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師研報,權威,專業,及時,全面,助您挖掘潛力主題機會!
出品:新浪財經上市公司研究院
作者:IPO再融資組/鄭權
近期,42家純證券業務A股上市券商年報披露完畢。
42家券商中,中信證券2024年的淨資本(母公司報表口徑,下同)最高,爲1425億元;淨資本最低的是華林證券,金額僅48.74億元。2024年淨資本增加最多的是中國銀河,淨資本增加109.9億元;增幅最高的是信達證券(41.94%);淨資本減少最多的是國信證券,減少78.63億元;減幅比例最大的也是國信證券,減幅爲9.57%。
2024年,資本槓桿率最高的是太平洋,數值爲66.83%;最低的是廣發證券,數值爲11.98%。流動性覆蓋率最高的是太平洋,數值爲1963.29%;最低的是山西證券,數值爲144.26%。淨穩定資金率最高的是中銀證券,數值爲275.55%;最低的是天風證券,數值爲103.81%,不僅觸及預警線還馬上違反監管規定。風險覆蓋率最高的是國金證券,數值爲564.07%;最低的依舊是天風證券,數值爲122.65%,在預警線附近徘徊。
廣發證券資本槓桿率最低 核心淨資本增速趕不上擴表
證監會《證券公司風險控制指標管理辦法》明確了以淨資本爲核心的風險控制指標體系,同時對風險覆蓋率、流動性覆蓋率、淨穩定資金率、資本槓桿率等作了強制性規定。
其中,資本槓桿率是衡量證券公司資本充足性和槓桿風險的核心指標,計算公式爲:“資本槓桿率 = 核心淨資本/表內外資產總額×100%”,監管要求該指標不得低於8%,預警線爲9.6%。
42家上市券商中,2024年資本槓桿率最高的是太平洋,數值爲66.83%;最低的是廣發證券,數值爲11.98%。
廣發證券不僅在2024年資本槓桿率墊底,而且已經連續兩年下降。2022-2024年,廣發證券資本槓桿率分別爲13.04%、12.03%、11.98%。
廣發證券資本槓桿率降低,主要是表內外資產擴張較快,核心淨資本雖增長但趕不上擴表的速度。2022-2024年,公司核心淨資本分別爲625.97億元、 655.16億元、694.6億元。
2024年,廣發證券營收增長16.74%至271.99億元,淨利潤增長38.11%至96.37億元,但收入結構風險凸顯。投資收益(含公允價值變動)佔比大幅提升至31.4%,而資管業務收入同比下滑10.9%。
自營投資業務等資金消耗型業務佔比提升,進一步加劇資本槓桿率分母端的壓力。2024年年末,公司金融資產較年初小幅增長2.3%至3695.12億元,其中其他權益工具投資較年初增長292%,主要系增配高股息資產及永續債。若市場利率波動或權益市場回調,可能大幅拖累業績。
廣發證券資管業務有兩張王牌,一個是廣發基金,一個是易方達。2024年,易方達基金及廣發基金分別通過發力指數及債券類產品實現規模增長,2024年末非貨管理規模分別同比增長41%、25%,合計規模較上年末增長23.87%,其中集合資管管理規模較上年增長30.11%。
儘管資管規模增加,但收入依舊下降。2024年,廣發證券資管業務手續費淨收入爲68.85億元,同比下降10.9%,主要受公募基金降費政策影響較大所致。
山西證券流動性覆蓋率墊底 同行自營業務收入大增公司竟逆勢減少
42家券商中,2024年流動性覆蓋率最高的是太平洋,數值爲1963.29%;最低的是山西證券,數值爲144.26%。
流動性覆蓋率是證券公司在壓力情景下持有的優質流動性資產與未來30天現金淨流出量的比率,計算公式爲:優質流動性資產/未來30天現金淨流出量×100%,監管標準是不低於100%,以確保券商在極端壓力下能通過變現資產滿足至少30天的流動性需求。
山西證券2024年流動性覆蓋率墊底,並且較2023年大幅降低,公司短期流動性風險值得關注。
2024年。山西證券營業收入同比下降9.18%,與大部分券商業績大幅增長的趨勢不一致。
尤其是公司自營投資業務,在行業收入大幅增長的背景下仍出現下降。2024年公司自營業務收入爲10.83億元,同比下降15.59%。
山西證券表示,報告期內,公司權益自營業務堅定執行非方向性投資策略,全面壓降方向性風險敞口。
2024年是債市大牛年,同時權益類市場自“9.24”行情啓動以來也有回暖趨勢。中證協數據顯示,2024年證券行業自營收入增長43%,其中中信證券自營收入超百億元。
在行業自營業務收入大幅增長的大背景下,在“股債雙牛”的行情下,山西證券的自營業務收入爲何逆勢大降?公司非方向性投資策略是否可靠?是否存在追漲殺跌?這些問題都有待考證。
責任編輯:公司觀察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