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銷翻車,小米汽車道歉

Ofweek維科網
昨天

小米汽車再陷輿論危機。

這次是因爲小米SU7 Ultra 的碳纖維雙風道前艙蓋。

這個售價 4.2 萬元的選裝配置,因宣傳與實際功能的巨大落差,將小米汽車推上輿論風口浪尖。

01事件經過

2025年2月,小米SU7 Ultra發佈,即便起售價高達52.99萬,但是憑藉雷軍超神的營銷,還是獲得不小的熱度和訂單量。

尤其是非常酷且非常有辨識度的碳纖維雙風道前艙蓋版本。

彼時,小米汽車的說法是“碳纖維雙風道前艙蓋完全復刻小米SU7 Ultra原型車,採用了相同的空氣動力學設計,2個貫穿風道,實現前部空氣高效導流。”

這也是衆多用戶願意多付四萬多+多等兩個月的原因。

但是,4月底首批車主提車後發現,實測結果卻與宣傳大相徑庭,不管是拆解還是用戶自己進行的鼓風測試顯示,量產版前艙蓋內部結構與原型車存在差異,風道設計簡化,實際功能與宣傳的 “空氣動力學優化”不符。

部分車主不免產生質疑這就是一個“情緒件”,僅具備外觀裝飾作用,缺乏實際性能提升。

雷軍微博此前也提及“碳纖維前艙蓋,不僅改了外觀件,內部結構也改了,雙風道直接導向輪轂,支持輪轂散熱”。

但是後續又改爲“碳纖維前艙蓋,不僅改了外觀件,內部結構也改了”。

這無疑進一步加劇了用戶質疑。

針對這些爭議,5 月 7 日,小米汽車給出了官方回應,承認“信息表達不夠清晰”:

“碳纖維雙風道前艙蓋,在滿足復刻外造型的需求之外,還提供了部分氣流導出和輔助前艙散熱功能。”

同時給出了補償方案:

1、對於未交付的訂單,將提供限時改配服務,可以改回鋁製前艙蓋。

2、對於已提車和在本次限時改配結束前選配碳纖維雙風道前艙蓋(截至5月10日23:59:59前)的鎖單用戶,將贈送2萬積分以表誠意。

同時,小米汽車表示“最近在各個賽道刷圈都是用的SU7 Ultra 碳纖維雙風道前艙蓋版本”,以示產品性能。

不過,從目前用戶反饋來看,有肯定,但更多的是質疑和不滿,尤其是已經提車和鎖單用戶。

觀點其實大致有這麼幾類:

1、正面肯定:部分用戶認可小米麪對問題時及時且準確回覆、聽勸有擔當的態度,認爲這種解決問題的方式值得信賴,期待小米發展更好。

2. 質疑虛假宣傳:有用戶指出官方曾宣傳量產車和原型車通風結構一致,現在卻稱量產車挖孔只有裝飾作用,質疑這是虛假宣傳。

3、改配影響交付:改配會以改配成功時間爲起點重新安排生產計劃和計算預計交付時間,有用戶因改配導致提車時間大幅延長,對此感到不滿。

4、不滿補償方案:部分用戶認爲贈送的2萬積分價值不大,“不夠交稅”。

5、強烈退訂訴求:不少用戶因各種問題(如被忽悠、對改配政策不滿、熱情被消耗等),強烈要求開放退單渠道,稱“開放退訂纔是真的合理的解決方案”、“熱情都被搞沒了”。

6、還有用戶對官方用賽道成績“洗地”表示不滿,不認可這種做法。

02對小米的影響

這次,首當其衝影響到的自然是小米SU7 Ultra甚至是SU7的訂單和銷量。

小米SU7 Ultra的目的是爲了幫助小米擺脫“性價比”標籤,重新定義“新豪車”標準,實現品牌衝高和向上突破。

但是這件事的出現,則引發對小米汽車“誇大宣傳”的質疑,削弱消費者對其“技術標籤”的信任,尤其影響其高端市場形象。

俗話說:“信心比黃金更重要。”

對小米汽車這個新品牌來說,更是如此。

小米汽車能有如此成功的開端,就是建立在小米品牌以及雷軍多年積累的用戶信任上。

這種誇大宣傳實際上是對品牌價值的提前透支,而修復這種透支的成本,往往數倍於最初的營銷投入。

所以,小米汽車必須妥善處理好這個問題。

不可否認,小米汽車和雷軍的營銷能力行業無出其右,但是不可忽視的是,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小米汽車能借着流量起飛,也可能受到反噬。

尤其是行業競爭激烈的當下,作爲車圈新勢力頂流之一,小米汽車正身處輿論聚光燈中心。

任何爭議點都可能被行業競爭對手轉化爲攻擊武器,甚至演變爲品牌危機。這種信任危機在社交媒體時代的傳播裂變效應,遠超傳統營銷事故的影響半徑。

之前的理想MEGA就是明證,也是花了很長時間才緩過來。

所以,小米汽車真的需要重新審視營銷傳播的邊界,在保持流量敏銳度的同時,設立“紅線規則”,杜絕過度宣傳引發的預期錯配。

當行業進入智能化下半場,消費者對技術真實性的閾值越來越高,一次成功的危機公關或許能平息輿論,但長期信任的構建卻需要持續的技術沉澱與口碑累積。

唯有將“用戶信任”作爲品牌衝高的基石,而非消耗品,才能讓小米汽車在高端市場的征途中,真正完成從“1 到 10”的跨越。

完。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