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中國乘用車市場“變天”了。
乘聯會數據顯示,4月份新能源汽車零售滲透率突破了50%,正式在零售端超越了傳統燃油車。
這個速度超出了所有人預期和最樂觀估計。兩年前,德勤曾在報告中指出,2022年全年,中國新能源汽車銷售實現25.6%的滲透率,提前3年完成既定目標,新能源汽車零售滲透率有望進一步穩步提升,到2025年超過40%。
重現手機業興衰
在批發端,新能源汽車的滲透率則首次突破了55%(純電30%+插混/增程25%),較2024年同期提升11%。
新能源汽車的加速滲透意味着傳統燃油車的加速萎縮。以上汽集團(600104)爲例,2024年累計批發銷量同比下滑20%,其中上汽通用同比下滑了56.5%。
傳統燃油車的加速萎縮,影響的不僅是銷量和利潤,品牌端的坍塌甚至更“可怕”。即使寶馬、奔馳和奧迪這樣的傳統豪華車品牌也遭遇了巨大的市場挑戰。2024年,奔馳在華銷售同比下滑了7%,奧迪同比下滑10.9%。
毫無疑問,汽車業正在重現當年手機行業的興衰替代故事。蘋果(APPL)和衆多新興智能手機品牌贏得了市場,而諾基亞、西門子這樣的舊時代豪華手機品牌都消失在了市場中。
與當年的手機市場相比,如今的中國汽車市場競爭之激烈,迭代速度之快都更勝一籌。稍有閃失,一個汽車品牌可能就失去了競爭的資格。4年前,上汽曾以“靈魂”自主爲由拒絕與華爲的合作。對於一個超大型汽車公司來說,靈魂自主是正確的產品戰略,但是加速變化的市場環境已經不允許上汽等待“自主”研發。2025年2月,上汽集團與華爲在上海簽署了深度合作協議,並在4月份發佈了全新合作品牌尚界,搭上了華爲的末班車。
技術疊加規模比拼
當下的中國汽車市場,尤其是新能源汽車市場,可能是有史以來競爭最殘酷的一個時期。一方面是不斷疊加的殘酷的價格戰,另一方面則是不計成本的智能駕駛技術下放。
2025年作爲“智駕平權元年”,不僅L2級輔助駕駛成爲新車標配,L3級自動駕駛在高速和城市道路落地。比亞迪(002594)“天神之眼”、華爲ADS 4.0等高價智駕功能已經配置至20萬元以下車型,而小鵬汽車(09868)更是將高階智駕下放到了15萬元級別的車型上。
在這樣一個歷史性的加速競爭淘汰期,簡單的戰略正確或者好的產品技術已經不足以讓車企活下去。除了比亞迪這樣的市場領先者之外,其他品牌,甚至華爲系列品牌都需要找準自己的位置,先活下去,然後形成自己的核心競爭力。
以零跑汽車(09863)爲例,這家公司堪稱汽車領域的“小米手機”。憑藉超低的價格,零跑在中低端價位市場中找到了自己的立足點。據最新的數據,零跑汽車4月份交付41039輛,同比增長173%。不僅是4月份造車新勢力中唯一交付量超4萬的品牌,更是連續兩個月位居新勢力銷量榜首。
與零跑類似,小鵬、蔚來(09866)和理想汽車(02015)都通過更低價位的車型來提高銷量規模。對於技術上擁有領先優勢的造車新勢力來說,技術只有疊加了規模纔有意義,否則就是無根之萍。
對傳統燃油車品牌來說,規模足夠大,但由於缺少了智駕輔助能力,已然很難吸引終端消費者。即使將價格一降再降,卻還是很難扭轉頹勢。
作爲新能源市場的絕對霸主,比亞迪目前是整個市場最大的變量,無論是智駕平權,還是價格進一步下探,都少不了比亞迪的推動。2月份,比亞迪正式推出“天神之眼”智駕系統,將其下放至10萬元級別車型,20萬元以上車型提供高階智駕選配,30萬元以上標配高階智駕。不僅如此,比亞迪同時各個車系都進行了不小幅度的降價。
比亞迪在智駕和價格上的突然發力,給新舊造車勢力都帶來了巨大的壓力。不僅擠壓了各自的舒適區,也將市場競爭的速度和強度都提高到了慘烈的程度。
對身處其中的汽車品牌來說,這是一個最好的年份,也是一個最差的年份。活下來就是偉大公司的起點,失敗了可能就此錯過了一個時代。
2025年,將是中國汽車市場的淘汰賽,也是偉大汽車公司的誕生期。
(文章來源:財中社)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