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募基金管理新規下港股資金撤出壓力有多大?

廣發證券
05-12

  5月7日,中國證監會發布《推動公募基金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提出25條改革舉措。其中對市場影響較大的規定包括:

  第一,推動浮動管理費率改革。即持有期間產品實際業績表現符合同期業績比較基準的,適用基準檔費率;明顯低於同期業績比較基準的,適用低檔費率;顯著超越同期業績比較基準的,適用升檔費率。

  第二,調整基金經理考覈機制。一方面是逐步更側重於長週期考覈(三年以上業績權重不低於80%);另一方面,薪酬與業績直接掛鉤——若基金三年以上業績低於基準超10個百分點,基金經理績效薪酬將明顯下降。

  新規下最直接的影響在於,基金經理不得不更慎重考慮持倉與業績基準的偏離情況。換言之,如果當前持倉偏離較大,基金經理可能在未來一個階段適當調整。這裏也存在一個心理博弈的問題,舉例來說,A基金經理產品以滬深300爲基準,但實際重倉了港股互聯網,即使A基金經理仍然看好互聯網板塊,但預期其他相似情況的基金經理會調倉,則其可能也會做一個至少是階段性的切換。

  對港股而言,直觀理解有兩類產品可能受影響。一類是,本身就是港股通產品,則需要在港股內部做行業調整;另一類是,橫跨AH兩地投資(部分產品業績基準可能有一定比例的港股指數),但實際港股投資比例偏離業績基準要求。

  (1)我們認爲第一類產品影響可能相對有限,主要原因在於當前多數規模較大的港股通基金是被動指數型產品,這類產品基本不存在行業偏離問題。下表我們列出的港股通基金中10億規模以上的產品:

  (2)從整體數據來看,截止2025年一季報,公募基金(含被動)投資港股規模達4374.8億,佔全部公募資產淨值14.4%,爲歷史新高。其中AH兩地配置的主動型基金在一季度增配了較多港股標的,這部分產品後續的調倉情況可能對港股整體流動性帶來一定影響。

  由於滬深300指數是內地公募基金最主要的業績基準之一,此處我們先以這部分產品爲樣本估算影響:

  截止2025年一季報,業績基準中含滬深300指數的主動型基金中,10億資產淨值以上的產品共有477只,淨值總額達1.28萬億。這些產品中有198只基金業績基準包含港股指數,另外還有13只基金基準不含港股指數但實際配置了港股。整體法統計,一季報這477只產品超配港股約698億元,偏離幅度達5.5%。

(文章來源:廣發證券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