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3日,本田汽車正式公佈2024財年(2024年4月-2025年3月)財報。財報顯示,2024財年本田汽車實現營業收入21.69萬億日元,同比增長6.2%,表明本田在市場拓展和業務運營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產品在全球範圍內的銷售情況總體較爲穩定。然而,本田汽車在2024財年利潤出現大幅下滑,營業利潤爲1.21萬億日元,同比下滑12.2%,全年淨利潤爲835.8億日元,同比下滑24.5%。如此巨大的利潤下滑幅度,給本田汽車敲響了警鐘。
本田汽車預測,由於特朗普政府的關稅和日元走強的影響抵消了對其混合動力車型需求的增長。這家日本第二大汽車製造商預計,截至2026年3月31日的2025財年中,其營業利潤將爲5000億日元,同比下降59%,市場預估爲1.35萬億日元;預計全年銷售淨額爲20.30萬億日元,同比下降6.4%,市場預估爲21.59萬億日元。
本田汽車首席執行官三部敏宏稱:“各國關稅政策對我們業務的影響非常大,而且經常進行修訂,因此很難制定前景。”這家汽車製造商已經概述了將混合動力汽車思域的生產從日本轉移到美國的計劃,目前正在考慮是否擴大美國的產能以應對關稅。據瞭解,美國是本田汽車最大的市場,2024年本田汽車在美國銷售140萬輛車,其中近40%從日本出口。
在亞洲市場,特別是中國市場,本田汽車遭遇滑鐵盧。2024年,本田汽車在中國市場銷量爲853,718輛,同比下滑31%。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的迅猛發展,對傳統燃油車市場造成了巨大沖擊,作爲日系主流品牌的本田也未能倖免。國內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車在技術創新、性價比和智能化配置等方面不斷髮力,推出一系列極具競爭力的車型,擠壓了包括本田在內的合資品牌市場份額。市場競爭的日益激烈,使得本田面臨着前所未有的挑戰,衆多品牌紛紛推出各具特色的產品,消費者的選擇更加多元化,本田在產品差異化和價格策略上的優勢逐漸減弱。與此同時,德系品牌加大競爭力度,例如大衆針對帕薩特、途觀L等車型進行換代,並採用同堂銷售以及一口價的方式參與市場競爭,持續碾壓日美系品牌的生存空間。
本田中國本部長五十嵐表示,到2035年,本田在中國銷售的車型純電動車佔比將達到100%。本田計劃在2030財年前,投入約10萬億日元的資源,大力推進電動化轉型。這些戰略舉措表明本田正積極順應全球汽車行業向新能源轉型的大趨勢,努力在新能源汽車市場中佔據一席之地。
新能源轉型壓力也是本田必須面對的難題。雖然本田加大了在新能源領域的投入,但相比一些競爭對手其轉型速度仍顯緩慢。新能源汽車的研發需要大量的資金和技術支持,而且還需要建立完善的充電設施和售後服務網絡。本田在這些方面都需要加快步伐,以滿足消費者對新能源汽車的需求。
由於電動汽車需求放緩,本田汽車週二決定,推遲加拿大電動汽車投資計劃約兩年。該公司原本將通過投資約150億加元(包括合資夥伴的投資)在加拿大建立全面的電動汽車(EV)價值鏈,支持到2040年使純電動汽車和燃料電池電動汽車佔汽車銷量100%的全球倡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