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生指數高開0.35%,恒生科技指數跌0.06%。康師傅控股漲近2%,中芯國際跌近6%。
關於港股後市
光大證券認爲,從估值角度來看,港股具有較高的投資性價比。在國內政策積極發力,以及海外擾動減弱的雙重支撐下,港股市場有望延續震盪回升格局。
據中國證券報,對於2025年以來南向資金整體大幅淨流入的情況,中金公司海外策略首席分析師劉剛表示,本輪南向資金大舉流入的過程中,ETF資金的流入非常強勁,這背後可能存在不少個人投資者通過ETF配置港股的情況。據劉剛測算,今年後續相對確定的南向資金增量大概在2000億港元至3000億港元區間,預計全年累計淨流入區間爲8000億港元至10000億港元。
對於外資未來是否加碼港股市場這一問題,華泰證券首席宏觀經濟學家易峘表示,海外流動性短期或“易松難緊”,對港股難形成負面制約。4月,海外投資者購買日本債券和股票的規模創1996年以來最高,這或意味着全球資金正尋求美國資產替代品。港元匯率近期持續走強,港美利差空間縮窄但港元強勢不改表明港股或存全球資金再配置需求。
“鑑於美國關稅政策對全球經濟、股市帶來巨大的不確定性,短期港股市場走勢震盪可能是大概率事件。”國信證券海外策略研究首席分析師王學恆表示。
華泰證券首席宏觀經濟學家易峘認爲,近期美國方面釋放關稅談判信號,短期貿易衝突或存降級空間,風險偏好提振下港股或迎來重定價窗口。展望後市,短期貿易衝突悲觀情緒緩和、中期港股產業結構優勢或持續支撐港股相對收益。
交銀國際研報表示,經歷調整後,港股後續走勢具備韌性,主要得益於多方面支持,包括:中國央行等部門積極表態給予資本市場支持,以中央匯金爲代表的中國版“平準基金”入市,託底資本市場,疊加上百家國企積極增持和回購,迅速穩定市場走勢,並增強市場信心。同時,南向資金逆流而上,持續淨買入。
交銀國際判斷,關稅造成的最大情緒衝擊已經過去,在海外不確定性緩和下,全球主要權益市場普遍實現修復。港股市場情緒亦迎來積極改善,此前受損板塊有望實現結構性修復。但仍需警惕特朗普政策反覆持續擾動資本市場,從而導致市場情緒搖擺,預計資本市場維持較高波動仍將持續一段時間。未來避險情緒或持續維持在相對高位。
銀河證券認爲,隨着美國所謂“對等關稅”政策影響漸弱,投資者風險偏好逐步回升。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有望帶動港股盈利穩中有升。當前港股估值處於歷史中低水平,中長期投資價值較高。配置上,短期內關注受益於擴大內需政策的消費板塊、自主可控程度提升的科技板塊、貿易依賴度低及股息率高的板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