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優質中概股迴歸!港股IPO官宣“科企專線” 兩類科技企業可祕密遞表

東方財富網
05-07

  科技企業赴港上市再迎重磅利好!

  5月7日的國新辦新聞發佈會上,中國證監會主席吳清提到鼓勵優質中概股企業迴歸內地和香港市場。

  吳清表示,下一階段,證監會將堅定不移推動資本市場高水平對外開放,進一步完善對外開放格局,穩步推進一系列對外開放的務實舉措。創造條件支持優質中概股企業迴歸內地和香港股市。

  在政策支持上,吳清表示,將鼓勵境外投資機構依規設立人民幣基金;進一步豐富產品供給,推進期貨期權向合格境外投資者開放;不斷深化市場開放,優化境外上市備案機制。

  就在前一日,香港證監會與香港交易所發出聯合公告,宣佈正式推出“科企專線”,以進一步便利特專科技公司及生物科技公司申請上市,並允許這些公司可以選擇以保密形式提交上市申請。

  此外,聯交所已經更新《新上市申請人指南》(《指南》),以說明這兩類公司在採用不同投票權架構上市時,將被聯交所視爲已滿足《主板上市規則》第八A章所列的創新產業公司規定及外界認可規定。

  5月7日早盤,港股三大指數集體高開,其中恒指高開2.24%,恒生科技指數高開2.72%。

  “科企專線”是在今年2月26日,由香港特區政府財政司司長陳茂波首次宣佈。彼時,陳茂波介紹,爲進一步協助特專科技和生物科企籌融資發展業務,特別是已在內地上市的公司,港交所正積極籌備開通“科企專線”,便利有關企業的上市申請準備工作。香港證監會亦會配合,令申請過程更暢順。

圖源:港交所官方微信公衆號

香港交易所上市主管伍潔旋表示,香港交易所致力吸引世界各地的優質公司來港上市,並對潛在發行人籌備上市的過程提供支持。

  “‘科企專線’在這些企業籌備上市的早期階段爲它們解答關鍵問題,幫助它們更清楚地瞭解並滿足相關上市規定,進一步協助它們更有效率地籌備上市。通過‘科企專線’,香港交易所希望不斷提升監管透明度,支持創新企業的發展,推動科技進步,進一步增強香港市場的活力、競爭力和韌性。”伍潔旋表示。

  “過去我們有18A(上市規則)是針對生物科技公司,我們也有18C(上市規則)針對特專科技公司。這一次的‘科企專線’是爲了加強(企業)上市前的溝通,其實是我們溝通(服務)的一個加強版。”香港交易所上市科首次公開招股審查聯席主管劉穎進一步補充道。

  中泰國際策略分析師顏招駿向界面新聞記者表示,“科企專線”是港交所深化上市制度改革、應對全球競爭的關鍵舉措,其核心價值在於通過專業化服務和機制創新,降低科企上市門檻、提升市場效率。

  “短期來看,政策將直接利好生物科技、AI、半導體等領域的企業;長期而言,香港有望通過‘科企專線’與其他改革措施(如T+1結算、人民幣計價交易)形成合力,鞏固其作爲全球科創資本樞紐的地位。”顏招駿認爲。

  據瞭解,本次推出的“科企專線”在爲上述兩類科技企業提供一對一的上市前輔導同時,在上市規則方面也同步進行了兩項細化,除允許兩類公司可以選擇以保密形式提交上市申請一事外,還允許同股不同權的科創企業可以免除符合創新產業指引和外部認可要求。

  港交所表示,特專科技公司及生物科技公司一般處於早期發展階段或產品尚未商業化的階段。與其他行業相比,過早或長期披露公司的營運策略、專有技術或上市計劃,可能會爲這些公司帶來過高的風險。 爲幫助這些公司減輕有關風險,聯交所將允許根據《主板上市規則》第十八C章及十八A章上市的公司以保密形式提交申請版本。

  匯生國際資本行政總裁黃立衝還向界面新聞記者提到,目前,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允許公司進行保密遞交上市申請。港交所針對上述兩類科技公司上市的保密申報機制與美股等國際市場做法接軌,有助於吸引更多全球科技創新企業選擇香港上市;同時,新規也將進一步豐富香港資本市場結構,提升香港作爲國際創新資本中心的競爭力和韌性。

  此外港交所提到,《主板上市規則》第八A章、十八C章及十八A章均是專爲有類似需要的新興及創新領域申請人而設的上市機制,這些上市章節對於尋求上市的申請人均有關於首次公開招股前第三方投資的類似規定。

  完全符合《主板上市規則》第十八C章的特專科技公司及完全符合《主板上市規則》第十八A章的生物科技公司,將被視爲已滿足《主板上市規則》第八A章所列的創新產業公司規定和外界認可規定,即符合有不同投票權架構的公司上市應滿足的創新產業公司資格。

  “目前科技類企業在港交所上市融資仍有很大的風險困難,例如估值難度大、市場波動風險高、投資者認可週期長等現實困境。新規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科技企業上市融資的制度性與市場性壁壘。”黃立衝認爲。

  界面新聞記者關注到,近年來,爲鼓勵科技企業赴港上市,港交所已多次爲科技公司“開綠燈”,除加開關注生物科技公司上市的18A章節,以及關注特專科技公司的18C章節外,同時還對上述兩類公司在年收入以及市值門檻進行調整等。

  而在今年初熾熱的科技發展浪潮下,港交所一季報顯示,投資者重拾投資中國資產的興趣,並紛紛選擇透過香港投資中國,香港交易所開局表現強勁,2025年第一季創下集團歷來最佳季度業績。

  2025年第一季,港交所收入及其他收益爲68.57億元,較2024年第一季上升32%;股東應占溢利爲40.77億元,較2024年第一季上升37%。

圖源:港交所一季報

  報告期內,港交所現貨市場有16個交易日均錄得逾3000億元的市場成交量,平均每日成交金額創下2427億元的歷季新高,是2024年第一季的兩倍以上。

  截至5月6日收盤,科技類主題指數包攬73個恒生香港上市指數(行業)漲幅榜前二十。

  恒生港股通醫療保健指數、恒生港股通創新藥精選、恒生生物科技指數漲幅均在30%以上。

  安永近期報告統計,作爲區域金融中心,中國香港資本市場活力逐漸恢復。2025年一季度,港交所完成15宗IPO,籌資186億港元,位列全球交易所第五。近期企業申報文件中,科技、醫療與生命科學及金融行業提及人工智能頻率最高。

  “目前港股科技板塊整體估值(如恒生科技指數PE20-25倍)低於美股,與A股主要AI公司相比也有較大提升空間。近期AI技術突破帶動下,市場對中國科技企業的重新定價,外資流入顯著,龍頭企業估值有望逐步向美股靠攏,尤其是具備核心技術和業績兌現能力的公司。”黃立衝表示。

  界面新聞記者關注到,除鼓勵科技企業赴港上市外,針對全球最新變化,近期,港交所和香港證監會就“中概股迴流意向” 已與部分相關企業進行接觸。

  據香港財經事務及庫務局發言人對外表示,海外上市的“中概股”一直有迴流香港市場的意向,港交所近年推出一系列上市制度改革。自2018年上市制度改革截至2025年3月底,已有33家“中概股”發行人迴流香港。

(文章來源:界面新聞)

海量資訊、精準解讀,盡在新浪財經APP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