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鈦媒體
美國東部時間5月7日晚,中美兩國最大的搜索應用公司百度和谷歌,突然上演了股價“大跳水”。
截至美股收盤,谷歌母公司Alphabet的股價暴跌了7.6%,市值蒸發超過1500億美元(約人民幣1.08萬億元)。同時,百度當日股價亦下挫約5%。5月8日,港股開盤後,百度股價也遭遇拋售,截至目前股價跌幅約3%。
至於兩家公司股價下跌的原因,則與蘋果計劃於今年晚些時候實施的一項系統升級密切相關。
與谷歌分手,蘋果改造Safari瀏覽器
“蘋果計劃在Safari瀏覽器中引入AI驅動的搜索引擎選項,包括OpenAI、Perplexity和Anthropic等。”
蘋果公司高級副總裁埃迪·庫(Eddy Cue)在美國司法部對谷歌的反壟斷訴訟中作證時表示,蘋果會將它們添加到列表中 —— 它們可能不會成爲默認選項。這些服務仍需進一步完善,蘋果已與Perplexity進行了初步討論。
這意味着,蘋果公司正在“積極考慮”改進其設備上的Safari網絡瀏覽器,以專注於人工智能搜索引擎,谷歌的時代將走向終結。
此外,蘋果公司還在測試Safari 18瀏覽器的新功能,包括“智能搜索”和“網頁橡皮擦”。
其中,“智能搜索”可以利用蘋果的設備端人工智能技術(特別是 Ajax 語言學習模型)來識別網頁中的主題和關鍵詞,並以此爲基礎進行內容總結。在選擇關鍵詞時,蘋果的LLM 軟件會識別句子中提供解釋或描述物體結構的部分(具體取決於文本內容)。文本中重複出現的詞語和關鍵句子會被識別爲文本主題。
而“網頁橡皮擦”則允許用戶刪除網頁上的特定內容,如廣告或圖像。該功能預計將建立在Safari現有的隱私保護功能之上,允許用戶從他們選擇的任何網頁中刪除不需要的內容。
蘋果的分析師評價稱,對於標誌性的iPhone和擁有超過 20 億活躍設備的蘋果公司來說,這場即將到來的轉變意義重大。自2007年推出第一款蘋果智能手機以來,用戶一直通過谷歌搜索來瀏覽網頁。現在,蘋果的用戶將進入一個由多家公司主導的人工智能世界。
200億分手費,蘋果谷歌“雙輸”
事實上,蘋果與谷歌的“分手”,對於雙方來說都是一個重大損失。
僅2022年,谷歌就向蘋果支付了約200億美元,使其搜索引擎成爲蘋果設備Safari瀏覽器的默認選項。藉助蘋果的龐大生態,谷歌得以拿到更多的用戶數據和市場份額,從而獲得更多的廣告投放。
而對於蘋果來說,這筆價值200億美元的谷歌交易同樣意義重大,約佔蘋果每年1000億美元服務收入的五分之一。
不過,雙方的這種獨家授權模式,遭到了美國司法部的反壟斷調查。
反壟斷執法人員指控谷歌非法壟斷了在線搜索及相關廣告市場。他們表示,谷歌數十年來向蘋果、三星等公司支付了大量資金,以在智能手機和網絡瀏覽器上佔據主要位置。這種默認地位使谷歌得以打造全球使用率最高的搜索引擎,並創造了超過3000億美元的年收入,其中大部分收入來自搜索廣告。
因此,美國華盛頓的法官裁定,谷歌通過獨家交易非法壟斷了搜索市場,有效地阻止了任何其他競爭對手在市場上取得成功。這是美國政府,在二十多年來針對科技巨頭的重大反壟斷案件中,第一次獲勝。
“這場針對谷歌的勝利是美國人民的歷史性勝利,”美國司法部長梅里克·加蘭德表示,“任何公司——無論規模多大、影響力多大——都不能凌駕於法律之上。司法部將繼續大力執行反壟斷法。”
同樣地,這樣的反壟斷裁定對於蘋果而言,也不是一個好消息。
早在2021年,加州一名法官就裁定,蘋果必須允許第三方應用開發商引導用戶到網頁端完成交易,從而繞過蘋果應用內購買系統(該系統會抽取高達30%的銷售額)。蘋果不願放棄這一收入來源,因此要求開發者將App Store之外的購買收入的27%上繳給蘋果,不遵守規定的開發者將被封禁。
4年過去後,蘋果的抽成模式再次在全球範圍內引發政府部門的控訴。
日本公平貿易委員會宣佈準備實施應用商店規則,這將對蘋果處以最高相當於其在該國收入30%的罰款。韓國也一直在關注蘋果的行動,並威脅要對涉及開發者的反壟斷違規行爲處以罰款。在美國,蘋果則仍在等待美國司法部訴訟的進展。
最新的消息是,蘋果要求美國聯邦上訴法院,暫時擱置法官裁決中的關鍵條款——蘋果需立即向更多競爭對手開放其利潤豐厚的應用商店。蘋果在文件中表示,美國聯邦法院不能“強迫蘋果永久免費提供其產品和服務”。(本文首發鈦媒體APP,作者 | 饒翔宇 編輯 | 鍾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的觀點或立場,不代表新浪財經頭條的觀點或立場。如因作品內容、版權或其他問題需要與新浪財經頭條聯繫的,請於上述內容發佈後的30天內進行。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