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行業】五一檔票房波動背後的國產電影崛起與產業變革

金吾財訊
05-06

金吾財訊 | 今年五一檔(5月1日至5月5日)正式落下帷幕,據燈塔專業版數據顯示,全國電影總票房爲7.48億元,同比下降51%。觀影人次達1889萬,放映場次共計233.5萬場。

票房總量波動下市場活力與結構性變化並存

今年五一檔票房雖同比增速放緩,但呈現多元化格局。《水餃皇后》以1.92億元登頂票房冠軍,其75.6%的女性觀衆佔比印證了女性題材的商業潛力。貓眼娛樂憑藉該片及亞軍《獵金·遊戲》成爲最大贏家,凸顯行業資本向優質內容傾斜的趨勢。值得注意的是,春節檔影片《哪吒之魔童鬧海》第三次延長檔期至5月31日,於五一檔第二日開始超越一衆新片,維持在單日大盤第三、四名的位置。據最新數據,該片累計票房已突破158億,排名全球影史票房第5,即將超越《泰坦尼克號》。

燈塔專業版數據顯示,自2018年“五一檔”票房突破10億元后,市場穩定情況下基本都保持在10億元以上。今年未能“達標”,一則反映觀衆選擇日益多元,觀影不再是節假日首選娛樂方式,文旅行業對於體驗和造勢的創新動作比影院更爲豐富,觀影作爲首選消費的比例隨之降低;同時,業內人士亦指出除文旅消費分流外,此次五一檔缺乏頭部大片也是原因之一。遙想2019年五一檔扛鼎之作《復仇者聯盟 4:終局之戰》,單片票房高達42.38億,成爲好萊塢影片在華最高票房紀錄,或許也成爲了美國電影在中國最後的“輝煌”……

中美電影貿易摩擦升級:關稅政策引發行業震盪

5月4日,特朗普政府擬對外國製作電影徵收100%關稅的言論引發軒然大波,儘管白宮尚未正式實施,但已觸動行業敏感神經。消息發出後,隔夜流媒體平臺奈飛隔夜收盤下跌約1.9%,結束了連續11個交易日的漲勢。另外,包括華納兄弟探索集團、派拉蒙、迪士尼公司等美國影視巨頭,隔夜股價均收跌,跌幅在0.4%到接近2%的水平。《華爾街日報》報道稱,這一政策直接導致好萊塢主要影視公司股價下跌。《好萊塢報道》警告稱,此舉可能導致製作成本飆升,加劇好萊塢生存危機。

中國國家電影局迅速作出反應,明確表示將減少美國影片進口以維護市場公平。這一決策既是應對貿易戰的被動防禦,也是本土電影產業轉型升級的主動選擇。據拓普數據,2024年美國電影在國內電影市場總票房爲61.3億,佔進口片總票房的61.7%,相較於過去 6 年,這一佔比處於最低水平。其中《美國隊長 4》在中國票房堪堪破億,也凸顯了好萊塢內容創新乏力。

國產電影競爭力全面提升 《哪吒2》振奮國產製作信心 優質電影供給有望持續增多

另一方面,國產電影逐步建立起東方視覺美學體系,打破“唯好萊塢論”的電影敘事。從2023年上映的《封神第一部:朝歌風雲》、動畫電影《長安三萬裏》,再到今年火爆出圈的《哪吒2》,頂級特效和本土化敘事結合,不僅傳播了中國文化符號,也創造票房奇蹟。此外,從票房分佈數據上看,三四線城市票房佔比進一步提升,從2016年的不足30%至2024年的40%,現實主義題材如《熱辣滾燙》、《年會不能停!》、《抓娃娃》等影片取得了不俗的成績,實現社會議題與商業價值的雙贏。

中航證券表示,受電影供給相對有限、市場情緒等因素影響,2024年電影大盤有所承壓,伴隨25年破百億鉅製《哪吒2》振奮國產製作信心,優質電影供給有望持續增多。

平安證券認爲優質影片內容對票房拉動效果較強。後續建議關注具有優質內容儲備及內容生產的頭部影視公司,並關注院線及票務公司的業績彈性,重點關注公司爲光線傳媒及貓眼娛樂等。

國信證券表示,2023~2024 年電影備案數量回升,行業內容儲備豐富,考慮內容製作週期 2025 年國內電影內容供給有望復甦,有望推動票房持續恢復,同時得益於高經營槓桿的特性,播映渠道有望迎來更好利潤釋放期。

結語

儘管五一檔總票房未達預期,上市的電影公司卻並未受到衝擊。截至5月6日收盤,文化傳媒指數上漲2.14%。港股中,IMAX中國(01970)漲3.55%,貓眼娛樂(01896)漲1.22%,阿里影業(01060)平收。A股中,博納影業(001330)漲2.96%,光線傳媒(300251)漲0.62%,中國電影(600977)和萬達電影(002739)和股價分別微漲0.2%、微跌0.36%。

五一檔的票房波動與中美貿易摩擦交織,揭示了中國電影產業在挑戰中加速變革的軌跡。國產電影憑藉內容創新、技術突破和政策支持,正從 “市場跟隨者” 轉向 “全球引領者”。未來,如何在開放與自主之間找到平衡,將是產業持續發展的關鍵。正如《哪吒 2》的全球影響力所示,中國電影的 “造船遠航” 時代已然來臨。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