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KT護腰椅“爆火”:買量造勢、效果存疑、平替圍剿……還能火多久? | BUG

新浪財經
05-09

  文 | 《BUG欄目》 閆妍

  “久坐怕腰痠,BKT爲你撐腰”,當楊冪代言BKT護腰椅的廣告刷屏社交平臺時,這個靠營銷瘋狂破圈的品牌再次站上了流量巔峯。

  作爲BKT品牌“全球首席代言人”,楊冪的加入也讓BKT家居的明星矩陣再添籌碼——此前,該品牌還陸續官宣過金晨、林更新等明星代言人,而陳赫、羅永浩直播間裏“秒光”的銷售神話,更讓BKT護腰椅成爲辦公室白領的新寵,並推上了年銷25億的神壇。

  然而,與品牌營銷的狂熱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消費者端持續發酵的質疑聲。黑貓投訴 【下載黑貓投訴客戶端】平臺上,上百條投訴直指產品存在“效果誇大”“腰託容易斷裂”等硬傷;社交媒體上,“幾百塊錢的護腰椅還不如靠墊”“一個曲線刁鑽堅硬無比的塑料片子”等吐槽屢見不鮮。

  當BKT品牌高調宣佈2025年衝刺百億目標時,一個個尖銳的問題已然浮出水面:號稱擁有六大專利的BKT護腰坐姿椅,是黑科技還是智商稅?憑藉頂流明星和營銷轟炸堆砌的銷量帝國,究竟能撐多久?

  塑料椅,橫掃各大直播間

  “很低的成本,讓一個平庸甚至廉價的椅子,瞬間變成人體工學椅。”“這個產品只要有貨的時候,是橫掃各大網紅直播間的”,羅永浩曾在交個朋友直播間,多次推薦BKT護腰椅,並透露,“2023到2024年,這個國產品牌全渠道銷售額超過13億元。”

  除羅永浩之外,BKT護腰椅也是各大網紅直播間的常客。該品牌與東方甄選、交個朋友、與輝同行等頭部直播間均有合作,BKT直播頁面的小窗口也會循環播放陳赫、鄭愷、毛毛姐等明星和KOL們的推薦短視頻。

  在明星代言矩陣的佈局上,BKT品牌可謂打造了一個“全明星流量引擎”。4月10日,該品牌重磅宣佈楊冪成爲全球首席代言人,這一動作直接將品牌聲量推向新高。值得注意的是,這已是BKT簽約的第三位頂流明星——此前,品牌已先後與林更新、金晨達成代言合作,構建起一個覆蓋多元受衆的“明星代言天團”。

  與曾經風靡一時的背背佳有着異曲同工之妙,BKT品牌深諳“飽和式營銷”之道。通過頭部主播直播間7×24×365不間斷的輪番轟炸,配合極具誘惑力的話術包裝——“只需坐下即刻矯正坐姿”“智能貼合腰椎曲線”“久坐族腰痛救星”等,BKT在短時間內成功佔領消費者心智,迅速躋身網紅爆品之列。

  密集的流量轟炸,讓不少消費者想要嘗試這款“風很大”的產品。三年多的時間,BKT把這個品類從0做到了25億年銷。今年初,BKT品牌更設下了2025年衝刺百億的新目標。

  根據蟬媽媽數據,BKT品牌30天(2025-03-26至2025-04-24)在抖音的總銷售額超過了1億,銷量超過100萬,在抖音“腰部防護用品”分類中排名第一,客單價穩定在100~200元區間,以品牌自營號帶貨爲主,關聯直播數達3239場,在行業內遙遙領先。

  據悉,BKT品牌來自廣州畫船聽雨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簡稱“畫船聽雨公司”)。根據天眼查,該公司成立於2021年,註冊資本200萬,此前公司法人和實控人均爲蔡琪,2025年2月6日,公司法人變更爲王鳴風。在其2023年工商年報顯示,公司員工僅24人。

  公開信息顯示,BKT品牌最早並非以國貨出現,而是來自韓國企業。2021年12月,媞樂株式會社將兩款外觀專利“人體工學椅(X4-01)”和“人體工學椅(X4-02)”轉移給畫船聽雨公司,這也是畫船聽雨公司最早的一批專利。2023年以來,該公司又申請了多項外觀專利和實用新型專利,包括“護頸託(BKT星河)”“一種久坐護腰坐姿椅”“人體工學椅(1-1)”“人體工學椅(2-1)”,發明人均爲蔡琪。

  不過,根據天眼查,畫船聽雨公司在近兩年增加了多起訴訟案件,其中包括侵害外觀設計專利權糾紛、侵害商標權糾紛等。

  平替圍剿,何爲技術專利?

  值得注意的是,以“168元體驗千元級人體工學”爲賣點、成功顛覆行業價格體系的BKT護腰椅,正面臨“平替大軍”的全面圍剿。

  在各大電商平臺上,湧現出大量標榜BKT“同廠同款”“功效一致”的仿製品,價格帶普遍下探至50-100元區間。這些產品不僅直接復刻BKT的“人體工學”“久坐不累”等核心賣點,更通過“工廠直營”“正品直銷”等話術分流消費者。

  《BUG》欄目觀察發現,部分平替店鋪已創下上千件銷售記錄。一家BKT平替店鋪的銷售人員直言不諱地表示:“我們能實現一比一平替(原版)。”而另一款僅售20餘元的“BKT同款護腰墊”,其客服表示:“功效是類似的,沒什麼(技術)門檻,就是護腰的。”

  對於市面上存在着大量BKT護腰椅平替產品,BKT天貓旗艦店官方客服強調了品牌產品的技術優勢,稱“擁有6項專利,核心價值在於符合人體工程學設計,能夠貼合人體脊柱的自然曲線,爲脊柱提供良好的支撐,全方位托起腰部,提高舒適度。”

  但談及具體涉及了哪些技術專利,該客服人員表示,“非常抱歉,涉及品牌技術與商業機密暫無法提供,但我們所有商品均通過嚴格質檢,確保符合國家標準,相關資質已向平臺出示。”

  與此同時,BKT護腰椅的實際使用體驗正遭遇越來越多的消費者質疑。

  在黑貓投訴平臺上,“BKT護腰椅”詞條下存在着上百條消費投訴,品控、質量、效用成爲投訴重災區,不少消費者直指BKT護腰椅存在“效果誇大”“腰託容易斷裂”等產品硬傷。

  一位購買過該產品的用戶向《BUG》欄目坦言:“雖然腰部支撐效果明顯,但舒適度實在太差,現在已經閒置落灰了。”這樣的反饋並非個例——在各大社交平臺上,不少消費者分享着他們的失望體驗:“幾百塊錢的護腰椅還不如靠墊”“一個曲線刁鑽堅硬無比的塑料片子”等等吐槽屢見不鮮,並引發了不少共鳴。

  買量造勢,還能持續多久?

  時至今日,想要衝刺百億目標的BKT家居必須思考,如果剝離營銷光環,BKT的護城河究竟是什麼?是專利技術、供應鏈效率,還是單純靠流量紅利?

  根據蟬媽媽數據,BKT品牌日均開播82場,其中72.5%流量來自付費投放,自然流量佔比不足5%,流量成本承壓明顯。

  果集飛瓜首席數據分析師神婆向《BUG》欄目表示,BKT通過“明星代言+直播轟炸”快速打開市場,其核心邏輯是“飽和攻擊”——短期內集中資源打造品牌認知,簽約楊冪等頂流明星,覆蓋不同人羣,最大化曝光,快速建立“護腰椅=BKT”的品牌關聯,快速搶佔用戶心智。

  她進一步解釋道,“他們很明確是打大爆品的邏輯,目的是快速拿到更大的結果,其實在邏輯上他們可以慢慢進步,用三五年時間打磨產品佈局長線,但BKT明顯是希望短時間把認知點打透,打造滿世界你只能看到我的感覺,這不是傳統的產品導向型增長模式,而是一種以速度換取市場規模的發展策略。”

  某種程度上,這種策略與當下爆品面臨的市場生命週期加速萎縮的現狀,有着密不可分的關係。在供應鏈透明化、流量成本飆升的背景下,缺乏技術壁壘的爆品往往面臨“速生速死”的挑戰,網紅產品很難穿越週期。

  “一個品類從爆發到衰退的週期,已從過去的3~5年,部分已壓縮至3~5個月,這也意味着BKT等品牌必須在短時間內完成‘爆品-收割-退場’的閉環,慢一步就意味着失去市場話語權,”她談到。

  然而,這種模式的可持續性也面臨着嚴峻考驗。上述分析師具體談到,“一是,當市場對BKT這種流量轟炸的營銷套路完全熟悉之後,消費者很快會產生免疫,這類產品其實復購率也不會好,導致營銷效果邊際遞減;二是,技術壁壘缺失的情況下,中國成熟的供應鏈體系使產品快速仿製成爲可能,大量平替產品通過相同供應鏈快速佔領市場,最終這個品類可能反被白牌廠商收割;三是,這種模式較依賴於資本,複製爆品模式的核心約束在於預算的規模。”

海量資訊、精準解讀,盡在新浪財經APP

責任編輯:楊賜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