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外賣大戰,我喝到了1分錢的奶茶”“霸王茶姬大杯只要3.50元”“這幾天好多券,我點的奈雪的茶才5毛”“6元2杯鉑金美式”……最近不少消費者在微信、微博、小紅書等平臺曬出了自己在外賣平臺薅到的“羊毛”。
“五一”前夕,沉寂許久的阿里巴巴(淘寶閃購、餓了麼)也加入外賣大戰。外賣大戰迅速從美團和京東兩家的較量,蔓延爲美團、阿里巴巴、京東三家的火拼。
這一波的外賣補貼大戰,疊加“五一”假期的影響,很多餐飲店迎來了超出預期的訂單高峯。
“4月28日那天,訂單開始突然增長得很快。”湖北某地級市的塔斯汀中國漢堡門店的老闆章先生對《中國經營報》記者回憶道,“五一”期間章老闆店鋪的銷售額一直保持高位,並且創造了他們開店以來的最高銷售紀錄。
“五一”假期已經結束,但外賣大戰並沒有暫停。“五一”假期後的首個工作日,5月6日,淘寶閃購和餓了麼又開始聯合推出“免單卡”“請客卡”等活動,但由於活動太過火爆,不少網友反映出現頁面白屏、無法進入等問題。
儼然,外賣大戰的戰火越燒越旺。
被買爆的外賣
“之前覺得‘五一’生意會好一點,沒想到會這麼好。”章先生感嘆。這是他開塔斯汀中國漢堡店經歷的第三個“五一”假期。
章先生告訴記者,一般假期時候的銷售額會比平時高一些。平時他的店鋪每天銷售額大概在3000元上下浮動,節假日時每天的銷售額大概會漲到5000元上下。
4月28日,章先生店鋪的銷售額開始出現大額漲幅,4月30日漲幅繼續擴大。“從上午店鋪開始營業,店裏的接單機器就一直響個不停,一直提示有‘新的訂單’。”章先生說。
“4月30日下班後纔是正式的‘五一’假期,我們預想到從當天晚班開始應該會非常忙,沒想到從當天上午開始就忙到起飛,一天下來廁所都沒有時間去上。”章先生告訴記者,當天的銷售額衝到了8000多元,而在往年只有4000多元,銷售額比往年漲了一倍多。
5月1日至5月5日,章先生的店鋪一直保持着高強度的營業狀態。5月4日當天,店鋪的日銷售突破1萬元大關,創下了店鋪成立以來的銷售紀錄。
5月5日,記者在章先生的店裏觀察發現,接單機器不時響起,前臺打包人員幾乎一刻不停地按照訂單對商品進行打包,後廚的四五個員工也忙着處理各種食材。前臺不斷有穿着黃色、藍色等外賣服的騎手到店取貨。
王女士的奶茶店開在湖北省一個縣級市,她透露“奶茶店的訂單是從5月3日開始突然漲起來的。”
王女士所在的是一個普通的縣級市,缺少旅遊資源,一般過春節前後纔會是她的奶茶店一年一度的銷售旺季,因爲大量返鄉人羣會帶來訂單量的增長,像“五一”這樣的假期,很多人會選擇出門旅遊,“‘五一’的訂單量一般和週末的訂單量差不多”。
但在今年“五一”假期卻出現了反常。“‘五一’假期前幾天單子還不算很多,3日過後每天的外賣訂單都非常多。”王女士說道,“估計是活動發酵經歷了幾天時間。”
該店鋪銷售額的增長大部分來自外賣訂單,尤其是餓了麼(包括淘寶閃購)和京東外賣,和美團比起來,這兩個外賣渠道的活動力度更大。王女士店裏日常來自餓了麼的訂單大概有三四十單,但“五一”假期每天都有100多單;以前幾乎沒有京東外賣的訂單,現在每天也有二三十個來自京東外賣的訂單。
章先生的塔斯汀中國漢堡店鋪,因爲店鋪位置略偏,外賣是店鋪銷售額的主力,其中美團和餓了麼的兩個渠道的銷售比例大概是八比二。章先生告訴記者:“因爲幾大外賣平臺做活動,最近訂單漲得很快,比如餓了麼一天能有七八十單。”
值得關注的是,在這一波外賣補貼大戰中,各大平臺都直接向消費者發送了大量大額的無門檻優惠券,一些外賣平臺還直接優惠掉了起送價部分,讓消費者不用湊起送價;並且一些平臺還推動了“一口價”的產品,比日常的價格便宜了一半以上。
“補貼之後,現在的價格可以說是非常優惠了。”一位消費者對記者表示。同時,有騎手也對記者表示:“店裏的訂單是忙不完,我們是送不完。”
據瞭解,淘寶閃購上線6天日訂單量已經突破1000萬單。有騎手甚至表示,來自餓了麼的訂單,騎手已經送不過來,好多單子只好轉給其他平臺的人來配送。
來自美團方面的信息顯示,“五一”假期平臺發券補貼助力了消費熱潮,多種紅包神券引發網友瘋搶,帶動線上消費一片紅火。截至5月5日,在美團平臺上,由異地遊客貢獻的地方特色菜餐飲堂食訂單量同比增長超105%,成爲最熱品類。
甜蜜的煩惱
5月4日,章先生在中午和晚上的外賣高峯時段,選擇性地將個別平臺的渠道關閉了一段時間。
“一來是真的忙不過來,二來是有些東西賣斷貨了,比如薯條這樣的熱銷產品。補的貨還沒有送到店裏,平常周邊的店鋪還能互相借一下貨,現在周邊的其他塔斯汀店鋪也是一樣賣斷貨,大家都沒有多餘的貨可以借用。”章先生對記者說道。
畢竟平常一天的銷售額只有3000元上下,按照往常“五一”的銷售情況預估在5000元左右進行的備貨,沒想到“五一”期間每天的銷售額能衝到八九千元,可以說是比平時多出來兩倍的訂單量。
突如其來的訂單暴漲,不僅出現了缺貨的情況,人員上也顯得捉襟見肘。章先生日常較少參與店裏的具體銷售工作,但今年“五一”期間他一直在前臺忙着出餐、打包、對接騎手。
“臨時招人來不及,也不好招到人。”章先生說道。
由於訂單量太多,外賣出貨速度也受到了一定影響。記者觀察發現,有時候好幾個騎手已經到店,但取餐的外賣仍然沒有打包完畢,與此同時,催促的聲音在後廚不時響起。
章先生主動關閉個別外賣平臺渠道訂單的另外一個原因是賺得少。5月5日12點前後,一位在店裏準備取餐的騎手向記者展示,他即將取餐的這筆外賣訂單,用戶購買了1個漢堡、3個小食,總計金額是40元(其中含配送費4元),總共優惠39.99元,用戶實付0.01元。
在塔斯汀中國漢堡的備餐區,記者發現等待出餐的好幾個外賣訂單,訂單原價在40—50元,用戶實際付款價格不到10元。
“有些消費者會用很多券,最後可能只花了1分錢就買了一堆東西。雖然外賣平臺還是會給(我們商家)一些補貼,不過這樣的外賣單實際上賺不到多少錢。”章先生說道,“如果是平時那樣的外賣單就好了。”
離塔斯汀中國漢堡不遠的一家奶茶店,因爲有一個店員請假,店長擔心在供應上難以滿足現在這麼多的訂單量,也主動退出了一些外賣平臺的活動。“奶茶現在的物料成本比較高,本身利潤也不大。”這家奶茶店的店長透露。
當然,也不是所有的餐飲商家都享受到了這波外賣平臺大戰的紅利。
“還是跟賣的東西有關。”一位在山東做輕食的餐飲商家對記者表示,他的店鋪主要針對上班族,以外賣訂單爲主,“但是假期訂單量沒有平時高,因爲大家都出去玩去了。”在這個“五一”假期,他在5月的1日和2日給自己和店鋪放了兩天假,直到5月3日纔開店,“生意也沒有平時多”。
在湖北開烤肉店的韓先生對記者表示:“因爲烤肉很難做外賣,這個‘五一’假期其實沒有受到外賣補貼的影響。”
從“五一”假期的商家實踐來看,並非所有商家都被裹挾到外賣大戰中,而且參與其中的商家也開始自主地選擇可以帶來更多收益的平臺渠道。外賣大戰帶來的市場格局變化正在醞釀當中,後續變化值得進一步關注和研究。
(文章來源:中國經營網)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