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5月3日,伯克希爾·哈撒韋年度股東大會在奧馬哈順利舉行。“股神”巴菲特與他欽定的接班人格雷格·阿貝爾,以及保險業務主管阿吉特·賈恩同臺,共同回答了現場來自全球股東的提問。
另外,巴菲特在大會上還宣佈他將提請董事會批准格雷格·阿貝爾在年底接過CEO的職位,並回答了與關稅、AI、日本商社投資等相關的問題,這些也和我們在前瞻文章中提及的熱點比較符合。
而當我們在整理巴菲特在可能是他本人蔘加的最後一次股東大會上完整問答的時候,除了和具體投資相關的內容,亦從他的回答中感悟到了許多他人生中長期受用的投資哲學,而他更爲年輕人分享了許多自己寶貴的經驗。小睿稍作整理,以饗讀者。
選擇正確的夥伴
比單純追求財富更重要
有投資者在提問環節問道年輕人應該如何發展自己的投資哲理,並向巴菲特詢問巴老本人在早期的時候學習到了什麼教訓。
巴菲特在回答這個問題的時候分享了他從早期經歷中汲取的深刻教訓。"這是非常好的問題,我真希望我年輕的時候會有人給我這方面的建議。"他坦言道,並強調最關鍵的因素在於你選擇與什麼樣的人同行。巴菲特特別指出:"你不要去期待說你每一次做的決定都是正確的",但一定要確保自己與志同道合的人相處。他提到,如果一個人能在生命早期就意識到這一點,未來的道路會順利許多。"等到你年紀大的時候才知道這些事情對你很重要,這是非常奇怪的一件事情。"
巴菲特列舉了幾位對他影響深遠的人物,如湯姆·墨菲、Sandy Gottesman和Walter Scott,並指出與這些智慧且正直的人共事,能讓生命變得更加豐富。他建議年輕人不要僅僅追逐財富或模仿成功者的模式,而是應該尋找真正熱愛事業、超越功利的人,並向他們學習。他以查理·芒格爲例,說明與優秀的人長期合作不僅能提升投資能力,還能讓人生更有意義。巴菲特回憶自己早年拜訪GEICO的經歷,儘管起初不得其門而入,但最終遇到了一位對他幫助極大的人。他提醒人們,在得到他人幫助後,要懂得感恩並以實際行動回饋,同時也要警惕那些可能引導你做出錯誤決定的人或企業。
巴菲特特別提醒年輕人要珍惜所處的環境:"有些時候很不幸也會有反向的效果,比如說你很幸運有好的環境的話,你的周圍都是很幸運的人的話,你當然是要珍惜這些環境。"他以宏觀視角分析道:"全世界有80億人,在美國的人口是3億多人,你現在在美國已經是在遊戲當中勝率高的人了,你一定要利用這樣的環境。"但他隨即話鋒一轉,給出一個至關重要的忠告:"但是你不要跟企業或人,如果他們讓你做某些事情,你覺得不應該做的事情,你不應該跟他們在一起。不同的行業挑選的人是不一樣的。"
在投資領域,巴菲特認爲真正的樂趣在於持續熱愛這一事業。"很多人在賺了一筆錢之後就不想再進行這個行業了。"他強調道。他特別推崇湯姆·墨菲的遠見:"到目前爲止,我們還沒有看到像他這樣能夠看到別人潛力的人。"在談到伯克希爾·哈撒韋的成功經驗時,巴菲特充滿感激地說:"Sandy Gottesman從1963年到幾年前過世幫我們經營這家公司,還有Walter Scott,也是幫我們經營30多年,格雷格·阿貝爾也幫我們運作有25年的時間了。"
巴菲特幽默地分享了他對幸福人生的理解:"幸福快樂的人會活得更長久,這是我個人的看法。因爲他們做的是生命中喜愛的事情。"他鼓勵年輕人珍惜所處的環境:"你現在在美國已經是在遊戲當中勝率高的人了,你一定要利用這樣的環境。"但同時他也鄭重提醒:"你不要跟企業或人,如果他們讓你做某些事情,你覺得不應該做的事情,你不應該跟他們在一起。"
在他看來,真正的成功不僅在於投資回報,更在於找到志同道合的夥伴,共同追求有意義的人生。
低谷終將過去,珍惜當下幸運
巴菲特在談及人生起伏時,展現了他特有的樂觀與智慧。"我想每個人都有高潮或進入低谷的境界",他平靜地說道,隨即又補充道:"這些問題對我來講是非常微不足道的。"他以老搭檔查理·芒格爲例,"查理曾經常常經過很多的低潮,但我的意思說這就是人生的一部分,不可能沒有低潮的時候。"巴菲特用他標誌性的幽默化解沉重:"我可以給你保證,就是發生低潮,你也不會死掉。"
這位年近95歲的智者從歷史維度給出了獨特視角:"我們現在出生在一個好時代,同時您再看一下歷史,如果您那個時候是一百年前或五百年前或一千年前出生的話,您現在在朝朝代代交替之下已經非常幸運了。"他深情地說:"我們通過了二十幾代引導,我感覺到現在生命已經成爲被帶領到最好的時機。"對於當下的困境,他建議:"我會關注在您的生命中發生好的事情上面,我可以告訴你壞的事情總會發生的,這是不可避免的。"
巴菲特以運動員的職業生涯作比:"比如說我們打橄欖球的職業橄欖球隊的12個人,也許他們只能打到30歲、40歲,但是他們生命週期,以及職業生涯,在一段時間之後這些職業運動員已經習慣了這樣子的狀況。"談及健康管理,他分享了與芒格的共識:"查理跟我常常談到這個問題,在某個層面上來講,你也不需要太過量的運動。"隨即又展現他標誌性的幽默:"我現在已經94歲多了,在94年的歷史之中,我想喝可樂,我任何時間想喝就喝它一杯,所以並沒有太壞的事情發生在我身上,至少現在還沒發生。"
巴菲特將目光投向在場的年輕人:"如果你要想辦法擴展您的生命,如果很幸運的話,你今天來自這麼遠的地方,你還是非常健康,而且長途跋涉來到這個會,你有了這麼好的機會跟這麼多聰明的人,與有趣的人進行學習、進行比較,已經非常幸運,這就是我們可以提供給你的。"
尋找良師,點燃求知之火
沃倫·巴菲特與格雷格·阿貝爾對年輕求職者的建議,道出了事業與人生的真諦。阿貝爾直截了當地回應求職意向:"如果你要成爲伯克希爾員工的話,要努力工作才能擁有股票,當然你要像我們的生命一樣要努力工作的。"他特別強調職業操守的重要性:"有些工作是有道德的,你要有適當的道德並有所奉獻。"隨後他道出一個深刻的人生觀察:"長期以來,你會發現生命當中會有很多讓你覺得很快樂的事情,就像巴菲特先生所說,如果你認真工作的話,就會發現生命當中所喜愛的事情。"
而巴菲特則用自己的人生經歷生動詮釋了求知之路。他深情回憶道:"我父親在投資行業之中,我真的非常幸運,因爲我的老爸是做投資生意的,所以會等他,看他怎麼樣做生意,而且我自己也讀了很多相關的書籍。其他的小孩都沒有讀過這些書,他們只談一談數字或者講講話,但是我非常有幸能學到這些。"這段童年經歷奠定了他對投資的最初認知。
"後來我就去公共圖書館裏面,有一天我找到了一本關於投資的書,這個圖書館叫作19世紀奧馬哈公共圖書館。"他以幽默的口吻比較自己與芒格的閱讀量:"我不像查理,查理讀的書像書海一樣。我也很喜歡讀書,但是得到的效果真的沒有他多,因爲我讀太多的話可能會崩潰。"
巴菲特特別強調了好奇心與良師的重要性:"我覺得好奇心是最重要的,找到跟你有同理心的老師是非常有用的。"他回憶道:"我這一輩子遇到了幾個老師,在高中、大學都有。在每一個地方都可以找到兩三個特別優秀的可以讓我真正追隨的老師。"談及與這些老師的相處,他說:"我自己覺得跟他們在一起是非常享受的,他們真的非常適合我。"
他特別提到本傑明·格雷厄姆對自己的深遠影響:"我的一個最有趣的老師(本傑明·格雷厄姆),我花了大量的時間去讀本傑明·格雷厄姆老師的書,我也覺得非常受益,對於我來講他就是偉大的人。"另外,巴菲特還特別提到看過一本對他而言非常重要的書——《偉大的大橋》,這本書也讓他覺得靈光一現。
"在你的大腦細胞中,你的記憶會閃爍明亮的光芒。"他回憶道父親以前告訴他每個人是不同的,你現在也許覺得不太好,但是會找到自己想要的那條路,也會找到在上學的時候哪些人跟你最對頭,不管是跟你進行交談,或者是要教導你做任何事的時候,都會覺得自己特別喜歡。“有些老師特別喜歡跟年輕的學生們進行某些課題的交談,而且會花額外的時間跟你在一起。我在哥倫比亞大學的時候,覺得格雷厄姆老師對我,真的在全心全意跟我進行溝通,我覺得我非常幸運,而且非常有趣。”
這段亦師亦父的關係,也成爲巴菲特投資生涯最珍貴的基石,所以巴菲特以溫暖的話語鼓勵年輕人:"將來你一定會找到你喜愛的老師,會找到一些非常優秀的人。過去在我生命當中至少有十個人,他們都給了我非常正面的影響。"他特別強調:"我在學校學習的經驗是很好的,但我認爲之所以有這樣好的經驗,是因爲個人的關係,而不是學校機構的關係。"
巴菲特如何教育自己的孩子
巴菲特在最後一次參加的股東大會上,給了年輕投資者許多建議,也分享了許多人生哲學與感悟,那麼,巴菲特在對自己的孩子上,是怎麼做的呢?
在《滾雪球》這本記錄財富人生的傳記中,沃倫·巴菲特展現了一套獨特的育兒哲學。這位億萬富翁對子女的金錢教育令人深思:"我的孩子們要在世界上開創自己的事業,他們知道,不論他們想做什麼我都會支持的。"但支持的方式絕非簡單給予——他每年只給孩子們幾千美元,並明確告知:"等我離世時,你們可能只會分到50萬美元的遺產。"這個數字對普通人而言或許可觀,但對"股神"之子卻顯得刻意剋制。巴菲特對此的解釋充滿智慧:"這些錢已經足夠讓他們做一些事情了,卻不足以讓他們什麼也不幹而只是享受。"
這一警句成了他的箴言之一,多年來巴菲特不斷重複着。
同時,他還將過度饋贈視爲危害:"只因爲他們出生在富人之家,就爲他們創建了信託基金——我認爲這是給他們'提供了一生所需要的食物券'——可能會'傷害很大',並且是'反社會的行爲'。"令人驚訝的是,儘管坐擁鉅額財富,巴菲特卻從未刻意培養子女成爲投資專家。傳記中特別提到:"他自己的孩子們並沒有接受父親專業投資水準的薰陶,甚至有關如何處理大宗金錢的技巧,巴菲特也沒有傳授給子女們。"但孩子們卻領悟了最珍貴的財富觀——"他們從父親身上學到了價值連城的一課,那就是對待債務的態度。"
巴菲特對債務的厭惡深深影響着家族:"對於欠債深惡痛絕的觀點也遺傳到了孩子們身上,這其實已經是非常幸運了。"在金錢原則上,他展現出驚人的一致性:"對於債務,甚至是任何和錢有關的話題,巴菲特的態度向來是一致的,他從來不會亂花一分錢。從這一點來看,巴菲特對待子女的態度和對待陌生人沒有什麼區別。"但這位理性至上的父親也有其柔軟的一面——當涉及健康問題時,他願意打破原則:"在面對孩子們體重的問題上,巴菲特又非常願意拿錢作爲交易的籌碼,讓孩子們去控制自己的體重。"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