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IPO觀察
截止2025年的第19周,港交所3家新股上市,1家招股,3家通過聆訊,8家遞交招股書。
當週上市
當週招股
知名休閒中式餐廳運營商 綠茶集團
通過聆訊
遞表公司
領先的獨立產業數字金融平臺中企雲鏈
起源於新加坡的微小核糖核酸技術公司覓瑞
全球領先的AI生物科技公司英硅智能
領先的商用車自動駕駛技術供貨商希迪智駕
分拆自A股上市公司 $諾力股份(603611)$ 的智能場內物流和倉儲自動化解決方案提供商中鼎智能
中國第二大車載HUD解決方案供應商$澤景科技
文創工藝品品牌銅師傅
多領域領先的全能型數字化支付科技平臺富友支付
其他
上汽集團旗下出行品牌享道出行(賽可出行)已完成超過13億元人民幣C輪融資,創近3年行業融資紀錄,目前已啓動港股IPO計劃,其投資者包括 上汽集團 、 阿里巴巴 、 寧德時代 、Momenta、高行管理諮詢等
衛龍美味 宣佈擬先舊後新配售8000萬股(佔擴大後股本3.29%)每股配售價14.72港元,較5月7日收市價折讓7.88%,募資11.776億港元
上週上市個股
滬上阿姨、鈞達股份、博雷頓正式在港交所掛牌上市。滬上阿姨定價113.12港元,募資總額2.728億港元,公開認購倍數是3616.83倍,一手中籤率是10%,首日最高漲幅74.7%,隨後漲幅收窄,回落至50%左右震盪,尾盤跳水收漲40.03%;鈞達股份偏下限定價22.15港元,募資總額約14.1億港元,公開認購3.5倍,一手中籤率是23.84%,首日平開但拉昇,漲幅一度超24%,最終小幅回落,收漲20.09%。
綠茶集團招股日期5月8日-13日,預計於5月16日在港交所掛牌上市。本次IPO全球發售1.68億股(含老股出售5050.92萬股),發行價7.19港元,募資總額約12.11億港元,發行比例25%。IPO總市值爲48.42億港元,PE TTM約爲12.96倍。
寧德時代招股
5月12日,寧德時代開啓港股招股,每股價格263港元,與5月9日收盤價幾乎無差價,總共募資307億港元,也將成近年來港股市場規模最大的IPO項目之一。
本次發行已吸引包括能源巨頭、主權財富基金和基石投資者最高203.71億港元(按發行價格上限每股263.00港元計算)認購。據披露,參與本次基石認購的投資者包括中石化、KIA(科威特投資局)、高瓴資本、高毅資產、UBS(瑞銀)資管、Oaktree(橡樹資本)、Mirae(未來資產)、RBC(加拿大皇家銀行)、太保、泰康、博裕、景林等
目前寧德時代在A股的PE僅20倍。
公司於2011年由以曾毓羣博士爲代表的創始團隊創辦,已經成長爲一家全球領先的新能源創新科技公司,主要從事動力電池、儲能電池的研發、生產、銷售,以推動移動式化石能源替代、固定式化石能源替代,並通過電動化和智能化實現市場應用的集成創新。公司在鋰電池領域深耕多年,具備了全鏈條自主、高效研發能力,已形成全面、先進的產品及解決方案,可應用於乘用車、商用車、表前儲能、表後儲能等領域,以及工程機械、船舶、航空器等新興應用場景。寧德時代擁有全球最大的鋰離子電池產能規模以及業內領先的全球佈局,於2024年的年化產能達到了676 GWh。截至2024年12月31日,寧德時代已實現動力電池累計裝車超過1,700萬輛,全球平均每三輛新能源車就有一輛裝載寧德時代電池,儲能電池在全球應用超過1,700個項目。
根據高工產研的行業報告:按全球動力電池使用量計,寧德時代連續8年“2017年-2024年”在全球排名第一,2024年市佔率37.9%;按中國以外市場動力電池使用量計,排名全球第一,2024年市佔率27.0%。按全球儲能電池出貨量計,寧德時代連續4年“2021年-2023年”在全球排名第一,於2024年全球市佔率36.5%;於2024年,寧德時代在國內高端新能源乘用車(售價25萬人民幣以上)電池市場佔有率達72%;在國內新能源客車電池市場佔有率達80%;在國內新能源重卡電池市場佔有率達71%。
至2024年末,寧德時代覆蓋了全球新能源車銷量前十名中的九家客戶,車企客戶包括BMW、Mercedes-Benz、Stellantis、Volkswagen、Ford、Toyota、Hyundai、Honda、Volvo、上汽、吉利、蔚來、理想、宇通、小米等;公司的儲能客戶及合作方包括NextEra、Synergy、Wartsila、Excelsior、Jupiter Power、Flexgen、國家能源集團、國家電力投資集團、中國華能、中國華電、中石油等。
業績方面,在過去的2022年、2023年和2024年,公司營收分別爲3285.94億、4009.17億和3620.13億元,同期淨利潤分別爲人民幣334.57億、473.42億和552.95億元。
恆瑞醫藥通過聆訊
5月6日,A股上市公司江蘇恆瑞醫藥在港交所披露聆訊後的招股書,預計本月在香港主板掛牌上市。其於2025年1月6日遞表,至披露聆訊後招股書,前後用時120天。大摩、花旗、華泰保薦。
公司前身爲上世紀七十年代初成立的連雲港製藥廠,現已發展成爲一家根植中國、全球領先的創新型製藥企業,已形成行業領先且高度差異化的創新產品矩陣,其中數款產品具有成爲重磅藥品的潛力。公司戰略性地專注於具有重大未滿足醫療需求和顯著增長潛力的治療領域,主要包括腫瘤、代謝和心血管疾病、免疫和呼吸系統疾病、神經科學。恆瑞醫藥持續創新的動力來源於領先的技術平臺,以及戰略性佈局於全球各地的14個研發中心的支持,於2024年恆瑞醫藥的研發費用佔總收入達29.4%。
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資料,以2023年新分子實體創新藥收入,及截至2025年4月23日處於臨牀及更後期階段的新分子實體在研創新藥數量而言,恆瑞醫藥在中國製藥企業中均名列前茅。至2025年4月23日,恆瑞醫藥擁有110多款商業化藥物,包括19款新分子實體藥物和四款其他創新藥。此外,截至同日,公司的管線涵蓋逾90款候選新分子實體創新藥及7款處於臨牀及更後期階段的其他在研創新藥,包括30多款處於關鍵性臨牀研究及更後期階段的在研創新藥。
公司戰略性地採用多管齊下的方式,針對已被識別的可成藥靶點,研究和開發具有不同特性的藥物。多年來,公司的研究已從小分子擴展到其他更多的藥物形式,包括蛋白水解靶向嵌合體(PROTAC)、肽類、單克隆抗體(mAb)、雙特異性抗體(BsAb)、多特異性抗體、抗體偶聯藥物(ADC)及放射性配體療法(RLT)等。值得注意的是,公司的恆瑞迅捷模塊化ADC創新平臺(HRMAP)和雙特異性抗體平臺-Hengrui Obscurin Titin-Ig (HOT-Ig)以及Half Antibody Recombination Technology-IgG (HART-IgG)-是結合了尖端技術的專有平臺,具有產生差異化新分子的能力。
業績方面,在2022年、2023年、2024年,公司營收分別212.75億、228.20億和279.85億元,同期淨利潤分別爲38.15億、42.78億和63.37億元。
澤景電子遞交IPO招股書
5月9日,江蘇揚州澤景汽車電子Jiangsu New Vision Automotive Electronics Co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擬香港主板IPO上市。
公司成立於2015年,作爲中國創新智能座艙視覺、交互解決方案的先行者和領軍者,提供以擋風玻璃HUD(簡稱“W - HUD”)解決方案CyberLens及增強現實HUD(簡稱“AR - HUD”)解決方案CyberVision爲主,以測試解決方案和其他創新視覺技術解決方案爲輔的綜合解決方案。在解決方案定義階段與主機廠深度合作共創,帶來人車交互與智能駕駛體驗更加深入的新車型。
至2024年12月31日,澤景電子擁有22個汽車主機廠客戶,同時涵蓋國內頭部主機廠及新興主機廠。截止2024年12月31日,澤景電子已累計定點超過90款車型,累計出貨量超150萬套。
澤景電子率先在中國市場推出自研HUD解決方案,並在國內率先推出基於數字光處理(DLP)技術的量產AR-HUD,其可通過抵抗環境干擾保障更穩定可靠的性能。採用軟硬一體的方式構建了全棧自研的研發平臺,融合光學設計、機械工程、電子設計、軟件算法及人機界面(HMI),並經嚴格測試驗證,涵蓋智能座艙視覺、交互解決方案的核心能力,具備創造可持續市場差異化的獨特能力。
根據灼識諮詢的數據,2024年,按銷量計,澤景電子在中國車載HUD解決方案供應商中排名第二,市場份額約爲16.2%,並且是中國市場唯一一家2024年HUD銷量、W-HUD銷量及高性能AR-HUD解決方案銷量均排名市場前三名的公司。截至2024末,澤景電子獲得授權的HUD解決方案相關發明專利數量在境內供應商中排名第一。
業績方面,在2022年、2023年和2024年,公司營收分別爲2.14億、5.49億和5.78億元,同期淨虧損分別爲人民幣2.56億、1.75億和1.38億元,同期經調整淨虧損分別爲7,913.2萬、1,331.3萬和713.1萬元。
美股IPO觀察
當週新股上市
Aspen Insurance Holdings Ltd. 首日+8.33%)
American Integrity Insurance Group, Inc. (首日+5.63%)
Apimeds Pharmaceutical U.S, Inc. (首日-45%)
下週上市
其他遞表
以色列再生醫學生物科技公司 Bonso Electronics International, Inc.
胃腸系統診斷成像醫療設備製造商CapsoVision, Inc.()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