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稅動盪日,名私募們的倉位都在近年來的高點……

格隆匯
05-08

4月初的關稅大跌日來臨之前,私募投資管理人的倉位多數達到最近幾年的高點。

翻看3月底重點跟蹤私募部分產品的月報,能看到彼時的樂觀。一些過往5-6成的私募將倉位加到8-9成,也有不少私募保持滿倉不能再滿了。

4月結束,正好是上市公司季報披露完畢,也是私募管理人3月份月報集中推出的時間點,照例盤點mark下。

總體而言,醫藥板塊配置比例在多傢俬募中明顯上升,仁橋夏俊傑將醫藥倉位從9.6%提升至12.5%;世誠投資陳家琳也明確指出醫藥板塊的復興只是開始;重陽投資對於創新藥的看好更是體現在個股和港股創新藥etf的持倉當中。

加倉房地產及物業股的也不少,除了寧泉資產一直打的“明牌”,在港股增持碧桂園服務萬科企業,一些私募的持倉也在上來,比如靜瑞資本持倉超過20%,成爲第二大重倉行業。

一直對紫金礦業偏愛有加的高毅資產鄧曉峯,自2023年一季度起連續7個季度減持,在2024年四季度恢復增持,今年一季度更是繼續加碼。同期還新進了雲鋁股份中國鋁業的前十大流通股東,這兩家公司都是他的過往愛股。在有色金屬深度研究中賺到大錢的鄧曉峯,也從不放過市場波動帶來的機會。

更多內容以及持倉情況如下:


01

醫藥生物、房地產等配置升溫


整體來看,醫藥生物、房地產、信息技術、傳媒等配置比例在增加,電子、公用事業有所降溫。

比如仁橋資產夏俊傑,某產品在1月底配置最多的是汽車,3月底醫藥生物從之前9.6%的倉位被增加到12.5%之上。

世誠投資陳家琳更是明確表示,將持續聚焦有高性價比的行業比如醫藥。他分析,代表性指數恒生醫療保健指數在2021-2024這四年裏累計下跌了近三分之二,但實際上行業內的優秀企業一直在砥礪前行。

雖然該指數今年已強勢反彈了近30%,“我們認爲這只是醫藥板塊復興之路的一個良好開端,後面仍有不小的修復空間。世誠深耕醫藥板塊多年,自然不會讓這樣的機會從身邊溜走。”

靜瑞資本餘小波則做了些調倉,把部分材料換到房地產行業,而去年同期,材料是他的第一大重倉行業。到3月底時,房地產的持倉比例以超過20%,僅次於第一重倉行業可選消費。

也有一些加倉方向相對“冷門”,比如寬遠資產,在3月的市場震盪過程中,做了部分調倉,尤其是大幅加倉銀行到了16%。公司在月報中寫道,“我們關注到港股銀行的機會,港股銀行的股息率相對 A 股更高,在目前市場不明朗的情況下,安全邊際高,並且隨着未來穩增長,銀行也有向上彈性。”

電子行業降得最狠的是運舟周應波,從1月底的22%佔比一下子減到零。傳媒、汽車、電力設備都同樣被減,到3月底這三個行業最多都不超過10%,整體股票倉位從9成減到5成,這也是同業中的“少數派”了。其管理的某產品月報寫道,“3月份中下旬,在市場面臨不確定性局面下,我們繼續降低了倉位水平到中性,爲下一步的積極進取做準備。”管理的另一產品在47日下跌最厲害的當周跌了5個點出頭,不算差,但低倉位優勢也不明顯。


02

關稅看法背後有“信仰”


夏俊傑在本週發佈的月度手記中分析,近幾年各種事件影響所帶來的信心缺失,確實對消費對經濟都產生了顯著的影響,而本輪中國也是直面特朗普的關稅衝擊。

“但是,我想說但是,一旦幾個月後,中國經濟扛住了關稅戰的影響,展示出了強大的韌性和穩定性,這也是我們一直以來從未變過的信仰。

那時,無論是國人還是投資者,都會逐漸意識到,疫情的疤痕效應已經褪去,地產週期調整漸進尾聲,人才科技紅利仍在加速釋放,隨之而來的必將是信心的迴歸,這種對真實中國認知的變化以及底層信心的重塑,無疑會對資本市場產生深遠的影響。

對於一貫謹慎的夏俊傑而言,這種樂觀尤其值得重視。從3月底的產品月報來看,淨倉位從兩個月前的8成左右增加到9成,主要是股指空單大幅減少。

夏俊傑認爲,目前國內股票市場仍處於量變的階段,而質變也必將發生,時間可能也不會太遠

餘小波表示,貿易戰是變革的壓力,迫使中國企業從成本優勢轉向更具長期競爭力的技術+規則雙驅動。在他看來, 世界工廠規則制定者,這一過程需要摒棄速勝思維,轉而構建制度創新-科技突破-全球協同的發展模型。“這其中將會湧現出許多企業能夠適應新的體系,提供消費者價值從而獲得現金流。”

“時間長跑者”重陽投資則用更長的歷史維度去看待國與國之間的貿易演變,並明確指出,“歷史告訴我們貿易戰並非無解,我們應當更有信心,但歷史也告訴我們需要更有耐心,這將會是一場長期博弈,兼具信心、耐心及智慧的一方纔可能笑到最後。”

勤辰資產林森在月報中安撫持有人,“理性來看,這也會帶來優秀企業更好的佈局機會,經歷了這一輪迴調之後原本估值有優勢的中國資產可以提供更高的安全邊際,投資者並不需要過度擔憂。”

“宏觀是我們必須要接受的 ,而此刻最重要的是做好自己的事情。”他寫到的這句話很有代表性。


03

上市公司一季報中持倉看點


上市公司的季報中會披露前十大流通股東,可以略窺私募管理人的實際操作。當然,對於買騰訊、阿里、茅臺等等這些大塊頭的公司,我們沒有機會看到私募的身影,雖然這類公司在很多私募持倉中都佔據很重的比例。

2025年一季度,高毅資產鄧曉峯大舉加倉有色金屬板塊,其管理的高毅曉峯2號致信與高毅曉峯鴻遠分別增持紫金礦業900萬股與760萬股,合計持有3.58億股,期末持倉市值達64.95億元。

對於這隻愛股,鄧曉峯自2023年一季度起連續7個季度減持,在2024年四季度恢復增持。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從紫金礦業47日回購公告來看, 4月初,該股4個交易日股價急跌15%的過程中,這兩個產品又合計增持了逾307萬股。目前來看,這筆交易短期已浮盈不錯。

曉峯2號致信產品2月報還顯示,目前股票倉位超過8成,其中有一半以上是港股。比去年10月份倉位上升不少。

此外,高毅曉峯2號致信與高毅曉峯鴻遠還新進雲鋁股份和中國鋁業,分別持有5520萬股與1.10億股,合計市值近18億元。

馮柳管理的高毅鄰山1號出現在10家上市公司的前十大流動股東中,值得關注的是,減持了他拿了多年的安防龍頭海康威視3595萬股左右,持股降至3.5億股,比20233季度持股4.35億股時減了20%多。一季度末持有市值爲107.45億元。

相比於在今年以來在港股舉牌動靜比較大,楊東執掌的寧泉資產,只有兩隻產品出現在4家上市公司的十大流通股東中,涉及資金量很小,進出都沒有什麼代表性。

2025年一季度,睿郡資產整體延續對半導體板塊的配置,董承非管理的睿郡有孚系列繼續重倉鼎龍股份芯朋微神工股份等芯片與材料類個股。還加倉樂鑫科技,持股增至413.43萬股,期末持有市值約9.5億元。

3月產品月報來看,董承非的倉位有所上升,接近8成,配置最多的行業是電子、公用事業和化工。他在月報中寫道:現在看(關稅),我們2025 年睿所思年度思考裏面的第二個擔憂可能變爲現實。

當然,這個舉措對我們資本市場也是有很大的殺傷力的。幸運的是,我們的資本市場處於低位,殺傷力應該比美股的殺傷力要弱。我們也期待中國會有對沖的舉措出來。

此外,杜昌勇持有的卓然股份基本未動,穩定配置特徵明顯;薛大威則減了些海瀾之家。

仁橋夏俊傑在一季度新進了不少公司,但整體涉及的資金量都不太大。其中確實也有不少醫藥相關股,比如管理的數只產品共同買進了小方製藥。這是一家專注於中成藥與現代中藥研發、生產與銷售的醫藥企業,目前總市值44億元,流通市值大約11億元。

其他一些重點跟蹤私募的部分持倉也梳理了下,可參考如下:

以上表格數據來源choice,以及20251季末財報。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