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志恆 報道
5月8日,滬上阿姨(AUNTEA JENNY)正式在香港聯合交易所主板掛牌上市,股票代碼02589.HK。其發行價爲每股113.12港元,首日開盤價爲190.6港元,較發行價上漲68.49%,總市值約200億港元。滬上阿姨是繼霸王茶姬、蜜雪冰城等品牌後第六家上市的現製茶飲品牌。
同時,多家餐飲品牌也在競逐IPO。4月23日,綠茶集團正式通過港交所主板上市聆訊,自2021年3月首次遞交港交所上市申請以來,綠茶集團已五次衝擊IPO。中式快餐頭部品牌老鄉雞也在今年1月3日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西貝餐飲集團創始人賈國龍早在2022年就表示,計劃通過2023年—2025年的持續發展,在2026年完成IPO上市,並設定了2030年營收超千億元的目標。2024年發佈的文章也重申了這一計劃,強調2026年爲IPO目標時間點。
餐飲品牌
緣何扎堆港股
梳理發現,已上市的餐飲品牌中,選擇在港股上市的佔比達70%,而自2024年至今,已有超過15家餐飲企業遞交上市申請,涵蓋火鍋、正餐、快餐、茶飲等細分賽道,多數也選擇在港股上市。資本市場對餐飲行業的關注度達到歷史峯值,僅2025年一季度,港股餐飲板塊融資額就超過80億港元,同比增長120%。
相較於A股平均18—24個月的審覈週期,港股上市流程可壓縮至6—12個月。以綠茶餐廳爲例,其五次衝刺港股,儘管面臨預製菜爭議、業績波動等問題,仍能通過持續更新招股書推進上市進程。港股對盈利要求相對寬鬆,主板上市可選擇“市值/收益/現金流量測試”,允許未盈利企業通過現金流和營收規模證明潛力。滬上阿姨2024年淨利潤同比下滑15.2%,但憑藉9176家門店的規模優勢和供應鏈佈局,仍成功登陸港股。
2024年3月,商務部等九部門發佈《關於促進餐飲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支持符合條件的餐飲企業在境內外上市、發行信用類債券,利用多層次資本市場融資。港股市場流動性因而也改善,2025年一季度日均成交額同比增長18%,餐飲板塊估值修復明顯,吸引企業加速上市。
同時,港股作爲國際資本樞紐,吸引着全球投資者關注。海底撈通過特海國際在港股分拆上市,海外門店達115家,2024年海外營收增長25%;霸王茶姬計劃三年海外門店佔比提升至30%,港股上市爲其東南亞、北美擴張提供資金和品牌背書。此外,港股的“雙櫃檯”模式(港幣+人民幣交易)降低匯率風險,也吸引了內地投資者參與。
上市後的
“冰與火之歌”
在已上市的餐飲品牌中,目前的經營狀況不一。茶飲品類中,蜜雪冰城、古茗、霸王茶姬等品牌實現了營收和利潤的雙增長。蜜雪冰城2024年營收280億元,淨利潤25億元,門店數突破2.5萬家;霸王茶姬營收124億元,淨利潤25億元,海外門店數佔比15%。然而,火鍋賽道的呷哺呷哺卻陷入困境,2024年淨虧損4.01億元,關閉219家門店,客單價從62.2元降至54.8元,翻檯率從2.6次/天降至2.5次/天。
早在2007年就已上市的全聚德,2024年營收14.02億元,淨利潤3413.09萬元,雖實現整體盈利,但同比下滑43.15%,2025年一季度淨利潤僅421.44萬元。
同屬正餐賽道中的九毛九集團,2024年營收微增1.5%,但淨利潤暴跌87.7%,關閉了69家門店,主力品牌太二酸菜魚同店銷售額下降21.2%。而已通過聆訊但未完成上市的綠茶餐廳,計劃上市後三年新增563家門店,2024年同店銷售額僅增長5%,預製菜佔比高達30%,面臨着食品安全和標準化爭議,能否成功上市仍是未知數。
對於餐飲企業來說,資本市場的融資僅僅是發展的第一步。雖然上市爲企業提供了擴張所需的“彈藥”,但同時也帶來了諸多挑戰。
上市後強制性的定期財報披露機制,將企業置於放大鏡下接受市場的審視。餐飲業作爲強週期性行業,其盈利能力極易受經濟波動、消費者偏好等變量衝擊。以奈雪的茶、全聚德爲例,近年來其營收與淨利潤下滑明顯,折射出不少企業陷入“營收增長但利潤難升”的發展瓶頸,凸顯了上市後維持盈利穩定性的艱鉅性,真正的競爭始於上市鐘聲敲響之後。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