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濟神州“盈利之年”來了?
來源|醫藥研究社
百濟神州“要賺錢”,不是說說而已,數據是實打實的。
5月7日晚間,百濟神州公佈了一季報。2025年第一季度,該公司實現營收80.48億元,同比增長50.2%;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的淨利潤-0.95億元,相比去年同期的虧損大幅收窄。而在美國通用會計準則(GAAP)下,百濟神州則是首次實現季度盈利。
在此基礎上,百濟神州對2025年度經營業績的預測保持不變:全年營收將介於352億元至381億元之間,經營利潤及經營活動現金流淨額預計爲正。
不難看出,2025年即百濟神州的“盈利之年”,該公司從“燒錢”到“賺錢”的轉折點已經出現了。至於什麼帶動百濟神州的業績躍遷,無疑是其手中的明星產品,當產品放量回報大幅抵消前置各項投入,公司就將迎來真正的收穫期。
01
“燒錢大戶”融資瓶頸漸顯
好在已能“自我造血”
衆所周知,百濟神州是藥企中的“燒錢大戶”。
根據Wind數據彙總,2017-2024年,百濟神州的研發費用分別爲20.17億元、45.97億元、65.88億元、89.43億元、95.38億元、111.52億元、128.13億元、141.40億元;8年累計研發支出合計近700億元。
這樣的“燒錢力度”,其他藥企難以比肩。Wind數據顯示,2024年,科創板醫藥股平均研發費用僅約3.53億元。
而隨着核心產品的商業化,百濟神州有了更多“花錢理由”。財報顯示,2024年,該公司的銷售費用達到88.56億元,同比增長21.24%,主要系報告期內全球商業化的持續投入所致。此外,還有管理費用、財務費用等各項支出壓頂,百濟神州擠出利潤顯然不是易事。
但長期虧損下,公司手頭有再多的資金,也扛不住持續增長的支出需求。這種情況下,對於百濟神州這類重投入的企業而言,融資是必要的“輸血”手段。
根據天眼查,自2014年以來,百濟神州已經完成了9輪融資,每一次IPO都是公司引入外部資金的關鍵節點。
而着眼近年行業融資環境,還是可以明顯感受到比較低沉的氣氛。
據動脈智庫不完全統計,2024年1-10月國內創新藥及供應鏈領域融資總金額達到42.06億美元,約爲2023年融資總額(61.59億美元)的2/3。另外,Wind數據顯示,2024年在滬深京三家交易所成功上市的醫藥企業僅有5家,數量達到2008年以來的最低點。
雖然作爲“創新藥一哥”,百濟神州位居行業頭部,更容易獲得資金支持,但經歷三地上市、完成多輪資本運作後,百濟神州也不得不直面“未來融資空間難擴大”的現實。
當然,於百濟神州而言,這一問題並不嚴峻,因爲現階段產品商業化成果持續湧現,正加速帶動公司從“外部輸血”走向“自我造血”。
根據一季報,2025年第一季度,百濟神州產品收入爲79.85億元,上年同期產品收入爲53.25億元。產品收入的增長主要得益於公司自研產品百悅澤®(澤布替尼膠囊)、百澤安®(替雷利珠單抗)和安進授權產品的銷售增長。
其中,百悅澤®是全球獲批適應症最廣泛的BTK抑制劑,同時也是唯一一款給藥靈活、可每日一次或每日兩次的BTK抑制劑,覆蓋了成人套細胞淋巴瘤(MCL)、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小淋巴細胞淋巴瘤(CLL/SLL)、華氏巨球蛋白血癥(WM)等疾病治療需求,目前已在全球75個市場獲批,今年一季度全球銷售額總計56.92億元,同比增長63.7%。
百澤安®是一款創新型PD-(L)1抑制劑,爲百濟神州實體瘤產品組合的基石產品,目前已在全球46個市場獲批,其中在中國獲批鼻咽癌、食管癌、胃癌、肺癌、肝癌、尿路上皮癌、淋巴瘤、高度微衛星不穩定型實體瘤等14項適應症。
2025年第一季度,百澤安®的銷售額總計12.45億元,同比增長19.3%,就主要得益於在中國獲批新適應症納入醫保所帶來的新增患者需求以及藥品進院數量的增加。
隨着這兩大“猛將”持續的開疆拓土,百濟神州進入增長“快車道”,坐穩了“創新藥一哥”的位置。公司後續的增長也自然離不開核心產品的持續貢獻,只是市場環境多變,要保證當前立下的業績“Flag”不倒,百濟神州還要想得更周全。
02
感受到暗流湧動
百濟神州如何施展業績“平衡術”?
在一季報中,百濟神州聯合創始人、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歐雷強先生的一段發言值得關注。
“我們在晚期血液腫瘤和實體腫瘤的研發管線上持續取得重大進展,預計今年將在抗體偶聯藥物、多特異性抗體和靶向蛋白降解劑等領域的廣泛項目中迎來概念驗證(PoC)數據讀出。公司財務動能日益強勁,全球多元化業務佈局已覆蓋六大洲。隨着公司啓用新英文名稱BeOne Medicines,並將註冊地遷至瑞士,我們已做好充分準備,朝着成爲全球最具影響力的腫瘤創新公司之一邁進。”
這段話基本概括了百濟神州未來的經營動向,一是加碼產品研發,二是繼續向全球邁進。戰略背後,百濟神州立足地帶正在暗流湧動。
首先在產品端,手握首個國產“十億美元分子”澤布替尼的百濟神州,不是沒有一點危機感。
放眼全球BTK抑制劑市場,除了百濟神州的澤布替尼,還有艾伯維/強生的伊布替尼、阿斯利康的阿可替尼、禮來的匹妥布替尼、諾誠健華的奧布替尼等強勢產品正在搶奪市場份額。此前,百濟神州與艾伯維的BTK抑制劑專利糾紛其實就是藥企直接競爭的一個體現。
據悉,2023年,艾伯維旗下公司Pharmacyclics對百濟神州及百濟神州全資子公司BeOne Medicines USA, Inc(前稱BeiGene USA, Inc.)提出申訴,聲稱百濟神州抗癌藥澤布替尼侵犯了其抗癌藥伊布替尼於2023年6月13日授權的美國專利編號爲11,672,803的專利(即‘803專利),請求法院判決認定百濟神州及BeOne Medicines USA, Inc.侵權並給予賠償。
雖然近期美國專利商標局(USPTO)宣告‘803專利的全部權利無效,百濟神州打贏了這場關鍵的“專利保衛戰”,但這類糾紛其實也反映出單品依賴的風險,百濟神州需要更多“王牌”。
因此,在財報中也可以看到,百濟神州正在大力推進新一代自主研發管線產品的全球臨牀佈局和進展,基於具備速度及成本優勢的全球開發運營模式,其產品組合策略強調快速生成早期臨牀概念驗證數據。
其次國際化視野下,百濟神州推進“出海敘事”也不得不考慮地緣政治等方面的影響,尤其在美國關稅“大棒”揮舞的情況下,創新藥企的海外佈局正持續面臨市場拷問。
百濟神州自然是“焦點中的焦點”,其主力產品百悅澤®在北美已經成爲營收第一。財報顯示,2025年第一季度,百悅澤®美國銷售額總計40.41億元,同比增長61.9%。
但同時也需要意識到,百濟神州精通“造船出海”,即通過組織國際臨牀團隊、建立海外生產基地等,搭建本土化供應鏈,進而可以規避關稅壓力。另外,近年百濟神州正在持續弱化自身的地域屬性,“將註冊地遷至瑞士”背後就藏有一個宏大的“立足歐洲,輻射全球”願景。
綜合來看,左抓產品創新,右抓全球化佈局,百濟神州正在施展業績“平衡術”,激活存量、引爆增量未來可期。
03
結語
其實,當百濟神州實現美股、港股、A股全面上市之時,其敘事邏輯就在悄然發生變化,從燒錢拓荒到造血自洽,從本土突圍到全球競合。由此,一條硬核的創新藥企生存法則也已經“浮出水面”,即真正的創新是商業邏輯、戰略定力、科技攻堅的精密共振,而這也將撬動全球醫藥話語權的重新分配。
原文標題 : 2025年至少拿下352億元營收,百濟神州“不說大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