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路透社報道,美國伊利諾伊州民主黨國會衆議員比爾·福斯特計劃在未來幾周內提出一項法案,強制英偉達芯片植入定位系統,該舉措得到了美國兩黨議員的支持,爲了解決所謂有關英偉達芯片“大規模出口至中國、違反美國出口管制法”的行爲。
福斯特的法案指導美國監管機構在兩個關鍵領域制定規則。
其一,跟蹤芯片售後位置,通過強制植入定位系統,實時監控芯片去向,確保它們符合出口管制許可,讓任何使用英偉達設備的數據中心都將暴露在美方監控下。
其二,阻止未獲得出口管制適當許可的芯片啓動,從源頭上防止不符合規定的芯片被使用。如果該法案通過,美國商務部將有六個月的時間來制定相關法規。
芯片出口限制不斷升級
美國早在2022年10月就實施了一系列芯片出口限制措施,且後續不斷收緊,以阻止英偉達等美國半導體巨頭在中國銷售其最先進芯片。然而,英偉達爲保住中國市場,推出了性能降級的“中國特供版”芯片,如H20芯片。
但今年4月15日,美國商務部叫停了英偉達的“對華減配特供版”H20等芯片的對華出口。日前又有消息稱,英偉達正在重新着手研發面向中國的定製芯片,新芯片的樣品最早將於6月推出。在此背景下,美國議員提出在芯片中植入追蹤系統,試圖從技術上杜絕芯片流入中國,以實現其遏制中國科技發展的目的。
技術可行性與爭議
福斯特聲稱,追蹤售後芯片位置的技術已經存在,其中大部分技術已經內置於英偉達的芯片中,路透社採訪的獨立技術專家也對此說法表示贊同。驗證芯片位置的技術將依賴於芯片與安全的計算機服務器通信,通過信號到達服務器所需的時間來驗證芯片的位置。
然而,這一舉措也存在諸多爭議。一方面,定位系統的實施成本與隱私爭議可能進一步削弱英偉達的全球競爭力。另一方面,這種“政府逼企業當監管工具”的模式,實則是將地緣政治成本轉嫁給私營部門,也違背了市場規律。
芯片製造需要全球供應鏈協同,而定位系統的植入將增加設計複雜度、推高成本,甚至引發技術漏洞。
儘管福斯特聲稱 “技術已內置”,但英偉達 CEO 黃仁勳此前表示,現有技術無法實現這種精準監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