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佈局30多個重點項目,加快建設國際航運中心,提高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能級——
構建“333”體系,推進國家綜合貨運樞紐補鏈強鏈
青島着力打造“333”綜合貨運樞紐體系
三核引領
以擔當國際樞紐門戶的上閤中歐班列集結中心國際樞紐陸港、膠東4F級機場國際樞紐空港、青島港全球第4大國際樞紐海港三大核心爲引領。
三羣聯動
立足膠東經濟圈、目標直指上合組織和RCEP的陸港集羣、空港集羣、海港集羣三大集羣聯動發展。
三鏈協同
暢通面向沿黃流域、聯通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的能源資源運輸鏈,面向上合國家的農林牧產品、機電產品運輸鏈,面向RCEP國家的工業品、快消品運輸鏈三條運輸鏈。
綜合貨運樞紐是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的關鍵節點,上承大通道,下接微循環,是多種運輸方式一體化銜接的載體。2024年,青島通過交通運輸部競爭性評審,成功入選第三批國家綜合貨運樞紐補鏈強鏈支持城市,是全國唯一前兩批政策已覆蓋省份中再次入選的城市,有望獲得中央財政最高10億元的補助資金,用於支持青島綜合貨運體系建設。
今年的市政府工作報告提出,高標準推進國家綜合貨運樞紐補鏈強鏈工作。最近發佈的《交通強國山東示範區青島先行區建設方案(2025-2035年)》,實施國家綜合貨運樞紐補鏈強鏈建設列入“九大工程”之一。
國家綜合貨運樞紐補鏈強鏈政策通過推進基礎設施及裝備硬聯通、規則標準及服務軟聯通,提升樞紐一體化水平和網絡化效應,以優化運輸結構,提升綜合交通運輸網絡效率,構建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按照《青島市國家綜合貨運樞紐補鏈強鏈三年實施方案(2024-2026)》,青島將重點突出加快國際航運中心建設、提高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能級,以海鐵聯運、陸空聯運爲主題,着力建設“兩中心一平臺”(即鏈接上合與RCEP的陸海聯運中心、鏈接上合與東北亞的陸空聯運中心、國防交通應急保障的重要服務平臺),構建“333”(三核引領、三羣聯動、三鏈協同)綜合貨運樞紐體系,打造亞歐大陸物流新通道雙向開放的北方門戶,加快推動由交通樞紐向綜合樞紐轉變、區域樞紐向國際樞紐轉變,打造更具競爭力的樞紐高地,爲推進有效降低全社會物流成本、建設國際航運中心和沿黃陸海大通道提供蓬勃“樞紐力”,更好服務青島創新型產業體系。
記者從市交通運輸局瞭解到,在交通運輸部、財政部指導下,青島大力推動綜合貨運樞紐體系建設,全國首個國家綜合貨運樞紐補鏈強鏈項目管理服務平臺“青鏈通”上線運行,全國首支國家綜合貨運樞紐補鏈強鏈領域專項政府引導基金“航鏈金”成功設立,山東中歐班列青島集結中心、膠東機場貨運區物流倉儲項目、多式聯運“數字一單制”跨境聯盟網絡項目、董家口至五蓮鐵路及膠新鐵路擴能改造工程等一批“頭雁”項目如火如荼推進,力爭爲國家綜合貨運樞紐建設打造“青島樣板”。
打造堅實貨運樞紐戰略支點
從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北線起航點,到如今的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樞紐始終是青島這座開放之城的優勢。
青島擁有青島港全球第4大海港、青島膠東國際機場4F級空港、中歐班列集結中心陸港,具備“海陸空鐵”四港聯動的獨特區位優勢,獲批“四型”(港口型、空港型、生產服務型、商貿服務型)國家物流樞紐城市,“通道+樞紐+網絡”現代化集疏運體系日益完善,形成了“大通道、大樞紐、大網絡”的綜合貨運優勢,承擔着國家重要的物流資源配置和物流活動組織功能,綜合貨運樞紐體系建設位居國內前列。
但對比前兩批國家綜合貨運樞紐補鏈強鏈支持城市,青島還存在一些差距和不足。比如,聯運組織協調能力有待加強,各種交通運輸方式統籌協同發展還處在磨合階段;國際高端服務水平與亞歐大陸物流新通道雙向開放城市定位還有一定差距;交通與產業融合程度還不夠深入,綜合貨運樞紐的空間分佈、功能結構與產業的適配性還需進一步提升。
“青島市作爲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城市,肩負着引領構建沿黃陸海大通道、推動亞歐大陸物流新通道暢通擴容的重要使命。”交通運輸部科學研究院青年首席研究員楊勇認爲,實施過程中,應緊扣“一體化”和“高質量”兩個關鍵詞,深刻認識和把握多種運輸方式發展的規律特徵,堅持科技創新和制度創新雙輪驅動,支持引導多方力量加強資源統籌利用,着力推動產業鏈、供應鏈、資金鍊加速融合,爲建設互聯互通、便捷順暢、經濟高效、綠色集約、智能先進、保障有力的綜合貨運樞紐體系探索新路徑,爲國家構建新發展格局打造堅實的貨運樞紐戰略支點。
織密主要貨運樞紐互聯互通之網
擴大優勢,補齊短板。青島高標準推進國家綜合貨運樞紐補鏈強鏈,着力打造“333”綜合貨運樞紐體系——
以擔當國際樞紐門戶的上閤中歐班列集結中心國際樞紐陸港、膠東4F級機場國際樞紐空港、青島港全球第4大國際樞紐海港三大核心爲引領,立足膠東經濟圈、目標直指上合組織和RCEP的陸港集羣、空港集羣、海港集羣三大集羣聯動發展,暢通面向沿黃流域、聯通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的能源資源運輸鏈,面向上合國家的農林牧產品、機電產品運輸鏈,面向RCEP國家的工業品、快消品運輸鏈三條運輸鏈。
同時,發力推動臨空經濟示範區、董家口經濟示範區、即墨國際陸港、上合示範區、山東自貿試驗區青島片區等五大綜合貨運樞紐建設,完善配套集疏運設施,加快運輸設備更新,建強國際航運中心、國家中歐班列集結中心、北方航空物流轉運中心,織密主要貨運樞紐互聯互通之網。
在推進路徑上,青島將系統性推動物流業降本提質增效。
硬聯通方面,重點補齊綜合貨運樞紐、集疏運服務網絡的設施短板,強化技術裝備升級改造,加快海鐵、陸空、公鐵多種聯運方式發展,推動臨港、臨空和臨站樞紐經濟發展,解決各種交通方式設施連通不暢、集疏運“最後一公里”銜接不夠問題,打造全國首個鐵水聯運直通所有郊區(市)的城市,引導樞紐貨物“公轉鐵”“公轉水”,解決多式聯運效率不高、管理協同不足等深層次矛盾問題,促進結構性降本。推進無人車、無人倉、新能源車船等智能化、綠色化技術裝備在樞紐內應用,促進技術性降本。
軟聯通方面,推動樞紐內各方式服務規則標準銜接,大力發展多式聯運“一單制、一箱制”,推動樞紐內各方式信息互聯共享,促進系統性降本;健全樞紐建設運營協同機制,做好提高口岸樞紐通關效率和便利化水平等工作,促進制度性降本。
一體化方面,基本形成統一開放、有序競爭的膠東經濟圈運輸大市場。加強要素資源保障,加大樞紐用地用海以及財稅金融政策支持,促進綜合性降本;引導樞紐運營企業向多式聯運經營人轉型,推動樞紐企業、運輸企業與產業鏈上下游企業深度融合發展,促進經營性降本。
加速落地30多個重點項目
高標準推進國家綜合貨運樞紐補鏈強鏈,項目是關鍵支撐。
按照實施方案,三年實施期內,青島將建設30餘個重點項目,總投資215.7億元,涉及綜合貨運樞紐、集疏運、設備更新升級、信息化4個領域,目標是實現打破傳統運輸方式壁壘,以數字化、智能化、綠色化爲抓手,因地制宜打造海鐵、陸空、公鐵聯運新模式,實現不同交通工具間運輸服務的無縫銜接,鋪開綜合交通樞紐發展的嶄新藍圖。
抓建設帶動大發展。以入選國家綜合貨運樞紐補鏈強鏈爲契機,青島以項目之“進”夯實發展之“基”,全面拓展航空幹線運輸、城際城市配送、多式聯運轉運、國際貨運等基本功能和供應鏈集成、應急保障、冷鏈物流、信息平臺服務等延伸功能。目前,山東中歐班列青島集結中心一期工程、膠東機場貨運區物流倉儲項目、黃島鐵路物流基地-智慧供應鏈匯融中心、智慧物流產業園項目等8個樞紐類項目,膠濟快速通道(膠州段)等3個集疏運項目實現全面開工,青島綜合郵件處理中心項目、董家口至五蓮鐵路及膠新鐵路擴能改造工程(新建段)等重大項目均在全力推進前期建設。
其中,膠東機場貨運區物流倉儲項目和中遠海運空運山東物流總部基地項目已完成全部建設投資目標。這兩大項目將與上合樞紐港運輸配送網絡、中歐班列平臺網絡深度融合,構建起優勢互補、集羣發展的樞紐經濟體系。作爲青島航空口岸和海關口岸監管場地的功能性倉庫,膠東機場貨運區物流倉儲項目將提供倉儲、區域分撥及物流中轉等服務,進一步完善航空物流全業務鏈條終端功能,滿足膠東機場普貨和快件代理企業自行理貨和貨物分撥需求,優化提升區域分撥及物流中轉等服務功能,提升膠東機場國際門戶樞紐功能。
數智賦能、綠色蝶變。隨着航運業數字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國際航運中心競逐的底層邏輯正在發生變化——不僅要有吞吐量的積累,更要加快智慧綠色轉型,實現“換道超車”。青島港氫能智能網聯中轉裝卸綠色提效項目、青島前灣港區集裝箱近零碳綠色堆場設備更新項目、“雲港通”港口供應鏈數智化服務平臺等設備更新改造和信息化項目,將通過應用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降低貨物損耗和運輸風險,打造國內綠色智慧港口標杆。
市交通運輸局市場配置促進和綜合規劃處處長羅浩表示,通過實施國家綜合貨運樞紐補鏈強鏈,將進一步提升青島海港、陸港、空港的輻射能級和開放水平,強化與國家貨運樞紐補鏈強鏈支持城市濟南、臨沂的陸海協同和聚合效應,以更加優質的中歐班列集結能力、海鐵班列和跨境班列銜接能力、航空貨運轉運能力,高效串聯黃河流域、結對聯動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打造亞歐大陸物流新通道雙向開放的北方門戶。(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周建亮 通訊員 韓俞慧)
青島日報2025年5月7日3版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