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雷達|瑞博生物轉戰港股,成立18年“0產出”,估值回落虧損持續

深圳商報·讀創
05-11

  近日,港交所官網顯示,蘇州瑞博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簡稱“瑞博生物”)遞交港交所上市申請,中金公司和花旗爲保薦人。

  據悉,瑞博生物曾於2021年科創板上市未果,時隔四年,其又轉戰港股,試圖在資本市場的助力下,加速其核心產品商業化進程。

  瑞博生物的歷史可以追溯到2007年,專注於研究和開發小核酸藥物。據招股書,瑞博生物是專注於siRNA療法的全球領軍者,目前,公司已創建全球最大的siRNA藥物管線之一,有六款自研藥物資產處於臨牀試驗,涉及心血管、代謝類、腎臟和肝臟疾病的七種適應證,其中四款處於2期臨牀試驗中。

  瑞博生物仍處於虧損中。2023年和2024年,瑞博生物的收入分別爲4.4萬元和1.43億元,期內淨虧損分別爲4.37億元和2.81億元,兩年合計虧損7.18億元。

  2023年和2024年的年末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分別爲2.1億元和1.68億元。

  截至最後實際可行日期,瑞博生物尚未從商業化產品銷售中獲得任何收入,且繼續產生大量的研發開支及與持續運營相關的其他開支。

  瑞博生物表示,預計隨着公司推進臨牀前研究及臨牀開發計劃,於未來數年將產生大量開支。且由於候選藥物的開發狀態及監管審批進度等因素,公司的財務表現可能會出現週期性波動。

  對於此次港股融資的用途,瑞博生物稱,將用於RBD4059、RBD5044、RBD1016等多款在研產品的研發;爲研發處於臨牀前申報試驗階段的管線資產提供資金;推進臨牀前資產以及加強公司的技術平臺;將用於營運資金及其他一般公司用途。

  成立至今,瑞博生物獲得了磐霖資本、國投創新、崑山國資委投資、Ionis Pharmaceuticals、深圳翼龍、紀源源星、三一創新、中金基金、凱萊英基金等、華潤創投等機構投資。

  招股書顯示,A輪融資時公司投後估值爲4.57億元,後逐漸增長,增至E1輪融資時的45.5億元,此後開始波動,2024年股份轉讓時估值爲35.8億元~42億元,E2輪融資時爲48.7億元,2025年股份轉讓時投後估值大幅下降至35.8億元。

  如今瑞博生物的估值幾乎和五年前的C+輪持平。

  從股權結構來看,瑞博生物創始人樑子才、莫華、席真、張禮和等構成一致行動,合計控制約30.84%的股份。

  樑子纔是瑞博生物創始人,60歲,擔任董事長,執行董事兼首席執行官。招股書披露的簡歷顯示,樑子纔在生命科學、生物技術和製藥產業研發和管理方面積累了超過35年的豐富經驗。2006年1月至2017年8月梁博士在北京大學分子醫學研究所工作,歷任研究室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長聘教授;同期亦兼任該研究所教育委員會主任、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和北京大學生命學科學位委員會委員。自2017年至2020年,長期離崗創業。

  目前,瑞博生物面臨來自衆多行業參與者的潛在競爭,包括跨國公司和領先的生物科技企業。這些企業已實現商業化或正在開發與瑞博生物的藥物相似或針對相同適應症的小核酸藥物(尤其是siRNA藥物)。瑞博生物未來成功開發並商業化的任何小核酸候選藥物,均需與已獲批准藥物及未來可能上市的新藥展開競爭。

(文章來源:深圳商報·讀創)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