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5日,中國資環粵港澳大灣區展業推進會在深圳成功舉辦。會上,中國資環綠色投資公司、中資環國際開發公司與晉景新能在內的各相關合作企業簽署多項合作協議,爲後續戰略協同埋下伏筆。推進會期間釋放的合作信號,迅速轉化爲實質性動作。
昨日,晉景新能宣佈,與中國資源循環集團旗下中資環國際開發(深圳)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資環國際”)、寧德時代控股的廣東邦普循環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邦普循環”)達成三方戰略合作,擬在政策研判、技術協同及海外網點建設領域展開深度探索。
這一動作不僅標誌着中國電池回收產業首次實現“國家隊+產業龍頭+全球化服務商”的三角資源閉環,更揭示了新能源後市場從零散競爭向體系化作戰的轉型趨勢——依託政策洞察、技術沉澱與網絡覆蓋的三維優勢,晉景新能或將在全球綠色供應鏈重構中搶佔先發身位。
一、戰略協同,實現資源互補、構建全生命週期管理閉環
據瞭解,晉景新能的核心業務涵蓋逆向供應鏈管理及綠色能源解決方案,其全球服務網絡覆蓋美洲、歐洲及亞洲,尤其在電池回收領域已通過香港環保園的處置設施建立技術示範點。
此次合作的兩大夥伴——中資環國際與邦普循環,分別背靠中國資源循環集團與寧德時代,前者是國內首家專門從事資源循環利用的央企,後者則是全球領先的電池循環技術企業。三方合作的核心邏輯在於整合“資源協調-技術研發-全球網絡”的全鏈條能力。
從資源端看,中資環國際作爲中國資源循環集團的子公司,長期深耕國內外再生資源供應鏈,尤其在政策研究與國際綠色標準制定上具備優勢。此次晉景新能引入中資環國際,可藉助其政策解讀能力及全球資源網絡,強化對全球電池回收政策動態的響應速度,降低合規風險。
技術層面,邦普循環的加入爲合作注入關鍵動力。作爲寧德時代的控股子公司,邦普循環擁有從電池回收到材料再生的閉環技術體系,其全球首創的“DRT定向循環”技術可實現電池材料的高效再生,正極材料碳減排近50%。而晉景新能此前與國軒高科的合作已涉及電池梯次利用與低碳管理系統,若結合邦普循環的工藝,可進一步優化回收效率並擴大處理規模。
業務協同方面,晉景新能的逆向供應鏈管理業務近年來增長迅猛,截至目前,公司已在全球28個國家建立成熟的回收點位網絡,覆蓋歐洲、東南亞等關鍵市場。若合作落地,此回收網絡可成爲電池回收的終端節點,疊加中資環國際的資源協調和邦普循環的技術賦能,形成“回收-處理-再利用”的一體化模式。這種分工不僅降低物流與運營成本,還有望推動標準化流程的建立,從而增強客戶對再生材料質量的信任。
二、全球化佈局再深入,緊跟政策趨勢深挖市場潛力
對於晉景新能而言,作爲全球動力電池回收及綠色供應鏈的領軍企業,面對全球能源轉型的趨勢,進一步探索海外區域合作是其持續增長的必然選擇。
根據標普全球估計,至2030年間,動力電池的需求將以每年22.3%的複合年增長率增加。若以2025年需求1500GWh爲基準,2030年需求量將突破3600GWh,隨之產生的退役電池量突破800GWh,回收市場空間巨大。晉景新能此前已與國軒高科計劃在全球10個服務網點開展試點,並逐步擴展至100個,若疊加中資環國際的國際化資源調配能力及邦普循環的技術輸出,其海外擴張效率有望進一步提升。
政策環境亦爲合作提供利好。例如,歐盟《新電池法》及中國今年出臺的《健全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回收利用體系行動方案》均要求提高電池回收率與材料再生比例。在政策環境與產業鏈協同雙重賦能下,晉景新能全球化佈局將更具縱深。在標準制定方面,邦普循環依託其建立的369項行業標準與4527項專利,快速適應各國合規要求,疊加中資環國際參與國際綠色標準制定的經驗,爲合作體系統一技術規範提供支撐,從而快速切入政策敏感市場。
物流網絡方面,晉景新能通過覆蓋28國的物流節點網絡,結合中資環國際在戰略資源調配上的優勢,可構建高效的電池材料進出口物流體系,降低國際運輸中的合規風險與成本。通過歷史經驗來看,政策研究協同能有效降低市場進入壁壘,這對晉景新能在新興市場的佈局尤爲重要。
當前晉景新能的逆向供應鏈業務已成爲增長引擎。其截至2024年中期業績顯示,該板塊營收同比增長1.4倍至1.57億港元,營收佔比達63.4%。若合作推動其回收網絡擴容,規模效應有望進一步改善盈利結構。參考邦普循環的示範項目,每回收10萬噸電池可減少150萬噸原礦開採,這種環保效益亦可轉化爲碳關稅豁免或綠色融資優勢,增強晉景新能的ESG評級並吸引長期資本。
此外,邦普所屬的寧德時代近期剛通過港交所上市聆訊,這一資本動作不僅爲香港金融市場注入活力,更通過產業聯動加速了本地技術交流與人才培育。寧德時代港股上市募資將強化其海外研發中心與香港研究院的協同,吸引全球電池領域高端人才匯聚香港,推動標準化技術輸出與跨境知識產權合作,同時也將增強國際資本對香港新能源產業鏈投資機遇的吸引力。
對於晉景新能來說,這種“資本市場+產業技術”的共振效應,使得此次的三方合作既能享受寧德時代港股IPO帶來的品牌聲勢與資本關注,又可進一步創造更多國際技術合作接口,藉助其海外工廠節點實現電池回收的屬地化閉環。
三、結語
總的來說,此次戰略合作不僅爲晉景新能注入了“國家隊”的政策賦能與產業龍頭的技術勢能,更通過全球服務網絡的縱深整合,實現了從政策研判、技術研發到終端服務的全鏈條覆蓋,從而解鎖了新能源產業鏈中稀缺的協同價值。
這種“政策-技術-網絡”的三維賦能,使晉景新能在千億級市場爆發前夜,率先構建起難以複製的競爭護城河。其覆蓋28國的服務節點不僅可快速承接寧德時代、國軒高科等合作伙伴的海外產能釋放需求,更通過電池材料交易中心的資源集散功能,掌握定價話語權。
當行業仍困於“規模擴張”的初級競爭時,晉景新能已通過本次合作邁入“體系化輸出”的新階段,爲投資者錨定了穿越週期的增長確定性。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