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巴菲特2025年股東大會重磅來襲
在2025年巴菲特股東大會期間,喜馬拉雅資本副董事長常勁對話新浪財經,圍繞當前市場環境、AI浪潮下的價值投資方法、比亞迪的投資邏輯,以及巴菲特即將卸任的歷史時刻,分享了他作爲長期價值投資人的深度觀察。
他表示,巴菲特持有創紀錄的3340億美元現金,並非出於悲觀或保守,而是基於對“機會成本”的理性權衡。價值投資的核心,是考慮手中每一塊錢放在哪裏最有意義。在找不到具備足夠吸引力的資產時,持有現金本身就是一種戰略準備。此外,巴菲特掌管的伯克希爾不同於普通投資機構,它還有龐大的保險和再保險業務,這部分業務需要持續的資本金支持,以應對潛在的突發風險事件。因此,當前的“持幣觀望”更像是一種蓄勢待發的姿態,而非對市場的否定判斷。
面對AI技術迅猛發展的趨勢,常勁並不認爲它會顛覆價值投資的基本框架。他指出,AI確實會對社會、生活方式、生產方式、甚至組織結構產生變革性影響,類似於當年蒸汽機的出現。但AI本質上仍是工具,它可以幫助我們提升信息篩選和整理的效率,提升覆蓋面的廣度,卻無法替代頂尖價值投資人在判斷未來、識別風險、洞察趨勢方面的能力。因爲真正有洞見的判斷來自於多年的學習與經驗積累,建立在對行業與企業的深度理解之上。AI更擅長分析歷史數據,並基於統計邏輯推演未來可能性,但對“哪些風險會觸發、概率有多大”這類複雜問題,目前還遠不如有經驗的投資人判斷準確。“我們也在使用AI做一些嘗試和研究,但目前來看,它仍是輔助,不是替代。”
談到喜馬拉雅對比亞迪的早期投資,常勁詳細回憶了當年的邏輯。
他提到,李錄早在1997年左右就在一本貿易雜誌上讀到比亞迪的故事,當時能掌握鋰電池技術的企業幾乎都在日本和韓國,而比亞迪這樣一家初創中國公司能自行製造鋰電池,令人驚訝。這一信號促使他開始長期跟蹤比亞迪,並逐漸建立起深入瞭解。在比亞迪上市初期,其宣佈進入電動車領域,資本市場對此並不買賬,股價被壓得很低。
但對價值投資人而言,那反而是低於電池業務本身內在價值的“錯誤定價”。當時比亞迪在鎳鎘電池上已是全球第一,在鎳氫電池上也位居全球前三,同時還在深圳市中心持有一塊土地,給投資提供了充足的安全邊際。隨着王傳福不斷推進從手機代工到太陽能、儲能、電動車等多項佈局,公司展現出強大的成長能力,而這背後是技術狂人王傳福的專注和團隊良好的管理機制。常勁表示,這些優秀特質是長期跟蹤後逐步驗證出來的,隨着理解加深,他們對比亞迪的長期信心也不斷增強。
在當前市場環境下,許多投資人糾結於是“等待價格便宜”還是“抓住趨勢紅利”。對此,常勁認爲,真正的價值投資是自下而上的選股邏輯,通過長期跟蹤企業建立深度理解和洞見,然後等待合適的買入時機。市場情緒悲觀、資產價格大幅低估時,往往是他們最活躍的時候;而市場情緒高漲、估值泡沫堆積時,他們往往選擇沉默和觀望。他強調,投資節奏必須建立在深入研究的基礎上,而非短期趨勢的追逐。
今年的巴菲特股東大會,既是其執掌伯克希爾60週年的重要時間節點,也可能是他最後一次以CEO身份參會。在大會尾聲,巴菲特正式表達將在年底卸任CEO的意願。
對此,常勁感慨良多。他表示,從查理·芒格離世之後,或許巴菲特就已經在醞釀接班安排。而事實上,伯克希爾內部對繼任者的安排早有準備。常勁認爲,巴菲特此時的決定是明智且成熟的安排,雖然令人感到遺憾,但也象徵着一個自然的過渡過程。他強調,儘管巴菲特可能卸任,真正的價值投資時代並未結束,反而還有更多值得探索的未知與機會。
在常勁看來,巴菲特與芒格不僅在投資理念上爲後人樹立了燈塔般的榜樣,也在做人、企業管理、思維方式等層面,爲全社會提供了值得尊敬的範本。他表示,自己對這兩位前輩充滿崇敬和感激之情,並相信他們的精神與理念會繼續激勵更多年輕人走上長期主義與理性思考的道路。
對話實錄(精編版)
目前市場動盪,巴菲特創紀錄持有3340億美元現金,遲遲未出手。如何解讀這種極端的“持幣觀望”策略?這是否代表了當前市場的主流看法?
常勁:我從個人理解來看,做價值投資永遠要考慮機會成本。我這個錢如果投到某個地方,能帶來什麼樣的回報?如果手上持有現金,往往是爲新一輪投資機會做準備。
所以我認爲巴菲特是在爲下一波的投資機會準備。
第二,巴菲特和我們普通的價值投資人不一樣的地方在於,他還有保險和再保險業務,這部分業務需要大量資本金支撐,以應對一些突發事件。至於突發事件是什麼,我覺得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
常勁:我認爲AI對人類是變革性的,會影響我們的生活方式、生產方式,甚至社會組織形式,在各方面都會產生深刻影響,類似於當年蒸汽機的發明。
但從價值投資的基本框架來看,並不會有太大影響。AI可以作爲工具幫助我們尋找優秀公司,但它不能代替頂尖的價值投資人。頂尖投資人的洞見是通過多年積累、深度學習得到的。
AI可以幫助我們更好收集和整理信息,處理大量數據,但我認爲它還替代不了頂尖價值投資人對公司的判斷,特別是對未來的預測。
做價值投資,除了理解公司內在價值,還要判斷未來的風險,而這存在極大的不確定性。很多判斷來自多年經驗的積累,對事件發展過程、風險發生機率和觸發機制的理解。
AI主要分析歷史數據,推演未來趨勢,但對“怎麼發生、可能性多大、觸發機制”等問題,並不一定比人更好。當然這只是我個人的淺見。我們也在用AI做一些嘗試和研究。
第三,AI對我們所關注的公司也會產生非常大影響。就像其他技術一樣,我們更關注技術本身對公司內在價值和長期競爭力——也就是“護城河”的影響。
常勁:真正的洞見來自多年的學習和積累。李錄先生在投比亞迪之前已經關注多年。大概1997、1998年,他在一本貿易雜誌上看到比亞迪的情況,說中國居然有這麼一家企業能做鋰電池。
當時鋰電池是非常先進的技術,真正掌握技術的只有日本和韓國,美國雖然有研發,但技術還在日韓手裏。李先生看到中國這樣一家很初創的公司能做電池,就開始跟蹤,積累了很多瞭解。
我們最初投資比亞迪,其實是把它當作一個價值投資的機會,我們並沒考慮它的成長性。比亞迪上市後想造電動車,股價被打得很低,對我們來說正是價值投資機會。
當時它的股價低於電池業務的真實價值。雖然在鋰電池還不是領先,但在鎳氫電池、鎳鎘電池上處於全球領先地位。鎳鎘電池它是全球第一,鎳氫是前三或前四,所以電池業務很強。
而且它在深圳還有一塊地,最早那塊地不算中心,但深圳發展起來後,那塊地就成了中心,對我們來說有很大的安全邊際。
後來比亞迪的發展又帶來了額外價值,比如手機代工、電動汽車、儲能、太陽能等。王傳福被稱爲“技術狂人”,確實是非常投入的研究型技術人才和企業領軍人物。他的公司管理很好,有自己一套管理機制和文化,共同造就了比亞迪的後續發展。
當然,我們當年也沒有看得那麼清楚,是在這個過程中慢慢學習、慢慢了解。瞭解越深,對他的長期主義理解也越深,我們對它的信心也越來越強。這就是爲什麼我們一直會持有它。
常勁:對我們價值投資人來說,我們的做法和很多傳統投資人不一樣。我們是自下而上的做法,長期跟蹤公司,做深入研究。
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會找到真正願意長期持有的公司,形成洞見,然後等待機會。機會可能出現在某個行業,也可能在另一個方向。
通常市場不好的時候,機會更容易出現,因爲股價被打壓。市場悲觀時會嚴重偏離價值,如果有足夠安全邊際,我們就會出手。
所以市場高歌猛進時,我們往往不太活躍;而在市場悲觀、價格很低的時候,反而是我們活躍的時候。這種節奏是由我們的選股方式決定的。
常勁:我談談個人感受。從查理·芒格先生離世以後,我覺得巴菲特就已經有這樣的意願了。對他來說,退休的準備其實早就開始,大家也一直在討論接班人,包括李先生當年也被傳過。
所以接班人的問題,他其實很早就在計劃了。只是今天正式宣佈,對大家來說多了份感傷。
他身體狀況很好,但94歲了,伯克希爾也是很大的攤子,我覺得從管理角度來說,這樣做是非常明智的決定。
當然,對很多人來說,如果他真的卸任,無論是年底還是更晚一點,那確實是一個時代的結束。但從價值投資角度看,這個時代遠沒有結束,還有很多更精彩的事情值得我們去探索、去追尋。
我覺得巴菲特和芒格在價值投資領域爲我們樹立了非常高大的燈塔,是我們追求的榜樣,也一定會激勵更多年輕人走上價值投資之路。
不僅是在投資方面,他們在做人、管理企業等方面也都樹立了非常高的標杆,值得我們世人尊敬和學習。不光是價值投資者,包括普通人、企業家羣體,他們都是很好的模範。
我從內心裏是非常崇敬和感激他們的,能有這樣的典範,是我們的幸運。
(新浪財經北美站站長康路 攝像Leo Jiang 發自奧馬哈)
責任編輯:王許寧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