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商報消息 ●長江商報記者 沈右榮
伴隨着國泰君安與海通證券重組完成,國內券業“雙航母”格局基本形成。
日前,重組完成後的主體國泰海通(601211.SH)披露2025年第一季度報告,公司實現營業收入約118億元,同比增長約47%;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以下簡稱“歸母淨利潤”)爲122.42億元,同比增長約3.9倍。
截至目前,A股49家證券公司2025年一季度報告均已出爐。國泰海通是唯一一家歸母淨利潤超百億元的券商,其營業收入排名第二,是僅有的兩家營收超百億元券商之一。
截至今年3月末,國泰海通資產總額約爲1.69萬億元,僅次於中信證券,屈居行業第二。
2024年,國泰君安與海通證券完成聯合重組,國泰海通通過向上海國有資產經營有限公司定向發行股票,募資100億元,公司財務狀況改善。
國泰海通看好自身未來的發展前景。4月10日,公司公告,擬出資不低於10億元、不超過20億元,在未來三個月內,以集中競價交易方式回購公司股份。
首次營收淨利雙超百億
資本市場活躍,券商行業頭部優勢凸顯,經營業績高速增長。
根據近期披露的一季度報告,今年前三個月,國泰海通實現營業收入117.73億元,同比增長47.48%;歸母淨利潤122.42億元,同比增長391.78%。
營收淨利均超百億元,國泰海通表現突出。
從已經披露的A股券商一季報看,中信證券仍然是行業“一哥”,其營業收入爲177.61億元,同比增長29.13%;歸母淨利潤65.45億元,同比增長32%,排名行業第二。
今年一季度,49家券商中,營業收入超過百億僅有2家,那就是中信證券和國泰海通。
從歸母淨利潤的角度看,如果剔除非正常因素,中信證券穩居行業第一,國泰海通只能屈居行業第三。
今年3月14日,國泰君安與海通證券聯合重組完成,重組後的主體更名爲國泰海通。
此次重組,今年一季度,國泰海通獲得約85.47億元的營業外收入,即非同一控制下企業合併的成本小於合併中取得的被購買方可辨認淨資產公允價值產生的收益,也就是重組產生的負商譽。如果沒有這筆收入,國泰海通的歸母淨利潤恐怕難以與中信證券匹敵。
當然,不能忽視國泰海通的盈利能力。今年一季度,公司實現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淨利潤(簡稱“扣非淨利潤”)爲32.93億元,同比增長60.65%,亦爲高速增長。
扣非淨利潤方面,今年一季度,國泰海通屈居行業第三。排名第一的是中信證券,達到64.37億元,排名第二的是華泰證券,爲36.14億元。
今年一季度,華泰證券業績也爲高速增長,其實現營業收入82.32億元,同比增長34.83%;扣非淨利潤36.14億元,同比增長61.42%。
國泰海通的扣非淨利潤與華泰證券的差距不大,今年全年有機會超越華泰證券,躍升爲行業第二。
今年一季度,國泰海通的經營業績爲何能大幅攀升?
資本市場活躍,國泰海通受益匪淺。今年一季度,公司投資淨收益達70.76億元,而上年同期爲虧損30.19億元。不過,公司公允價值變動淨收益爲-29.61億元,上年同期爲54.34億元。整體而言,綜合這兩個指標,今年一季度較上年同期增加16.42億元。
總資產1.69萬億居行業第二
國泰君安與海通證券聯合重組後,國泰海通的資產規模躍升爲行業第二,國內券商 “雙航母” 格局形成。
從一季報披露的數據看,國泰海通多個指標發生了變化。
截至一季度末,國泰海通總資產約1.69萬億元,較上年末的1.05萬億元增加約0.64萬億元,增幅爲61.58%;淨資產3216.95億元,較上年末的1707.75億元增加1509.20億元,增幅爲88.37%。
從國內49家券商披露的信息看,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國泰海通的總資產居行業第二,是行業老三華泰證券總資產的2倍多。期末,公司淨資產(歸屬母公司股東權益)3216.95億元,超過中信證券的3024.38億元,居行業之首。
就資產負債端而言,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國泰海通貨幣資金3614.64億元,較上年末的2110.20億元增加1504.44億元,增幅爲71.29%。此外,結算備付金、應收款項、固定資產、短期借款、長期借款、應付債券等指標較上年末均有大幅增長。
業務方面,今年一季度,公司經紀業務手續費淨收入26.52億元,同比增長76.96%,主要是股基交易量同比增加;利息淨收入6.94億元,同比增長97.93%,主要是吸收合併海通證券導致的業務範圍擴大;業務及管理費49.19億元,同比增長48.29%。
從一季報看,國泰海通的多項指標較上年同期大幅增長。聯合重組效應釋放明顯。
國泰海通表示,今年一季度,公司主動把握市場機遇,全面推進零售、機構和企業三大客戶服務體系建設,推進各項業務穩步發展。同時,公司積極推進換股吸收合併海通證券相關工作,加速向國際一流投資銀行邁進。
目前,國泰海通的總股本約爲176.30億股,總市值爲3045億元,站上3000億元大關,僅次於中信證券,位居行業第二(不含東方財富)。
國泰海通看好未來發展前景。今年4月10日晚,公司披露,未來3個月,將出資不低於10億元、不超過20億元回購公司股份。
視覺中國圖
責編:ZB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