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鯨新聞5月12日訊(記者 金磊)5月12日,大華銀行中國官網發佈《大華銀行中國個人業務產品和服務變動的重要通知》。公告顯示,該行已於2025年2月24日宣佈向富邦華一銀行有限公司(下稱“富邦華一銀行”)轉讓其個人業務,本次轉讓預計於2025年7月完成。
理財、保險產品將進入“靜默期”
爲了確保本次轉讓順利完成,該行將設置交易服務的“靜默期”。具體而言,自2025年6月23日(含)起,該行將停止包括分支行櫃面和電話渠道所有代客境外理財計劃-環球基金系列和結構性票據系列的申購、轉換、贖回服務以及停止所有代理銷售保險的買入服務。
大華尊享財富APP渠道的產品申購、轉換和贖回申請的提交服務相應將於2025年6月20日停止。本次轉讓完成後,該行將對代客境外理財計劃-環球基金系列和結構性票據系列僅開放電話服務專線的贖回服務。
自2025年7月5日(含)起,各保險公司將與該行停止保險兼業代理業務關係,如客戶購買的保險產品仍在繳費期內,務必在2025年7月4日之前或不晚於當天變更扣款賬戶,以免未成功扣款導致的保單失效等情況。
針對該行個人金融服務企業微信也將全面關閉,自2025年5月26日起,該行爲個人金融服務客戶經理開通的與客戶溝通的微信工具和賬號將停止服務。
爲完成本次轉讓,大華銀行中國將向富邦華一銀行轉讓與客戶所持產品和業務相關的所有文件和信息(包括在該行預留的個人信息,如賬戶信息等)。爲處理本次轉讓相關事項(包括協助客戶完成賬戶設定等),富邦華一銀行後續可能會直接與客戶聯繫相關事宜。
值得注意的是,大華銀行中國同日還發布了另一則關於代銷境內證券投資基金產品和服務變動的重要通知,鑑於代銷境內證券投資基金業務不在本次轉讓範圍內,相關服務的安排也進行了調整。
外資行紛紛調整戰略
今年2月24日,大華銀行中國發布有關個人業務調整的重要通知,基於戰略性業務調整需要,大華銀行中國已與富邦華一銀行有限公司簽署協議,將向其轉讓該行的個人業務,範圍涵蓋個人客戶持有的賬戶、存款、貸款和相關財富管理產品。
最新的數據顯示,新加坡大華銀行5月7日公佈一季度淨利潤爲14.9億新元,同比持平,環比則降2%,表現不及預期。
與中資銀行相比,外資銀行在資產規模、客戶基礎、品牌認知度上往往不具備優勢,中資銀行在國內市場的深厚根基和廣泛網絡覆蓋,使得它們能夠更好地滿足客戶需求並提供更便捷的服務,也因此部分外資銀行屢屢嘗試業務轉型。
藍鯨新聞注意到,去年6月11日,滙豐中國宣佈,已完成對花旗在中國內地的個人財富管理業務的收購。隨着交易的完成,滙豐中國已承接花旗在全國11個主要城市的個人財富管理客戶及相關資產。同時,超過300位原花旗相關員工也已正式加入滙豐。
然而,在不少外資銀行收縮陣線時,富邦華一銀行在業務版圖的佈局卻是逆勢擴張,在業內,富邦華一銀行也是少數零售業務做的不錯的外資行之一。
除了 “接盤”大華銀行個人業務外,去年花旗還已與富邦華一銀行達成協議,就中國內地的個人信用卡業務及無擔保貸款相關資產進行轉讓。2024年5月6日,花旗中國個人信用卡已停止交易功能。自2024年7月3日21時起,花旗中國個人信用卡將終止提供還款服務,並會向客戶提供賬戶信息截至2024年7月5日的最後一期花旗銀行信用卡對賬單。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