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金璵璠,編輯 | 魏佳
在AI行業的聚光燈下,崑崙萬維是個特別的存在——資本市場看好其潛力,近一個月股價上漲20%;海外榜單被它刷屏,多款產品登頂。但當人們想看清它的真容時,卻總覺得隔着一層面紗,只能看到模糊的輪廓。
這種矛盾源於兩點:一是它超過90%的收入來自海外市場,國內用戶或許覺得陌生;二是這家憑藉遊戲出海起家的公司,如今通過視頻、AI音樂、AI社交等賽道的密集佈局在海外拼出一個娛樂AIGC版圖,重點的AIGC前沿方向幾乎都有它的身影,不易看清全貌。
更加重要的是,這家公司的戰略很特殊:既不是完全對標某個國際巨頭的單一模式,也沒有陷入國內企業的同質化競爭,而形成了一種將開源技術底座、垂類產品矩陣與生態卡位能力疊加的獨特模式。
它的財務表現印證了這套模式的可行性。根據2024年財報,崑崙萬維全年總收入56.6億元,其中AI業務年化收入達1.4億美元(約10億元人民幣)。短劇平臺DramaWave以年化流水收入(ARR)達到1.2億美元成爲最大亮點;AI音樂和社交應用則分別實現1200萬美元ARR及單月百萬美元收入——不同賽道都有爆款出現。
從底層來看,崑崙萬維的打法在技術、產品、生態上對應着三家巨頭的策略:把Meta的開源策略、Adobe的產品垂直深耕能力、騰訊的生態思維,融合到了一起,趟出了一條中國AI出海的新路子。這三重基因的交織,或許纔是解讀崑崙萬維發展路徑的核心思路。
本文試圖透過崑崙萬維近期發佈的2024年年報和2025年Q1季報,拆解它與三家巨頭的相似之處,帶你徹底看懂這家公司。
技術開源:產業版的中國Meta
在技術開放的路子上,從崑崙萬維身上能看到Meta的影子,不過它選擇了一條更貼近產業需求的路線。
如果說Meta開源的Llama大模型像是給整個AI領域建了一座“發電廠”,那麼崑崙萬維的天工大模型系列,更像是給垂直行業“鋪電線”,例如,在視頻生成、推理模型、多模態模型等具體產業環節開源技術工具。
最能體現這種思路的,是視頻創作領域的三款開源模型——它們分別對應影視工業化的三個核心環節:場景生成、人物微表情、視頻時長控制。開發者按需組合,就能像拼樂高積木一樣快速生成專業級的視頻。
第一塊“積木”是SkyReels-V1(場景生成),上線一個月Hugging Face下載量就接近3萬次,GitHub上收穫超千星點贊。
這個模型解決“場景真實”的問題後,第二塊“積木”SkyReels-A1(人物微表情)主要攻克“人物失真”的行業痛點。
這兩個模型的核心優勢是“表演數據”。崑崙萬維董事長兼CEO方漢表示,打個比方,別的通用視頻模型像綜合大學,什麼專業都有,但表演課水平一般;崑崙萬維給模型喂進去了33種人類表情數據、300多種動作數據,相當於給AI上了“表演特訓班。這樣,模型生成的人物動作表情自然更細膩、更有感染力。
第三塊積木是SkyReels-V2(無限時長),它通過自研的擴散強迫框架,可以一口氣生成四五十秒、甚至更長時間的帶完整故事線的視頻,能滿足廣告、短劇這兩個主要應用場景的需求。
圖源 / SkyReels官網截圖
在推理模型領域,崑崙萬維同樣是“模塊化”的開源思路——開源的多個模型針對多模態理解、訓練降本、能效優化等核心環節,開發者可以像拼樂高一樣自由組合。
第一層突破是讓複雜推理變簡單。今年3月,崑崙萬維開源的Skywork R1V多模態推理模型,在AI界的“奧數競賽”(MMMU評測)中,拿下同類型開源模型全球冠軍,性能甚至超過更大開源模型和主流閉源模型。
這個模型的突破之處在於——用普通顯卡就能同時看懂圖片、文字和數據,並進行復雜推理。
今年4月,崑崙萬維繼續在數學和代碼等複雜推理方面,推出Skywork-OR1(Open Reasoner 1)系列推理模型。其中7B和32B版本堪稱最強數學代碼推理模型,同規模下性能超越阿里QwQ-32B,對齊DeepSeek-R1。
第二層創新是讓訓練更省錢省力。強化學習領域需要大量數據訓練,非常“燒錢”。崑崙萬維開源的Skywork-Reward獎勵模型採用特定的篩選策略,壓低了訓練成本。
這個獎勵模型還是Kaggle(全球最大數據科學社區)官方推薦的數學題評分冠軍,這意味着開發者用它訓練AI模型,解題可靠性可直接對標人類專家水平。
第三層進化是解決大模型耗電費錢的問題。崑崙萬維開源的Skywork-MoE推理模型就像個“智能電錶”:可以識別任務複雜度,處理簡單問題時只激活部分專家,從而降低推理成本,遇到複雜問題再調用全部資源。
不同於Meta的通用基座模型,崑崙萬維的開源策略更聚焦產業剛需,“垂直開源+商業驗證”的模式,讓開發者既能用現成工具賺錢,又反向爲自己積累行業數據,相當於搭建了一個可持續的技術轉化平臺。
這種紮根產業開源策略的一大優勢是,在AI商業化早期階段,更容易形成可持續的全球化路徑。崑崙萬維在財報中沒有披露開源的直接收益,但當越來越多的企業使用它們的開源模型時,商業機會自然水到渠成。
AI爆品:AI界的Adobe
在產品佈局上,崑崙萬維深耕細分領域,和Adobe的底層邏輯一致。
當別人做大而全的軟件時,Adobe抓住了修圖、剪視頻這些細分需求,做出Photoshop、Premiere等十幾款經典產品。
崑崙萬維也類似,當其他公司卷聊天機器人時,它專攻數字內容生產中的“剛需環節”——短劇內容分發平臺DramaWave攻陷東南亞和韓國市場,AI音樂商用創作平臺Mureka撬動中東和印尼市場——而且都賺到了真金白銀。
先來看拳頭產品DramaWave。作爲一款C端產品,它能出圈是因爲突破了兩關,本地化和海量供給。
本地化可以簡單理解爲“當地用戶愛看什麼,AI就生產什麼”。方漢曾解釋,就是從臺詞、“文化梗”到演員長相,全都得“本土特供”。
比如,DramaWave在韓國上線的《訂婚風暴》是霸道總裁、豪門恩怨的劇情,再配上AI生成的韓語配音,上線5天播放量破千萬,讓產品熱度一度碾壓Netflix登頂Google Play娛樂應用榜。
海量供給是指有海量短劇庫。提到崑崙萬維短劇業務的邏輯,需要分清兩個關鍵角色是如何分工的:DramaWave是短劇分發平臺,相當於視頻網站;SkyReels是幕後的內容工廠,負責用技術手段批量生產短劇內容。
SkyReels的核心任務是把專業影視製作流程拆解成AI能處理的環節:劇本生成由大模型生成,分鏡頭交給算法拆解,3D場景用AI渲染,還能調用Mureka模型生成貼合劇情的BGM。
這些原本需要專業團隊耗時數週的工作,現在普通人用SkyReels也能更快更好地生成一部短劇。一位短劇行業從業者稱,SkyReels的生成質量接近Adobe Premiere Pro的專業剪輯功能,再加上它通過開源降低了創作門檻,所以被稱作短劇界的“AI製片廠”。
可以想象,有了SkyReels的彈藥,DramaWave的短劇庫以遠超同行的速度擴容。上述短劇行業從業者表示,DramaWave的商業模式本質是“線上電影院”:用付費劇(主打高清、獨家內容)賺會員訂閱費,用免費劇(如看廣告領金幣,攢夠金幣解鎖付費短劇)獲得廣告分賬,同時養用戶規模。
圖源 / APP應用商店截圖
數據驅動的爆款機制,讓DramaWave的月活躍用戶量突破1000萬(截至今年3月),穩居行業前五;截至今年Q1,年化流水收入(ARR)達到約1.2億美金。
Mureka是崑崙萬維推出的AI音樂生成系統,包含底層模型和商業應用平臺兩個層面。
作爲音樂生成模型,它具備Adobe Audition的專業編輯能力,從寫曲子、編伴奏到調音效都能搞定,背後主要是靠兩個核心模型配合:
生成基礎旋律靠Mureka V6模型,它支持多語言和十幾種音樂風格的創作,從阿拉伯語情歌到印尼電子樂,從爵士、流行到搖滾都能搞定;
精細優化則靠Mureka O1模型,它是全球首個引入思維鏈(CoT)技術的音樂模型,能先規劃好整首歌的起承轉合,再往裏面填旋律細節,可以解決AI音樂常見的“前言不搭後語”問題。
在商用層面,Mureka搭建了一個面向創作者的一站式平臺,截至今年Q1,年化流水收入達到約1200萬美元(月均約100萬美元)。這主要是靠“技術+本土化+商業模式”的組合拳。
用戶在Mureka上可以通過文字描述快速生成音樂片段,還能對生成的曲調、人聲進行細節調整。
這款產品在中東和印尼的用戶量漲得最猛,還因爲本土化做得好。一位關注文娛領域的投資人舉例說,給中東用戶寫歌就加上沙漠、駱駝等意象,阿拉伯語歌詞的顫音、印尼語的長尾音,靠AI就能調教,一些本地人也很難分辨出是AI生成的。
商業化方面,Mureka是C端訂閱付費、B端API接口收費,以及版權交易與作品分發的多元模式。
具體來看,個人創作者通過訂閱解鎖不同級別的創作權益;企業客戶通過調用Mureka API實現批量生產,如遊戲公司批量生成背景音樂;平臺還內置了作品分發渠道,創作者可以靠作品獲得分成收益。
崑崙萬維在視頻、音樂兩大領域的技術整合和商業化成熟度,可以對標Adobe,不過,它的打法更注重技術平民化和生態閉環。
平臺終局:AIGC時代的字節、騰訊生態卡位
如果把AI比作一場新淘金熱,崑崙萬維顯然不想只賣鏟子——它的目標直指AIGC領域那片“金礦”,其中儲量最驚人的金礦是一個全球化的AI原生視頻平臺,而這裏面藏着它成爲“AIGC時代的字節跳動”甚至“騰訊級生態巨頭”的生態夢。
挖“金礦”的第一步是,用開源“鏟子”圈住開發者。
當全球都在搶AI生成內容的金礦時,崑崙萬維先把鏟子——AI工具鋪到淘金者手裏,就像當年微信小程序培養生態,崑崙萬維把最硬核的技術開源,以此籠絡全球開發者。
它的“技術普惠”策略,讓企業客戶、小微創業者甚至普通個人用戶,也能低成本生產內容。這恰恰擊中了抖音、TikTok們早期崛起時的邏輯:降低創作門檻,讓草根內容爆炸。
但光有工具還不夠,還得能賺錢。崑崙萬維選了兩個最“吸金”的試驗田:短劇和AI音樂,跑通離錢最近的閉環。
現階段,崑崙萬維正靠短劇模型SkyReels和分發平臺DramaWave全力切入視頻這個主戰場:試想,SkyReels負責用AI批量生產短劇,Dramawave靠流量運營將內容變現。
崑崙萬維這種“左手造內容、右手控渠道”的閉環生態,本質上是要用AI技術復刻字節跳動的成功公式。不同的是,字節跳動靠算法放大人的創造力,崑崙萬維用AI替代人的生產力。
音樂模型Mureka看似獨立,實則是爲視頻生態提供彈藥庫,而視頻又能反哺音樂傳播。這種玩法很像騰訊用微信導流遊戲、用遊戲反哺社交的生態邏輯。
圖源 / Mureka官網截圖
但工具和內容終究是跳板,崑崙萬維真正的野心在於構建一個AI原生的視頻操作系統——這套系統不依賴第三方,從底層芯片到內容生產再到全球分發,形成自主閉環。要實現這一目標,需攻克三大難關:
一是算力自主權。
崑崙萬維今年一季度財報中提到,早在兩年前,通過增資的方式控股了AI算力芯片企業北京艾捷科芯科技有限公司(艾捷科芯),2025Q1在AI算力芯片、大模型和應用的研發投入同比增長了23.4%,達到了4.3億元,而去年一年,其研發費用也達到了15.4億元。
如今艾捷科芯員工數量已經接近200名,涵蓋了芯片設計、算法研發、系統集成等多個領域的專業人才,爲研發工作的高效推進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是內容生態鏈。
與傳統視頻平臺依賴UGC(用戶生產內容)不同,崑崙萬維押注的是AIGC(AI生成內容):用開源模型吸引開發者,用短劇平臺沉澱用戶和創作者,再用用戶端的視頻數據反哺模型迭代,最終形成“開發者-創作者-消費者”的飛輪。
三是全球化分發網。
崑崙萬維正試圖複製字節跳動的模式,走通一條“AI式流量複用”的新路,因爲它有兩個武器,一個是3億月活的Opera瀏覽器,另一個是300萬月活的AI社交應用Linky。
Opera在瀏覽器內測試了“Operator”項目(自然語言指令執行網頁任務),用戶可以在線購物、訂票等。Opera的AI助手Aria升級後,也深度整合到了瀏覽器標籤頁。
它未來的想象空間在於:如果Operator能與DramaWave、Mureka等產品打通,例如,當用戶搜索短劇、問如何寫歌時,如果它能“AI引導式分發”,優先推薦DramaWave、Mureka等,那就與字節跳動“刷視頻-種草-跳轉電商”的路徑異曲同工。
用戶在Linky上能和AI角色像真人一樣聊天,這些虛擬角色不但能記住對話歷史,還能通過連續對話記錄捕捉用戶興趣,和用戶建立“情感連接”。
想象一下,如果你和AI角色討論某部短劇時,系統推送了DramaWave的劇集,還引導到SkyReels工具生成視頻。這種“社交互動即內容消費”的路徑,是不是比傳統算法推薦更自然。
一旦這套體系跑通,崑崙萬維就能從“AI工具商”變身“視頻生態主”——就像Windows通過操作系統綁定開發者與用戶,它可能成爲AIGC時代的底層基礎設施。
值得注意的是,與騰訊這類生態巨擘相比,崑崙萬維的路徑更輕巧,也更有中型企業的特點:一是主攻海外新興市場(東南亞、中東、北美),避開了國內紅海;二是用垂直場景避開與巨頭的直接競爭,而非靠絕對規模;三是通過API、開源降低生態參與門檻,而不是重投入自建全鏈條。
結語
總體而言,在AI技術革命的浪潮中,崑崙萬維正在將自己重塑爲一家AIGC公司,既學大廠經驗,融合了Meta的技術開源、Adobe的垂直深耕、騰訊的生態構建,又跳出傳統巨頭的框架,走出了新路子:
不同於Meta的通用開源路線,將技術開放和具體產業深度綁定,形成了“開源即獲客”的商業模式;區別於Adobe的專業工具邏輯,通過開源模型降低創作門檻,用技術普惠擴大用戶基數;效仿騰訊的生態協同,以多個AI爆品爲紐帶,串聯起AI內容生產、分發、消費的閉環。
崑崙萬維這套“算力基建-模型工廠-應用生態”的佈局,已經逐漸展現出先發優勢。
關於AIGC產品未來的盈利預期,方漢表示,儘管現階段虧損,但堅決看好這些產品的盈利,因爲它的市場規模足夠龐大。
前述關注AI產品出海的投資人對此表示,參照RedHat模式,當生態依賴度足夠高時,AI音樂和短劇平臺等高增長、高毛利業務收入佔比提升,有可能改善利潤結構。
資本市場的態度或許能說明問題,截至5月8日收盤,崑崙萬維近一個月股價累計上漲20.7%。不止一位投資人提到,資本市場看好的不是它的單一產品,本質上是對它“平臺型AI矩陣”的價值提前投票,因此,相較於短期利潤,更關注用戶規模、開發者生態、模型迭代速度等指標。
崑崙萬維這場探索的終極價值,或許在於驗證中型科技企業的另一種生存法則——用開源技術穿透市場壁壘,靠精準產品定位解決用戶痛點,借生態協同放大規模效應。
當東南亞年輕人在DramaWave上觀看短劇,美國音樂人用Mureka輸出本土旋律,中東影視愛好者用SkyReels創作短劇,Linky成爲幾千萬年輕人的精神社交家園時,中國AI出海的敘事正在從“技術輸出”升級爲“生態共建”,也正在成爲“中國創新”。這條路爲行業提供了一種方向,值得期待。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