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保時捷在中國市場明顯失勢時,挑戰者小米卻在迅速崛起。小米很快可能會進一步向上發展,但在此之前,仍有一個障礙需要克服。
在中國,消費者關注的焦點依舊是小米 SU7。這家中國電動汽車新貴的崛起,象徵着保時捷等德國品牌在華影響力的下降。
如今,小米和保時捷成爲了一種象徵。中國汽車消費者正逐漸摒棄過去來自西方的汽車身份象徵,轉而青睞充滿技術元素的本土新品牌,就小米而言,其產品還兼具高性能。
全球最大(電動)汽車市場當前的銷售數據,鮮明地反映了這一轉變:2025 年第一季度,保時捷在中國僅售出 9500 輛汽車,而小米根據其自身公佈的數據,交付量達到了 28000 輛 —— 而且這還不是一個季度的銷量,僅僅是 4 月份單月的交付量。小米官方公佈的第一季度銷量爲 69697 輛。
產能逼近極限
這已經是小米電動汽車連續第七個月單月交付量超過 20000 輛。如果仔細計算,甚至會發現 4 月份的銷量相比 3 月份的 29000 輛的高點,下降了 1000 輛。
不過,據中國媒體報道,目前唯一的限制因素是生產能力。目前,小米的月產能在 25000 輛左右。但這種情況可能很快就會改變。
第三季度,也有可能更早一些,小米的第二家工廠預計將投產。在此背景下,小米將 2025 年的銷售目標從 30 萬輛提高到了 35 萬輛。
交付週期創歷史新高
這家涉足電動汽車領域的消費電子集團憑藉一款車型實現了目前的增長:2024 年 3 月 28 日,小米 SU7 上市,在設計的許多方面與保時捷 Taycan 相似。
但它絕不是廉價的仿製品,而是一款製作精良的電動汽車,換算後的起售價不到 30000 美元,具備諸多優勢。最重要的是,它迎合了對技術感興趣的中國年輕消費者的需求,而目前所有德國品牌都在極力爭取這一消費羣體。
目前,小米 SU7 有三個版本可供選擇,分別是標準版、Pro 版和 Max 版。據 CnEVPost 報道,目前訂購普通版小米 SU7 的客戶,預計交付週期爲 40 周,這創下了新的最長等待時間記錄。
電動 SUV YU7 即將推出
小米正式推出了 SU7 Ultra,以此作爲其不僅在技術上,而且在絕對性能上能夠與保時捷和特斯拉抗衡的終極證明。這款電動轎車的最大功率爲 1548 馬力,從性能數據來看,它顯然不僅瞄準了保時捷,更主要的目標是特斯拉。
除了 SU7 和 SU7 Ultra,小米預計將在 6 月或 7 月推出 YU7,這是一款電動 SUV(運動型多用途汽車),顯然是針對特斯拉 Model Y 推出的。最初,YU7 計劃在上海車展上上市。
由於安徽發生了一起造成三人死亡的嚴重事故,據推測可能是由於自動駕駛系統運行不正常或操作不當,小米取消了相關發佈活動。新的發佈日期尚未確定。
進軍歐洲的傳聞
與此同時,一直有傳聞稱,這家電動汽車初創企業正積極考慮進入歐洲市場。最近,小米不僅在巴塞羅那的世界移動通信大會上展示了其最新的智能手機 15 Ultra,還帶上了 SU7 Ultra。
在大會間隙的交談中,小米總裁盧偉冰提到 2027 年可能是小米進入歐洲市場的時間點。
另一個跡象是:從領英(LinkedIn)社交媒體平臺上的信息可以看出,小米已經從寶馬挖來了研發和設計領域的主要人才。對於有關在慕尼黑設廠的傳聞,小米發言人未作回應。
歡迎加入我們,連接10萬+汽車產業鏈人員、1000+汽車行業投資機構人員、10000+汽車產業鏈企業、1000+汽車行業專家、100+地方政府、100+汽車獵頭、1000+科創企業!!!!
加羣請掃管理員微信(請註明您企業名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