伸戰場:即時零售。外賣平臺向上拓展商品供應鏈,電商平臺則向下佈局末端配送,雙方短兵相接。
目前,各方都在積極構建和完善自身的即時零售生態,阿里憑藉淘寶的豐富商品和餓了麼的配送網絡深度融合;美團則將“美團閃購”提升至戰略高度,並大力發展前置倉模式;而京東亦不甘示弱,通過發力外賣業務,意在補齊即時配送能力,並協同其原有的電商優勢,爭奪這一新興市場的蛋糕。
當下,阿里和美團的即時零售佈局正在持續加碼。
淘寶和餓了麼在即時零售上目前正在通力合作。目前,淘寶閃購頻道,外賣有餐飲也有日常生活用品等多個品類。最新的動作是,在4月30日,淘寶宣佈“淘寶小時達”升級爲“淘寶閃購”,由餓了麼重點保障外賣配送服務。雙方稱,需求側,淘寶閃購聯合餓了麼對消費者共同補貼,規模超過百億;供給側,包括餐飲外賣在內的餓了麼供給也與淘寶閃購全面打通。
阿里在即時零售佈局的核心籌碼是淘寶的“貨”和餓了麼的運力。據瞭解,目前,淘寶閃購已經面向淘寶天貓平臺所有品牌電商商家開放,與品牌商家城市倉、線下門店合作,打通天貓官方旗艦店和“閃購”貨盤及價格。運力上,此前餓了麼公佈2022年5月至2023年9月期間活躍騎手超過400萬,能支撐起配送效率。
美團則將閃購業務的優先級提到了高位。4月15日,美團發佈即時零售品牌“美團閃購”,閃購以單獨的一級入口出現,和外賣、團購等並列出現在第一行,聯合全國近3000個縣市區的零售商、品牌商與本地中小商家,服務全國消費者的日常購物需求。
美團在即時零售業務打出的關鍵牌是閃電倉,目前,美團閃電倉數量已超過3萬個,接下來,美團的規劃是,到2027年,美團閃電倉的GTV(總交易額)規模將超過 2000 億元人民幣,門店數量將超10萬家,並實現全品類覆蓋。
這種競爭局勢下就不難想象京東之所以在外賣戰場上來勢洶洶,其本質上瞄準的地盤還是電商,希望通過持續壯大外賣業務,推動外賣與電商業務的交叉銷售。
此外,早在2015年,京東就已佈局京東到家業務,並在2024年連續將“即時零售”列爲核心戰略。所以,外賣可以看作京東此前戰略的延續,其本質也是希望通過構建起騎手隊伍和調度系統,爲即時零售業務贏得有分量的砝碼。
競爭的背後是對增長的預期。數據來看,即時零售是目前各家能夠打開新增長的市場。從增速來看,即時零售品類不斷擴展,已經覆蓋到數碼家電、母嬰用品、美妝、醫藥保健、寵物、鞋服等各項生活所需。據《即時零售消費電子行業白皮書》顯示,過去 3 年,消費電子品類在即時零售市場獲得了高速增長,預計 2021—2026 年,年均複合增長率達68.5%,2026 年即時零售消費電子行業規模將超千億。
這場千億市場的爭奪戰,已然進入白熱化階段,美團、京東、阿里又會如何持續出牌,將成爲市場下一個關注焦點。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