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指:短期仍將繼續震盪
1、A股一季度財報強弱互現
全市場剔除金融後,A股一季度營業收入同比增速-0.33%,連續兩個季度回升,體現上市公司資產端收益水平在築底企穩,但目前仍低於負債端資金成本,上週三部門聯合會議中央行降息就是爲了幫助企業收窄負carry,使得指數重回慢牛走勢。淨利潤同比3.4%,絕對數值亮眼,一改過去多個季度的負增長態勢。但同時需要注意:在關稅戰背景下企業能否延續一季度的淨利潤水平還需觀察;應收賬款佔營業收入比例仍在逐漸升高。ROE爲6.34%,處於2021年Q2至今的下行週期築底階段。受PPI低位影響明顯。淨利率和毛利率小幅回升,資產週轉率回落,權益乘數基本持平。整體來看,A股市場一季報數據表現強弱互現,體現出上市公司盈利仍在築底,但業績已經出現回升的信號。估值水平歷史上收到資本市場增量資金影響明顯,目前A股估值處於歷史中位,但新增人民幣貸款相對偏弱,未來類平準基金有望接棒維持A股估值整體平穩。指數方面,小盤指數營收同比增速和淨利潤同比增速等成長性指標回正,數據亮眼。
2、三部門聯合會議穩定市場預期
(1)央行降準降息緩解商業銀行息差壓力,爲其向科創企業和中小企業提供低成本貸款留出空間,降低企業負債端成本;(2) 金融監管總局強調將大力推動中長期資金入市,通過類平準基金的方式支持、穩定和活躍資本市場,具體措施包括鼓勵保險資金加大入市力度、設立新的金融資產投資公司、支持匯金公司在必要時增持股票指數基金等。增量資金入市有助於穩定市場信心,並通過高水平的對外開放提升A股資產在國際權益市場中的配置價值。(3)證監會表示將優化主動權益類基金的收費模式,扭轉基金公司“旱澇保收”的現象。一季度,A股上市公司全市場營收增速跌幅連續3個季度收窄,但仍低於政策利率,淨利潤同比4%左右,出現回升,但ROE仍處於築底企穩階段。上述措施有利於幫助企業加快修復資產負債表,促進實體經濟平穩發展,使得股市估值平穩抬升。
3、盤面震盪爲主
上週,A股震盪上漲,Wind全A收漲2.32%,日均成交額1.35萬億元。中證1000上漲2.22% ,中證500上漲1.6% ,滬深300指數上漲2% ,上證50上漲1.9%。指數期權隱含波動率繼續回落,1000IV收於23.82%,300IV收於17.28%。五一節後,融資餘額增加210億元,市場情緒企穩;指數期權隱含波動率繼續回落,1000IV收於23.82%,300IV收於17.28%,顯示市場對於指數大幅波動預期偏弱。
國債:降準降息落地,短期債市利多出盡
1、債市表現:本週一攬子增量措施出臺,央行發佈3類10項措施,降準降息落地。當前債市搶跑定價基本面走弱和貨幣政策發力預期較爲明顯,在經濟尚未受到明顯外需的拖累,降準降息落地債市反而走出利多出盡行情。截止05月09日收盤,2年期、5年期、10年期、30年期國債收益率分別收於1.43%、1.50%、1.64%、1.84%,較04月30日分別變動-2.11BP、-2.06BP、1.08BP、1.85BP。國債期貨延續震盪,截止05月09日收盤,TS、TF、T、TL主力合約分別收於102.346元、106.095元、109.06元、120.37元,較04月30日變動分別爲-0.02%、0.00%、0.06%、-0.32%。
2、政策動態:5月7日央行發佈3類10項措施。一是數量型政策,自5月15日起降準0.5個百分點,預計將向市場提供長期流動性約1萬億元,加權存款準備金率由6.6%降低到6.2%。二是價格型政策,下調政策利率0.1個百分點,從2025年5月8日起,由此前的1.50%調整爲1.40%。三是結構型政策,下調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利率0.25個百分點。完善現有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並創設新的政策工具,支持科技創新、擴大消費、普惠金融等領域。本週(5月6日-5月9日),中國央行開展8361億元7天期逆回購,因同期共有16178億元7天期逆回購到期,本週實現淨回籠7817億元。特別地,5月7日央行宣佈下調政策利率0.1個百分點,即公開市場7天期逆回購操作利率從目前的1.5%調降至1.4%。5月8日這一政策正式生效。下週(5月12日-16日)央行公開市場將有8361億元7天期逆回購到期,5月15日有1250億元1年期MLF到期。截止05月09日收盤,R001、R007、DR001、DR007分別收於1.52%、1.58%、1.49%、1.54%,較04月30日分別變動-33.21BP、-25.91BP、-29.45BP、-25.77BP。2025年4月,國家開發銀行、中國進出口銀行、中國農業發展銀行抵押補充貸款餘額與上月持平,爲20639億元。
3、債券供給:本週,政府債發行4765億元,到期量2136億元,淨髮行2629億元,其中國債淨髮行1956億元,地方債淨髮行673億元。下週發行計劃顯示,國債淨髮行4607億元,地方債淨髮行1712億元,二者合計淨髮行6319億元。本週,新增專項債發行1002億元,截止本週,專項債累計淨髮行12906億元,發行進度29.33%。
4、策略觀點:降準降息已經落地,債市利好兌現情況下,短期債市缺乏進一步走強驅動。收益率曲線方面,降準降息利好短端債券,風險偏好回升背景下長端債券相對偏空,預計收益率曲線重新走陡。
宏觀:出口有韌性,物價保持穩定
中國4月CPI同比-0.1%,與前值持平。扣除食品和能源價格的核心CPI環比由平轉漲,上漲0.2%;同比上漲0.5%,漲幅保持穩定。 從環比看,CPI由降轉漲,漲幅高於季節性水平0.2個百分點,主要是食品、出行服務回升帶動。從同比看,CPI略有下降,主要受國際油價下行影響。能源價格同比下降4.8%,降幅比上月擴大2.2個百分點。其中汽油價格下降10.4%,影響CPI同比下降約0.38個百分點,是帶動CPI同比下降的主要因素。食品價格下降0.2%,降幅比上月收窄1.2個百分點,影響CPI下降約0.03個百分點。
PPI環比下降0.4%,降幅與上月相同。影響本月PPI下降的主要原因:一是國際輸入性因素影響國內相關行業價格下行。國際貿易環境變化,部分國際大宗商品價格迅速下行,影響國內相關行業價格下降。二是國內部分能源價格季節性下降。北方供暖全面結束,煤炭需求進入傳統淡季,煤炭開採和洗選業、煤炭加工價格環比均下降3.3%。
央行一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專欄指出,從實際情況看,貨幣對物價發揮作用取決於供需對比情況。如果需求相對於產出上升,貨幣擴張對物價會顯現上拉影響。增加貨幣供給,在側重增加投資、保障供給的發展模式下,反而會帶來產能和供給持續擴張,加大供過於求的失衡程度,實際上物價也難以回升。提振物價的關鍵在於擴大有效需求,暢通供需循環,打通實體經濟堵點。面對長期和短期、內部和外部、週期性和結構性等諸多因素交織的宏觀經濟環境,要進一步深化結構性改革,通過財政、貨幣、產業、就業、社保等各項政策協同以及改革舉措的協調配合,增強政策合力,促進經濟供需平衡、物價合理回升。價格調控思路上,也要從以前的管高價轉向管低價,從支持規模擴張轉向高質量發展,從防壟斷轉向防無序競爭。
下週關注:中國4月社融信貸數據(不定期)、美國4月通脹數據(週二)
貴金屬:分歧加大 高位震盪
1、倫敦現貨黃金衝高回落,周度上漲2.65%至3326.46美元/盎司,盤中一度衝擊前期歷史高點位置;現貨白銀寬幅震盪,上漲2.25%至32.717美元/盎司;金銀比運行至101附近。截止5月6日美國CFTC黃金持倉顯示,總持倉較上週統計增倉546張至452414張;非商業持倉淨多數據減倉821張至162497張。Comex庫存,截止5月9日黃金庫存周度下降65.98噸至1217.83噸;白銀庫存增加143.17噸至15663.14噸。
2、數據方面,美國一季度GDP環比下滑0.3%,爲2022年以來首次負增長,主要受進口激增(創五年新高)和淨出口拖累影響,顯示經濟內生動力減弱;據紐約聯儲4月調查,美國民衆的三年期通脹預期從3%上升至4.2%,創近三年新高,就業市場信心下滑。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重申,美國財政部正處於“預警軌道”,並重申美國政府永遠不會違約,並承諾財政部不會使用“花招”繞過債務上限。美國財政部拍賣420億美元10年期國債,整體結果穩健,多個指標健康。另外,美聯儲年內第三次議息會議上再次宣佈暫停降息,聯邦基金利率的目標區間保持4.25%至4.5%不變。聯儲聲明稱,經濟不確定性“進一步”增加,“失業率上升和通脹上升的風險已增加”,重申經濟活動仍穩健擴張,但指出淨出口波動已影響數據。鮑威爾稱,高關稅可能導致通脹和失業率上升,現在判斷通脹和失業的風險哪種更嚴重爲時過早;當前貨幣政策有適度限制性,潛在的通脹前景良好,觀望是很明確的決定。地緣政治方面,地緣政治方面,歐盟將就美關稅向世貿組織提出訴訟,並準備對950億歐元自美國進口產品採取反制措施,英美就關稅貿易協議條款達成一致,細節待敲定,美方保留10%基準關稅;印巴宣佈停火。
3、特朗普“對等關稅”政策衝擊全球貿易體系,美債收益率與美元指數同步回落,市場對美元體系穩定性擔憂支撐黃金避險需求。但周內金價快速回漲後再現快速下跌行情,表明市場分歧在逐漸加大。當前黃金投機多頭擁擠度偏高,容易觸發技術性拋售,關注金價衝擊歷史高點的表現,若能快速突破將進一步拓寬上行空間,否則價格恐進一步回落,操作上多看少動。投資者應關注中美貿易談判走向以及全球地緣衝突的表現,若兩大因素進一步走向緩和,也可能推動黃金進一步回落整理。對於白銀而言,工業品和黃金錶現同時影響銀價,但金銀比迴歸預期下,銀價或相對堅挺,總體仍偏向於維持逢低買入操作。
責任編輯:趙思遠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