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2025年巴菲特股東大會中美投資人酒會
美國時間5月3日,巴菲特股東大會在奧馬哈拉開帷幕。在大會期間的中美投資人酒會上,汾酒作爲首席合作驚豔亮相。在當天的特別品鑑活動“汾酒之夜”上,來自世界各地的商界領袖、投資精英與巴菲特股東齊聚一堂,共享佳釀,體會清香型白酒的獨特風味。
奧馬哈的汾酒之夜
活動現場,青花汾酒極具中國韻味的藍白瓷瓶,爲奧馬哈帶來一陣別樣的清雅風韻。華燈初上,樂聲悠揚,來自東方的酒香,在會場緩緩暈開,中國白酒的身影,也正悄然走進全球投資者的視野。
“汾酒之夜“關乎風味體驗,更關乎文化交流。在中國傳統酒禮“溫、斟、品”的莊重儀式中,嘉賓們一邊細啜汾酒特有的清冽芬芳,一邊聆聽其深厚的歷史淵源和匠心傳承。從鼻翼味蕾之間,串聯起連綿不絕的文化意涵,每一滴澄澈的酒液,都在默默訴說着它穿越千年的來路。
對於不少嘉賓而言, 這都是他們第一次真正品嚐到清香型白酒,也是第一次深入地感受中國酒禮與酒文化。來賓們舉杯共酌,在一斟一品之間,初次觸碰那源於杏花村的千年韻味。雖然受限於文化語境,外國消費者尚難以全然理解白酒背後的深厚哲學,但青花汾酒以其“入口清、落口甜、飲後餘香”的特質,迅速獲得許多嘉賓的青睞,廣受好評。
東方味道,清香世界
清冽,芬芳而典雅的清香型白酒,恰恰是中國白酒中在風格上與國際烈酒最爲接近的一類白酒,也因此,相對容易被國際消費者接受。它的風味不張揚,卻有着層層遞進的細膩節奏——初聞如春風拂面,入口則爽淨圓潤,餘味中又帶着微妙的糧香與回甘。正是這份恰到好處,讓汾酒在白酒文化輸出中,成爲最有代表性的中國酒品牌之一。
爲了讓更多海外消費者理解白酒,喜愛白酒,汾酒也在積極擁抱國際飲酒的通用語言。近年來,汾酒不斷嘗試用世界熟悉的表達方式講述屬於中國白酒的故事:在多國舉辦主題品鑑活動,與本地侍酒師、調酒師合作,開發融合東西風味的汾酒雞尾酒,並深入海外渠道進行產品推介。以開放的姿態走出去,用現代語言重新詮釋傳統文化,這是汾酒國際化戰略1.0的重要一環。
清香型白酒的“清”和“柔”,正在成爲連接全球消費者的橋樑。
從一瓶酒,到一個文化錨點
如果說口味是進入國際市場的“敲門磚”,那麼文化,則是建立長期共鳴的根系系統。汾酒之夜不僅是一次味覺展示,更是一場東方文化的深度觸達。
汾酒源自山西杏花村,這片土地不僅被《詩經》所載,也爲杜牧詩篇所歌詠,更是中國酒文化的重要源頭。2020年,杏花村汾酒老作坊及其傳統釀造區被列爲“國家工業遺產”,2021年,啓動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在這片遺址面積達15萬平方米、歷史上跨越仰韶、龍山、夏商周的文化層疊中,考古學家發現了中國最早的釀酒器——小口尖底甕,以及甑桶的原型,這些器具不僅映射出中華文明中“無酒不成禮”的傳統,也見證了汾酒源遠流長的釀造體系。
品嚐汾酒,所體會的不僅是舌尖的風味,更是與一個古老的文明展開對話。
正是基於這份深厚的文化積澱,近年來汾酒在海外頻頻策劃融合書法、非遺、詩詞講解與品酒體驗的複合型文化活動,逐步搭建起“產品—場景—文化”三位一體的國際傳播體系。不斷刷新國際受衆對中國白酒的印象——它不僅是飲品,更是一種連接,一種風度,一種可以跨越國界的文化語言。
國際化1.0:中國酒魂,世界共鳴
此次奧馬哈之行,汾酒還同步發佈了以“青花汾酒 清香世界“爲主題的全新國際化宣傳片,系統勾勒出“汾酒國際化1.0”的戰略藍圖。從產品體系到文化表達,從渠道建設到品牌出海,汾酒的全球化不再僅僅是“賣出去”,而是“講得出故事、打得開市場、留得住人心”。
更值得注意的是,“汾酒國際化1.0”並非孤立推進,而是契合國家“一帶一路”倡議中文化先行的路徑選擇。在全球範圍內,越來越多的消費羣體不僅想嘗試一種異域飲品,更想了解其背後的故事與精神世界。青花汾酒所承載的清雅之道、禮儀之本、歷史之重,恰恰構成了這種期待的回應。
從奧馬哈出發,汾酒的清香再度跨越語言與文化的邊界,進入更多國際友人的感官與記憶中。白酒,不再只是中國餐桌上的一杯烈飲,它正在成爲連接不同文明的文化符號,成爲世界認知中國的一種溫潤入口。
一次“汾酒之夜”,不僅讓世界聽見了中國白酒的聲音,更映照出一箇中國品牌在時代大潮中主動走出去、講好中國故事的雄心與自信。未來,隨着“汾酒國際化戰略1.0”的持續推進,這杯清香之酒,或將穿越更多緯度與經度,在更廣闊的世界舞臺上,留下屬於東方的悠長餘味。
清香世界,世界共酌。一如青花汾酒瓶上的釉色交融,傳統與現代、東方與西方,正在杯中緩緩相遇。
責任編輯:梁斌 SF055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