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浪科技 閆妍
5月13日晚間,京東集團發佈2025年一季度業績,收入、利潤雙雙超出預期。
一季度,京東集團收入爲3011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5.8%,上年同期營收2600億元,遠超市場預期2894.4億元,創下近三年來的最高同比增速;歸屬於公司普通股股東的淨利潤109億元,同比增加52.7%;非美國通用會計準則下歸屬於公司普通股股東的淨利潤128億元,同比增加43.4%。
本次財報也是京東外賣業務交出的首份財務答卷——據京東財報披露,第一季度,包括外賣業務在內的新業務收入達到57.53億元人民幣,同比大幅增長18.1%。
在京東第一季度財報電話會議上,京東首席執行官許冉談及了京東外賣業務目前的成績。她表示,“京東外賣業務日均訂單將很快超過2000萬單,這對我們這個業務也是個很重要的里程碑,我們看到了外賣業務對於京東整體的平臺流量和新用戶的拉動作用,同時提升了平臺整體流量的轉化率。”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發佈財報的當晚,市場監管總局會同中央社會工作部、中央網信辦、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商務部,針對當前外賣行業競爭中存在的突出問題,約談京東、美團、餓了麼等平臺企業。這或許也意味着,轟轟烈烈的外賣市場“三國殺”將迎來進一步監管。
收入同比增速創近3年最高
2025年第一季度,京東集團收入爲3011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5.8%,超市場預期,並創下近三年來的最高同比增速。一季度,京東歸屬於公司普通股股東的淨利潤109億元,同比增加52.7%;非美國通用會計準則下歸屬於公司普通股股東的淨利潤128億元,同比增加43.4%。
其中,京東零售依然是業績增長的引擎,收入2638.45億元,同比增長16.3%,增速進一步加快;京東物流總收入約470億元,同比增長11.5%,經調整後淨利潤達7.5億元,同比增長13.4%,盈利水平持續穩健增長;新業務營收爲57.53億元,較上年同期的營收48.7億元增長18.1%。
京東集團2025年第一季度來自商品收入2423億,較上年同期的2085億元增16.2%;其中,電子產品及家用電器商品收入1442.95億,較上年同期增長17.1%;來自日用百貨商品收入爲980億,較上年同期的853億元增長14.9%。
京東集團2025年第一季度來自平臺及廣告服務收入223.2億元,較上年同期的192.89億元增長15.7%;來自物流及其他服務收入爲364.53億元,較上年同期的322.52億元增長13%。
值得注意的是,截至2025年3月31日,包括公司的兼職員工和實習生,以及公司關係公司的人員,京東生態系統下的人員總數約爲70萬名。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十二個月,京東生態系統的人力資源總支出(包括公司的自由員工和外部人員)達到了人民幣1288億元。
而截至2024年末,京東集團員工總數約爲57萬名,加上兼職員工和實習生等,京東生態系統下的人員總數約爲67萬名。與此同時,公司的年人力資源總支出(包括公司的自有員工和外部人員)達到了1161億元。
這也意味着,今年一季度,京東體系人員增長了約3萬人。據京東集團最新披露數據,京東生態系統下的員工總數仍在不斷增加,截至4月30日,京東體系人員總數超過72萬人。
外賣歸屬板塊收入57億,同比增18%
市場最爲關注的還屬京東外賣——劉強東以破局者之姿在美團、餓了麼雙寡頭壟斷的外賣市場生生撕開了一道口子。
京東秒送在2024年試水外賣業務,2025年初正式上線京東外賣。4月21日,劉強東親自下場送外賣,和外賣員們同桌喫飯、把酒言歡,吸引了廣泛熱議,#劉強東親自送外賣#迅速登上微博熱搜榜第一。
劉強東的“躬身入局”,再加上京東此前針對商家端限時“0佣金”,給騎手繳納社保,堪稱是今年互聯網最大的新鮮事,釋放出了京東全力押注外賣業務的強烈信號。
京東財報共分爲三大組成部分,分別是京東零售、京東物流及新業務。其中,京東零售包含京東健康及京東工業等組成部分,主要從事中國的自營業務、平臺業務及廣告業務。京東物流包括內部及外部物流業務。新業務主要包括達達、京東產發、京喜及海外業務。
京東外賣業務歸屬於新業務部分——2025年第一季度,京東新業務的收入達到57.53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了18.1%。但同時虧損也有所擴大,一季度新業務虧損13.27 億元,而2024年同期虧損爲6.70億元。新業務的經營利潤率爲-23.1%,2024年同期則爲-13.8%。
京東財報中提到,外賣市場擁有巨大的機會和需求,包括用戶對品質外賣的需求,商家對合理佣金的需求,以及騎手對更好的保障的需求等。京東具備把握這些機會、滿足市場需求所需要的能力、文化和優勢,包括其“又好又便宜”的品牌心智、堅持只賺取合理利潤的“三毛五”理論,以及物流運營和管理能力。
京東還表示,“京東外賣將和現有業務產生協同效應,豐富基於地理位置的商品供給,升級京東的末端配送網路,以及促進用戶增長和互動等。京東外賣在極短時間內已經取得顯著進展,這充分體現了外賣行業潛力大,以及京東對市場需求的精準把握和強大的執行力。
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數字生活分析師陳禮騰表示,京東外賣採用了與現有外賣平臺差異化的競爭策略,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是,在商家端,京東外賣採取的“免佣金”吸引商家入駐,有助於京東外賣快速吸引海量餐飲和本地生活服務類商家入駐;二是,在騎手端,京東外賣逐步爲簽訂勞動合同的全職騎手繳納“五險一金”,爲兼職騎手提供意外險和健康醫療險,讓在外漂泊、無依無靠的外賣小哥有個強烈的歸屬感和退休養老的依靠;三是,在用戶端,主打“品質外賣”的京東外賣有助於吸引注重品質的消費者。
陳禮騰進而表示,京東的入局猶如“鯰魚效應”,其品質化路線與社會化保障的實踐,或將改變行業競爭現狀,轉向用戶價值深挖、多方利益平衡的健康發展新週期。
“外賣要長期可持續發展”
在京東第一季度財報電話會議上,許冉坦言,外賣賽道是長期可持續發展的業務。“隨着規模增長,這個業務將會釋放規模效應,同時改善效率,而且最關鍵的是這個業務根植於我們整個生態當中,未來對於我們的即時零售、核心的電商零售甚至物流業務,都有巨大的協同價值,在用戶的流量、購物頻次、跨品類購物等方面都可以帶來增量的貢獻,同時配送運力、技術數據等方面也可以帶來效率提升和成本下降。”
事實上,自劉強東迴歸一線以來,京東這艘電商巨輪已然調轉航向——組織架構大刀闊斧的改革、企業文化初心重塑、戰略方向果斷調整,一系列雷霆舉措讓市場看到了久違的“京東速度”。
但在電商江湖風雲變幻的當下,京東的復興之路依然道阻且長。不論是電商主戰場的份額之戰,還是與阿里、美團“血拼”即時零售,都絕非短跑衝刺,而是一場考驗戰略定力與執行韌性的馬拉松。
責任編輯:尉旖涵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