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行業保費增速放緩的背景下,A股五大上市險企今年一季度業績如何?近期,記者對比A股五大上市險企一季報發現,業績呈現“冰火兩重天”。從總體經營狀況來看,2025年一季度,五大上市險企新業務價值(NBV)均延續增長,但是在投資收益分化、銀保渠道爆發及會計準則切換的背景下,各家業績表現冷熱不一。其中,投資收益成影響業績的關鍵因素,在一季度表現突出。
新華保險以67.9%的新業務價值增速和5.7%的投資收益率“一枝獨秀”;中國人保靠結構優化與渠道策略實現淨利潤大幅增長;中國人壽儘管營收有所下降,但仍憑藉其穩健的投資收益保住了淨利潤增長;中國平安與中國太保則因投資收益的波動和利率變動影響淨利下滑超18%。
有業內分析指出,在險資入市步伐加快,險資長期投資試點的資金規模將達2220億元的政策紅利下,頭部險企投資能力或成爲業績分化的核心變量。
營收增速分化:
三家同比下滑,兩家逆勢增長
每年一季度通常是保險業關鍵銷售期。一季度的業績,往往決定了一家保險公司一年的“收成”。2025年一季報顯示,五家A股上市險企合計收入6267.85億元。其中,中國平安的營收最高,達到2328億元,相當於新華保險的7倍;中國人保和中國人壽的營收均超過千億,分別爲1565.89億元和1101.77億元;中國太保的營收爲937.17億元。
新華保險雖然營收只達到334.02億元,但其營收增長率最高,達到26.1%,顯示出較強的市場擴張能力。中國人保也有較好的增長,達到12.83%。相比之下,中國人壽、中國平安和中國太保的營收同比分別下滑8.9%、5.2%、1.8%。
在產品端,加快向分紅險等浮動收益型產品轉型,已經在人身險公司中達成共識。例如,2025年一季度,中國人壽浮動收益型業務首年期交保費佔首年期交保費的比重爲51.72%,較上年同期大幅提升;中國太保新保規模保費中,分紅險佔比18.2%,同比提升16.1個百分點。
2025年一季度,各公司保費收入總體保持較好增長。中國人壽以3544.09億元的總保費收入領跑行業,同比增長5.0%;太保壽險實現規模保費收入1184.22億元,同比增長11.8%,新華保險實現原保險保費收入732.18億元,同比增長28.0%;人保壽險實現保險服務收入70.84億元,同比增長48.0%。
與此同時,隨着各險企改革成效漸顯,行業代理人規模企穩、人均產能有所提高。數據顯示,截至一季度末,中國人壽、中國平安和中國太保代理人規模分別爲59.6萬人、33.8萬人、18.8萬人,分別較年初下降3.1%、下降6.9%和基本持平。
淨利潤:人保增速領跑
平安、太保承壓
儘管營收增速分化明顯,但最終淨利潤表現更取決於投資能力。2025年一季度,A股五大上市險企合計實現歸母淨利潤841.76億元,相當於日賺9.35億元。從淨利潤總額來看,“壽險一哥”中國人壽以淨利潤288.02億元位列第一;從淨利潤增速來看,中國人保以43.36%的淨利潤增速領跑。新華保險一季度淨利潤表現同樣優異,實現歸母淨利潤58.82億元,同比增長19%。
利潤增長背後離不開投資收益拉動。中國人壽表示,2025年一季度,債券市場利率明顯回升,A股市場維持震盪走勢,結構分化顯著。公司堅持長期投資、價值投資、穩健投資理念,固收投資把握利率階段性抬升機會,持續穩固配置底倉;權益投資繼續推進均衡配置和結構優化,着眼長遠開展投資佈局。
中國人保指出,公司持續優化保險業務結構、提升業務質量,承保業績較快增長;不斷優化資產配置結構,提升資產配置的穩定性、靈活性及前瞻性,投資業績大幅提升。
國信證券研報指出,新華保險一季報營收同比增長26.1%,業績增長歸因於投資類收益提升。公司受益於高權益資產配置比例,疊加債券市場波動帶來的交易機會,一季度公司實現投資類收入(包括利息收入、投資收益及公允價值變動損益)209億元,同比大幅增長44.3%,對營收貢獻比例達62.6%,帶動一季度歸母淨利潤同比增長19%。
有人歡喜有人憂。中國平安和中國太保一季度的淨利潤呈現下降態勢。分別實現歸母淨利潤270.16億元、96.27億元,同比下降26.4%、18.1%。中國平安與中國太保一季度淨利潤增速下滑,均和資產端表現有關。方正證券金融首席分析師許旖珊表示,這兩家上市險企淨利潤表現不佳,預計是受短期利率上行、權益市場震盪等拖累投資收益所致。
開源證券研報指出,中國平安短期業績受到了債市波動拖累。“2025年一季度中國平安投資服務業績29.8億元,同比下降83.2%,預計一季度債市下跌對公司TPL項下債券公允價值損益帶來短期拖累。”國信證券表示,2025年債券市場出現明顯震盪,導致中國太保資產端收益承壓。“截至一季度末,中國太保投資類相關收入(利息收入、投資收益及公允價值變動收益)同比下降15.9%,其中公允價值變動收益受資產收益下滑影響,同比下降89%。”
不難看出,投資收益依舊是左右險企業績的“勝負手”。2025年一季度,中國人保投資收益122.18億元,同比大幅增長;中國人壽實現總投資收益537.67億元,總投資收益率爲2.75%;淨投資收益442.47億元,淨投資收益率爲2.6%。
中國平安投資收益296.42億元。保險資金投資組合實現非年化綜合投資收益率爲1.3%,同比上升0.2個百分點;非年化淨投資收益率爲0.9%,同比持平。
中國太保投資收益2.13億元,投資資產28102億元,比上年末增長2.8%。投資資產淨投資收益率爲0.8%,同比持平;總投資收益率爲1.0%,同比下降0.3個百分點。
新華保險投資收益97.72億元,投資資產爲16877億元,年化總投資收益率爲5.7%,年化綜合投資收益率爲2.8%。
增量資金蓄勢待發
險企的投資佈局
記者留意到,在五家企業中,新華保險在一季度總投資收益率最高,達到 5.7%,同比增長 1.1 個百分點。對此,新華保險表示:這一成績的取得源於公司對投資組合的優化和市場機會的有效把握。據瞭解,新華保險落實推動中長期資金入市要求,在權益投資方面,精選具有核心競爭力和良好發展前景的企業進行投資,相繼舉牌杭州銀行、北京控股(H股),形成“股息+增值”的雙重收益結構。同時,爲加大服務國家重點領域投資力度,新華保險與中關村集團等單位,共同發起意向規模達100億元的中關村戰新基金。此前已成功落地實施聯合發起的500億私募基金。日前,新華保險再次公告,擬出資不超過100億元(含)認購由國豐興華髮起設立的私募基金的份額,投資盈利穩定、估值合理或偏低的龍頭公司。
中國人保在一季度投資業績同樣表現出色,權益投資與固收投資雙向發力,實現投資收益122.18億元。中國人保表示,得益於專業的投研團隊對市場走勢的準確判斷,公司在春節前市場低位時果斷加倉,精準把握了市場階段性和結構性機會,實現了一季度權益類資產的正收益。在固收投資方面,中國人保加大交易力度,靈活調整投資策略。在利率低點時賣出債券,在利率相對高點時加大長久期債券買入力度,有效提升了債券資產對投資收益的貢獻。
保險資金具有來源穩定、規模較大、償付週期較長的特點,是典型的“投資長錢”。記者觀察發現,2025年以來,政策推動疊加險企業績需要,險資入市持續加速,權益類資產配置比例顯著提升。銀行股成爲險資配置的重點。中國保險行業協會公開數據顯示,2025年一季度,平安人壽、新華保險等險企累計舉牌了5家上市銀行,包括農業銀行H股、郵儲銀行H股、招商銀行H股、中信銀行H股、杭州銀行。
此外,業績穩定的電氣股也是險資重點關注的板塊,3月18日,中國人壽發佈重大資產置換公告,擬以其持有的電投核能26.76%股權認購電投產融新發行股份43.3億股。交易完成後,中國人壽及一致行動人對電投產融的持股比例將升至25.054%,觸發舉牌。 本次交易不存在現金支付情況,是以資產置換方式進行。值得注意的是,這是中國人壽繼2023年1月舉牌萬達信息後,時隔兩年再次舉牌上市公司。
5月7日,國家金融監管總局局長李雲澤再度提及保險資金長期投資改革試點,宣佈近期擬再批覆600億元。此前,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已經批覆兩批險資長期投資股票試點,第一批500億元已全部投資落地,第二批1120億元正在推進中。加上此次宣佈的600億元,合計批覆總額將達2220億元。
有業內分析認爲,在資產端收益率承壓與負債端分紅險轉型的背景下,保險資金具備入市的主動訴求。此外,2024年以來監管持續號召險資加大入市力度,並鬆綁了償付能力約束,頭部險企尤其是央國企公司積極性更強。中泰證券非銀金融行業首席分析師葛玉翔表示:“持續低利率環境,險資前期高收益資產逐步到期,高股息權益資產尤其是港股高股息資產逐步獲得險資青睞。”
(文章來源:南方都市報)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