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通財經APP獲悉,Wedbush最新研報精選出30家將“在未來數年定義人工智能(AI)發展格局”的科技企業,這份涵蓋中美科技巨頭的名單包括蘋果(AAPL.US)、英偉達(NVDA.US)等美國企業,以及阿里巴巴(BABA.US)、百度(BIDU.US)等中國公司。
以Daniel Ives爲首的分析師表示,這些科技股與當前AI革命浪潮緊密相連,業務覆蓋超大規模計算、網絡安全、軟件、半導體、互聯網及自動化機器人等領域。分析師認爲,這場AI革命是40年來最具顛覆性的技術變革。
Ives及其團隊表示:“這場規模達2萬億美元的AI投資浪潮,始於2022年底ChatGPT的橫空出世,而AI教父黃仁勳及其執掌的英偉達推動了這一進程。目前在AI芯片領域,英偉達是唯一的主導力量,其芯片就如同新的黃金和石油一般珍貴。”
報告特別指出,英偉達是支撐AI革命的基礎性企業,作爲AI領域的權威發言人,黃仁勳對整體企業AI需求及英偉達AI芯片市場前景的研判最具參考價值。
分析師補充道,雖然AI部署的第一步圍繞着英偉達芯片和雲服務巨頭展開,但重要的是,他們估計每在英偉達上花費1美元,就能在其他科技生態系統中產生8至10美元的乘數效應。
此外,Ives及其團隊表示,雖然從AI芯片的角度來看,AI的起步階段以黃仁勳和英偉達爲主導(AMD(AMD.US)也即將加入這一競爭),但云服務和超大規模計算的主要參與者是AI革命第一關鍵階段的另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這其中,微軟(MSFT.US)處於領先地位,谷歌(GOOGL.US)的谷歌雲平臺(GCP)和亞馬遜(AMZN.US)AWS也在雲服務和AI領域展現出強大的發展勢頭。
分析師表示:“AI週期對消費互聯網的影響將是巨大的,而這將從雲服務部門開始,比如亞馬遜的AWS和谷歌的GCP。”他們還補充道,AWS和GCP將採購具備AI的芯片,構建具備AI能力的服務產品,並將這些服務銷售給各自的客戶羣體。
在消費科技主題方面,分析師們仍然看好亞馬遜、谷歌和Meta(META.US),認爲它們是最值得關注的科技股。該行注意到,許多信息技術部門正專注於圍繞微軟、亞馬遜和谷歌進行AI的基礎超大規模部署。目前,軟件驅動的用例已被確定爲AI的高優先級用例,並正在多個垂直領域得到推動和加速發展。
Ives團隊將這份名單稱爲“第四次工業革命參與指南”,具體分爲六大類別:
超大規模計算公司:微軟、谷歌、亞馬遜和甲骨文(ORCL.US)。
軟件公司:Palantir(PLTR.US)、賽富時(CRM.US)、IBM(IBM.US)、ServiceNow(NOW.US)、Snowflake(SNOW.US)、Adobe(ADBE.US)、Pegasystems(PEGA.US)、MongoDB(MDB.US)、C3.ai(AI.US)、Elastic(ESTC.US)、Innodata(INOD.US)和 SoundHound AI(SOUN.US)。
消費互聯網公司:蘋果、Meta、阿里巴巴和百度。
網絡安全公司:Palo Alto Networks(PANW.US)、Zscaler(ZS.US)和 CyberArk(CYBR.US)。
自動駕駛和機器人公司:特斯拉(TSLA.US)和Oklo(OKLO.US)。
半導體和硬件公司:英偉達、AMD、臺積電(TSM.US)、博通(AVGO.US)和美光科技(MU.US)。
Ives及其團隊表示,現在是更廣泛的軟件領域加入AI革命的時候了。他們認爲,AI的用例正在迅速增長,2025年餘下的時間將進入企業對AI的消費階段,大語言模型(LLM)將全面推出。真正的生成式AI的應用將成爲軟件行業的主要催化劑,而這30家核心公司將從這一代僅有的第四次工業革命中受益。
分析師們還補充道,2025年是企業生成式AI的轉折點,真正的應用已經從概念階段發展到規模應用階段。儘管存在關稅不確定性,但越來越多的公司正尋求投資AI以降低成本和提高生產力。
該行表示:“關鍵在於AI用例的爆發式增長,這推動了由軟件和芯片引領的科技變革,並將持續影響2025年及以後的科技發展。這也支撐了我們對科技牛市和AI革命的論斷,而這30個核心公司正是這一趨勢的代表。”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