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政主官如何塑造流量城市?

川觀新聞
05-06

轉自:澎湃新聞

剛剛過去的五一假期,最受關注的城市、流量最垂青的城市無疑是重慶市榮昌區。

在五一假期,最新晉級的流量城市榮昌拿出了這樣的“成績單”:舉辦“滷鵝非物質文化遺產美食消費季”,以滷鵝爲依託,推出包括美食、文旅、非遺等元素的“N+1”多元“寵客套餐”,讓當地消費市場迎來歷史性突破,假期實現零售額20億元,同比增長258%。

258%的增長,在常態化條件下是難以實現的,只有在社交媒體平臺流量集中湧入的前提下纔可以達到。

如果將榮昌與之前的流量城市淄博、哈爾濱、天水做仔細比較,你就會發現,新形勢下的流量城市走紅的邏輯正在發生劇烈變化:在前一代網紅城市中,網民是挺在前面的,通過分享體驗感受的方式來引發裂變式的流量聚集,當地的黨政主官則隱在幕後調度協調,最多隻是文旅局長站上前臺;在新一代網紅城市中,黨政主官直接站上前臺,與網民面對面對話,通過事件營銷的方式短時間內吸引流量的湧入,以聽勸和接地氣的方式做好遊客的服務,進而引發更大規模的網友自發分享,形成巨大網絡聲浪。

有自媒體就直接指出,重慶榮昌區委書記高洪波是一位網感很好的領導。

在新形勢下,黨政主官已經成爲部分流量城市的主要塑造者。他們直接面對鏡頭,直面網友,引發關注,也備嘗辛勞。

我以高洪波書記爲例來分析一下塑造流量城市的一套新打法。

五一假期的榮昌區政府機關食堂,排隊就餐的遊客衆多。央視新聞 圖

第一,拋出話題,將榮昌置身主流輿論場關注視野。

五一假期只是作爲新晉網紅城市榮昌迎來的流量最高峯,而關於榮昌的敘事早在今年年初就已展開。

主流輿論場關注榮昌、注意到高洪波書記不是因爲“滷鵝哥”,而是源於今年年初的一次公開場合講話。

在今年1月6日召開的榮昌區委經濟工作會議上,高洪波號召區內幹部買新衣、下館子,帶頭消費、帶動消費。視頻顯示,高洪波有點動情地說道:“我希望我們在座的每一個同志,春節前去買一套新衣服,給家屬也買一套新衣服,給小孩也買一套新衣服;我希望我們在座的每一個同志,週末都帶着家人去喫頓飯,榮昌的人均消費60—100元,如果我們有1萬人消費,一個禮拜就是100萬,給我們個體工商戶、小老闆。”

在此次會議上,高洪波也喊話企業老闆:“在企業力所能及的情況下,春節給員工多發點工資,多發點獎金。企業儘量開團拜會,把員工召集起來喫個團年飯。”

這則視頻一經當地媒體發佈和外地媒體廣泛轉發,高洪波書記及其領導下的榮昌立即進入主流輿論場的視野。更多的網民“第一次”通過視頻“認識”了充滿人文關懷的高洪波書記。

以後的“故事”就顯得順理成章了。

4月27日,周鴻禕前往重慶榮昌,同榮昌“滷鵝哥”及榮昌區委書記高洪波,區委副書記、區長萬容一同直播。

第二,化危爲機,親自下場化解輿情做好城市營銷。

今年4月,爲榮昌躋身流量城市做出巨大貢獻的“滷鵝哥”投餵網絡大V周鴻禕失敗,是一次巨大的網絡危機。

網民意見也開始“分裂”:一派站“滷鵝哥”,認爲周鴻禕的拒絕行爲體現了一種精英的傲慢與草根的心酸;一派站周鴻禕,認爲“滷鵝哥”的突兀介入將娛樂化內容強行植入正式場合,暴露了部分網紅對正式場合禮儀的漠視。

無論是對“滷鵝哥”,還是對周鴻禕來說,巨大的網絡質疑都接踵而至。之後,一系列修復雙方各自網絡形象的行動旋即展開。

4月27日,周鴻禕“打飛的”抵達重慶榮昌,“滷鵝哥”終於如願以償,不僅成功向周鴻禕遞上榮昌滷鵝,還收穫了對方的回贈。高洪波更是親自下場,現場加入“投餵大軍”,以地道美食款待遠方來客。在榮昌感受到了熱情的周鴻禕不禁調侃,“在這裏喫飯不但不要錢,甚至都不用自己動手。”

賓主皆歡,危機也瞬間消除。

4月21日,區委書記高洪波,區委副書記、區長萬容走入郵政榮昌分公司直播間,推銷榮昌當地農產品。榮昌微發佈 圖

第三,直面鏡頭,將個人形象自身言行變身爲素材。

黨政主官的個人形象與言行一經高度曝光,便有了個人IP的流量價值。

其一言一行、一笑一顰,都在社交媒體平臺的高度關注之列,被拍攝、被傳播,也被細緻分析。

在黨政主官直接參與的流量城市傳播中,其形象與言行即爲傳播的最重要素材之一。各類賬號即使爲了自身流量的考慮,也會極大化充分利用好這些難得的傳播素材,包裝、放大、賦予情感、引發共鳴,所有的傳播技巧和手段都會應用盡用。

在廣泛傳播的視頻中,區委書記高洪波婉拒了市民贈送給他的特產,並叮囑:“送給客人。”

區委副書記、區長萬容在公共場合行走的情形也被記錄下來,網民還仔細分析了區長略帶疲憊的面容,並最終得出了結論:“萬區長最近一段時間真的辛苦了。”

除了黨政主官個人言行的放開拍攝,更多區屬公共設施也參與到了政府形象的塑造之中。

假期內,區政府食堂開放接待四海遊客,4天內接待54000人次,每天要砍800只滷鵝,“志願者砍滷鵝虎口紅腫起泡”。區政府大樓前的廣場成爲新晉熱點打卡地,聚集了來自全國各地的遊客。

黨政主官是否願意親自下場參與流量城市的塑造,當然是個體選擇。但是,領導個人IP和城市形象塑造深度綁定的時代已經到來,無可迴避。

每一位領導都在經歷時代的挑戰。

(作者陳良飛 系澎湃新聞政治新聞部總監、港澳臺新聞部總監,高級記者)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聯繫電話028-86968276】

海量資訊、精準解讀,盡在新浪財經APP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