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市場增速下滑、庫存上升,即將退市的斯凱奇下一步去向何方?

新浪財經
05-07

美國當地時間2025年5月5日,舒適科技公司斯凱奇(SKECHERS)宣佈,已同意被全球投資公司3G資本收購,收購預計於今年第三季度完成。

根據最終合併協議,3G資本將以每股63美元的現金價格收購斯凱奇所有流通股,較斯凱奇近15個交易日成交量加權平均股價溢價30%。5月5日收盤時,斯凱奇股價爲每股61.390美元,大漲24.35%。

有些人可能對3G資本這個名字感到陌生,但他們一定對3G資本投資或是收購過的百威英博、漢堡王、卡夫亨氏等企業十分熟悉。

3G資本的起源可追溯至20世紀70年代的巴西金融界。1971年,豪爾赫·保羅·雷曼(Jorge Paulo Lemann)與兩位合作伙伴收購了巴西經紀公司Garantia,並讓Garantia成爲巴西最成功的投資銀行之一。2004年,雷曼與合作伙伴馬塞爾·赫爾曼·泰列斯(Marcel Herrmann Telles)和卡洛斯·阿爾貝託·斯庫彼拉(Carlos Alberto Sicupira)共同創立了3G資本。這三位合夥人也就是投資界熟知的“巴西三劍客”。

“巴西三劍客”推動了3G資本從金融控股向實業投資的轉型。2004年,3G資本控股英博集團(InBev)。2008年,英博集團以520億美元收購美國安海斯-布希(Anheuser-Busch),組建了全球知名 啤酒 公司百威英博。

2010年,3G資本以40億美元收購漢堡王。2014年,3G資本推動漢堡王與加拿大咖啡連鎖品牌Tim Hortons合併,組建了RBI(Restaurant Brands International),進一步擴大其餐飲版圖。2013年,3G資本與巴菲特旗下的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聯合以280億美元收購亨氏。2015年,亨氏與卡夫食品合併,組建了知名食品和飲料公司卡夫亨氏。

圖片來源:界面圖庫

3G資本對於上述企業的改革,都可以用大刀闊斧來形容,即打碎重組被控股/收購企業原有的管理團隊,大膽引入新的人才,同時進行嚴格的成本控制和效率提升。有意思的是,此番收購斯凱奇,3G資本卻一反往時的強勢。

雖然交易完成後,斯凱奇將私有化,成爲一家非上市公司。但是按照公告內容,斯凱奇公司將繼續由全球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Robert Greenberg、全球總裁Michael Greenberg以及全球首席運營官David Weinberg領導。並且界面新聞瞭解到,斯凱奇此前已經公佈的戰略舉措諸如拓展國際市場、擴大直接面向消費者(DTC)業務、推動美國本土 批發業 務增長、以及對全球分銷網絡進行戰略性投資等都將如期推進。

這或許是因爲和上述被收購對象相比,斯凱奇有着更強勁的增長勢頭。整個2024年,斯凱奇全球銷售額達89.7億美元(約合655.41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2.1%。分地區和渠道看,批發渠道中,美洲地區銷售額增長14.5%,歐洲、中東和非洲(EMEA)地區銷售額增長16.7%,中國市場所在的亞太地區銷售額增長5.7%。直接面向消費者(DTC)渠道銷售額增長10.7%,銷量增長11.2%。

89.7億美元的年收入讓斯凱奇摸到百億美元俱樂部門檻的同時,也讓其有了挑戰 耐克阿迪達斯兩大巨頭的野心。僅看業績,現在的斯凱奇顯然並不需要幫助和調改。3G資本此時入局並不是雪中送炭,更像是錦上添花,爲斯凱奇提供更豐富的現金流將現有優勢變大。

也有觀點認爲,斯凱奇之所以選擇被收購,與美國政府的關稅政策不無關係。這則收購公告公開的時間點,正好是特朗普政府所謂“對等關稅”發佈行政令滿一月之後的第一天。

圖片來源:界面圖庫

關稅政策影響下,斯凱奇最倚仗的美國市場受到了衝擊。美國鞋類分銷商和零售商協會(FDRA)數據顯示,2025年第一季度鞋類銷售額同比驟降26.2%,消費者對通脹的擔憂已直接抑制非必需品支出。根據美國世界大型企業研究會3月底的數據,美國3月消費者信心指數爲92.9,已連續第四個月下降。其中,反映短期收入前景、商業和就業市場環境的消費者預期指數降至65.2,爲12年來最低水平。

另一方面,管理諮詢公司麥肯 錫 在今年發佈的一份報告中提到,超八成的體育企業高管對地緣政治環境對業務的影響感到擔憂,今年可能增加的關稅會在定價和供應鏈管理方面對體育用品行業產生影響。斯凱奇和同行耐克、阿迪達斯一樣,在生產方面重倉亞洲,尤其是越南,有着極大的供應鏈壓力。

3G資本的智囊團有可能爲斯凱奇化解危機提供新的思路。一位不便具名的分析師告訴界面新聞:“受關稅政策影響,市場對斯凱奇的短期前景信心並不足,3G此時收購可藉助私有化規避公開市場波動。同時斯凱奇還可以利用3G資本在供應鏈優化和全球化運營的經驗應對關稅壓力,比如調整生產基地佈局。3G來自的巴西,正是物流中轉熱門的新目的地。”該分析師指出,私有化後,斯凱奇的策略可能會變得更大膽、更具長期性,因爲到那時候公司無需受制於季度財報壓力。

具體到中國市場,引起投資界擔憂的還有中國市場相對下滑的增速。在2024年斯凱奇財報中,中國市場所在的亞太地區是增長率最低的市場,上升勢頭放緩。另外,即便關稅的影響沒有體現在這份2024年的財報上,庫存方面已有隱憂:斯凱奇2024年庫存爲19.2億美元,較2023年12月31日增加3.94億美元。

圖片來源:界面圖庫

界面新聞從斯凱奇方面瞭解到,斯凱奇中國團隊的步調目前和總部一致,團隊的經營不受此次收購影響,“斯凱奇與3G資本的戰略合作標誌着斯凱奇全球增長戰略邁出關鍵一步。中國作爲斯凱奇最大的海外市場,是斯凱奇可持續增長目標達成的中堅力量。”

斯凱奇中國的生意目前以合資公司的模式運作。斯凱奇中國背後的聯泰集團由陳守仁創立,創辦於1965年,最開始主營船運貿易生意。聯泰集團在2007年與美國斯凱奇成立合資公司,共同發展斯凱奇品牌在中國的業務。

陳守仁之子陳偉利是陳氏家族二代,現任聯泰集團副主席、斯凱奇中國合夥人、斯凱奇中國CEO。而陳氏家族第三代代表人物也早已登場:陳守仁之孫陳孝哲現任斯凱奇中國總經理及銷售運營高級副總裁,近些年頻繁出現在斯凱奇中國的各大公開活動中。

收購公告發布時陳偉利談到,斯凱奇將堅持“在中國,爲中國”的策略,深化中國市場佈局。同時他強調,舒適仍將是斯凱奇的產品主打特點。值得一提的是,今年4月,斯凱奇還爲這個標籤於上海舉辦了一場舒適峯會。在這場峯會上,陳孝哲回應了外界對於中國市場增長問題的關切。

“2024年在亞太地區銷售額增長幅度相對較低,這與中國整個消費環境的變化有關,消費者變得更加謹慎和理智。然而斯凱奇認爲在去年這樣的環境下仍能實現增長是可以接受的,並且已經進行了一些策略上的調整,如產品策略的轉型和品牌定位的延伸。”

陳孝哲用斯凱奇的拳頭產品熊貓鞋舉例,稱斯凱奇與合作伙伴、經銷商和渠道商在產品開發資源、產品推廣、團隊轉型上正在主動調整,轉變爲以舒適科技產品來推動斯凱奇業務,而不是過於依賴一款產品。

圖片來源:界面圖庫

針對堅持綁定舒適標籤,陳孝哲表示:“斯凱奇更關注質價比,首先通過舒適科技提高產品的競爭力和要價能力。我們希望服務更廣泛的人羣,家庭式消費者就是我們的用戶畫像。”

放眼所有想要衝擊一線品牌的中型運動品牌,都有相對獨特的差異化標籤:斯凱奇綁定舒適;彪馬最經典的產品是德訓鞋,近兩年正通過和F1的合作大力發展賽車運動;New Balance的重點在跑步;安德瑪靠吸汗速乾衣起家,主打“直男硬核”風格。

問題在於:斯凱奇和3G資本想衝擊耐克和阿迪達斯的地位,靠舒適標籤夠嗎?

從過去幾年財務數據來看,主打舒適的確讓斯凱奇觸達了非常廣大的消費者,畢竟舒適便捷往往是消費者選購鞋款的第一要求。特別是在中老年羣體中,斯凱奇甚至開始威脅傳統老牌足力健的地位。根據斯凱奇最新的發展計劃,預計到2026年,斯凱奇將達成100億美元的全球年銷售額,在中國市場將達成300億元人民幣的年銷售額。

圖片來源:界面圖庫

商業地產管理公司漢博商業上海公司董事長杜斌認爲,以商業地產業主視角看,斯凱奇等“準一線梯隊”品牌的收入體量和全球性影響力讓業主無法忽視。但它和耐克、阿迪達斯等頭部運動品牌之間又有一些差距。“這類品牌並不缺少門店,缺少的是讓人眼前一亮的門店。它們的門店主要集中在所謂的‘運動城’樓層(3-5層),而非一樓的 黃金 位置,說明還有突破的空間。”杜斌談到。

在今年4月的一次採訪中,陳孝哲也放出信號,談到斯凱奇會在門店形象和渠道方面有所調整。他談到,在過去幾年,斯凱奇更多關注下沉市場巨大的潛力和機會,並在下沉市場取得了不小的突破,廣開門店。進入2025年,斯凱奇對渠道的策略有新的思考,品牌會在一二線城市加大投入。

同時界面新聞注意到,斯凱奇中國團隊已經思考在舒適標籤基礎上拓圈這個問題一段時間了。疫情以來,斯凱奇向運動領域加大投入,陸續建立起足球、籃球事業部。

在中國市場,斯凱奇圈定了街舞和匹克球這兩項新興運動,在國內接連舉辦了B.I.S國際街舞大賽、匹克球全國大獎賽等多項賽事。2024年初,斯凱奇首次推出專門的女性瑜伽系列產品,填補品牌在女性產品上的空白。

不過,這些新產品、新系列不會馬上反哺斯凱奇的銷售額。畢竟要在現在任何運動細分取勝,均需要品牌垂直且深入的投入,不可能一蹴而就。不難發現,斯凱奇選擇的一些新賽道已有不少“先來者”,競爭壓力不小:耐克、阿迪達斯在足球、籃球項目上多年來處於絕對強勢地位。女性市場方面,lululemon憑藉多年在女性產品的深耕穩居頭部,安踏、 李寧 等 綜合 性運動大品牌也在研發自有女性產品。

界面新聞從相關人士方面瞭解到,目前專業運動產品在斯凱奇總收入中佔比未到四成。斯凱奇想在舒適基礎上拓圈,任重而道遠。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